桃園火車站落實防疫工作 迎接返鄉人潮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2 月 09 日訊】歡迎回來,一連七天的年假開跑,台鐵的第二大站桃園火車站,預計會有大量的返鄉人潮,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在下午前往桃園火車站及高鐵、機捷等地,視察年節大眾交通疏運及防疫工作狀況,並慰問辛勞的工作人員。
下午2點桃園火車站還沒有出現返鄉潮,人潮稀稀落落,雖然如此,清潔人員也不敢鬆懈,每個小細節都不放過;站長呼籲民眾,搭車時務必戴上口罩,禁飲食等規定,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桃園火車站站長 賴彥宇:「在部桃事件之後,旅客的運量桃園這邊是有變少,大概少了1、2成左右,但是這兩、三天,因為過年連續假期要開始,大家要返鄉,所以現在人潮又開始回復像以往。」
市長鄭文燦來到桃園火車站的行車室,了解班車疏運狀況,也慰勞監守崗位的工作人員。
桃園市長 鄭文燦:「辛苦了,辛苦了,一個小時平均幾班?」
台鐵員工:「一個小時上下(行)大概有12班左右。」
桃園市長 鄭文燦:「我看今天還沒有很滿。」
台鐵員工: 「疫情的關係,(傍晚開始人潮就會開始出現)。」
桃園市長 鄭文燦:「部桃事件雖然清零計畫大致上完成,但是防疫專案並還沒結束,所以我們希望過年期間,旅客還是能遵守防疫的規定。」
鄭文燦表示,年假10天的疏運,台鐵做了很多加班車的規劃,火車站內的防疫工作到位,也再次呼籲民眾,落實過年防疫。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淑霞 張年潔 台灣桃園報導
相關新聞
-
宣布延後開學4天 指揮中心過年啟動人流預警
2021-02-03 20:50:58鏡頭轉回台灣,台灣連續4天沒有新增本土個案,而今天新增的兩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已經匡列相關接觸者16人,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另外,教育部因應寒假後開學日和年假只差一天,宣布今年寒假延後開學四天,以利學校進行防疫整備。指揮中心也表示,年假期間將會啟動景點人流預警,請民眾多留意相關資訊。
-
部桃危機解除?黃立民:過年社區仍危險
2021-02-09 18:14:30可以安心過年了嗎?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周日(7日)宣布,部桃院內感染的風險暫時解除,還說部桃是全台灣最安全的地方。但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提醒,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社區內可能還是有無症狀感染者,加上返鄉台商已經陸續解除隔離,過年出遊、返鄉到人潮聚集的地方,建議不要太長時間,也要落實防疫指引。
-
鄭文燦:第二家醫院無醫護人員感染 無群聚感染擴大
2021-02-01 16:18:36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昨天(30日)又新增4例本土確診,也因陪病者確診個案出現第2家院內感染事件,鄭文燦多次重申,另家醫院並沒有醫護人員感染或群聚感染擴大,而案908在本月26日起已居家隔離,將再擴大匡列130人。
-
入境陸續解隔離 北市防疫旅館過年訂房僅2成
2021-02-08 22:06:00過年返鄉潮,讓全台防疫旅館大爆滿,全台北市目前有102家防疫旅館提供將近七千房,但隨著民眾在年前陸續解隔離,返家過年之後,有不少防疫旅管的訂房率在年節期間只剩下兩成,估計過年後甚至更慘。
-
部桃危機解除!總統致謝 前進指揮所解散
2021-02-08 07:11:49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台灣的部立桃園醫院,上個月發生院內群聚感染,陸續出現20名醫護與家人確診,其中一位八旬長者不幸往生;中央在部桃設立前進指揮所,啟動清零計畫,全院採檢3230人為陰性;昨天指揮官陳時中宣布,部桃事件危機解除,取消對部桃員工和病人的健保卡註記。總統蔡英文昨天也發文,寫下大大的「謝謝桃園」四個字。
-
國台辦攻擊陳時中 蘇揆:不要口水 世界讚台防疫第一
2021-02-19 12:41:32今天(19日)部桃醫院復工,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出席。受訪時,有媒體針對先前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採購疫苗有苦難言,卻遭到中共批評這是信口雌黃,對此蘇貞昌力挺陳時中,強調不需要政治口水,全世界都讚許台灣防疫第一。
-
盤點近2千萬劑已簽約疫苗 蔡英文:第二季開始供貨
2021-02-18 20:19:55疫情持續,外界十分關注台灣疫苗進展,總統蔡英文,今天上午接見「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戰役特別獎」獲獎代表,致詞時表示,政府已經完成簽約的疫苗,預計在今年第二季開始供貨,也在臉書公布外購疫苗進度,將透過多源頭外購及國內研發雙軌並行的方式,確保台灣擁有足夠的疫苗。
-
境外+1 部桃案居隔人數達4337.清零計劃已提
2021-02-01 20:14:31帶您來看到,今天(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新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是從日本入境,不過,這名個案曾在日本確診且採檢7次都是陰性,顯示病毒仍相當狡猾。另外,陳時中指出,目前部桃事件正在居家隔離的人數,目前高達4337人。此外,也表示部桃清零計劃已經提出,預計3日啟動。
-
案908感染源未釐清 羅一鈞:會做基因定序
2021-02-01 20:16:24繼續關心疫情,部桃群聚感染案件目前已經擴大到19人確診,其中案908,是在另外一家醫院就醫時,被曾在部桃就醫的案889所傳染。但因為兩人接觸時間短,也都遵守基本防疫規定,因此被外界質疑,案908的感染源,可能在於社區。今天(1日)指揮中心表示,依個案兩次採檢的CT值來看,感染源是符合指揮中心推斷的,不過還是會進行病毒定序比對。
-
部桃危機解除 鄭文燦將為過年600多人居檢送暖
2021-02-08 12:40:40鏡頭轉到台灣,再幾天就過年了,防疫指揮中心昨天宣布,部桃危機解除;桃園市目前防疫旅館的住房率有6成多,居家檢疫者也陸續完成隔離轉出中,不過,據桃園市觀旅局統計,除夕夜當天仍會有600多人,在防疫旅館孤單圍爐。市長鄭文燦說,除了送福袋、小禮物,也希望在除夕當天邀請居家檢疫的住客線上互動,讓被隔離的人感受過年氣氛。
-
本土+1 部桃護理師1家7人確診.案934潛伏期長
2021-02-10 17:49:25帶您來關心,台灣疫情,今天部桃群聚事件,又新增了一人確診。是案863護理人員的大姑。這名個案潛伏期長,確診之前曾經5次採檢陰性。不過陳時中表示,這名個案一直被列為居家隔離狀態,對部桃專案並沒有影響,宣布即日起,北北桃醫院,恢復開放每天一個時段允許兩人探病的規定。
-
部桃歷經40天群聚感染後復工 陳時中:很感人
2021-02-19 15:41:02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今天早上在部桃做了復工的準備,部桃從院內發生第一起感染到今天40天,終於復工,目前隔離病房不收病人,專責病房也先縮小規模,接下來交由徐院長全權負責,看部桃經過疫情挑戰,對復工準備做的完善齊全,專家也看過一切可以慢慢的進行,整體部桃的士氣很高也充滿鬥志,看了讓人很高興也很感人。
-
部桃染疫護理師一家出院 陳時中訪視打氣
2021-03-12 07:42:50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台灣多天來無本土案例,針對部立桃園醫院的院內感染事件,一名護理師一家7口全確診、婆婆病逝,高齡80多歲公公在病房內待了40多天,目前一家已經痊癒出院,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前往護理師家拜訪慰勉。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昨晚發文指出,這次部桃事件受創最深的莫過於護理師一家人,護理師即便痊癒後,仍繼續待在隔離病房照顧公公不僅辛苦,也相當孝順。王必勝說「當大家逐漸淡忘這起事件,可是陳指揮官沒有忘。」指示要到護理師位於桃園的家中拜訪慰勉,這家人恢復狀況相當良
-
歸國難!德留學生曝回國後隔離待遇差
2021-02-01 21:59:53中國新年在即,經歷了航班縮減、機票暴漲、多次檢疫的重重關卡後,好不容易回到中國境內的留學生,被安置在沒有供暖、衛生條件差的旅店;因求助無援,情緒崩潰,大嘆持中國護照有什麼用。來看報導。
-
部桃隔40天復原歸隊 蘇貞昌:團結的人心最重要
2021-02-19 20:54:40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從發生第一起院內感染個案,至今經過40天,終於復工。不過目前,隔離病房不收病人,專責病房也先縮小規模,之後再逐步開放,預計3月1日起完全恢復運作。上午,行政院長蘇貞昌、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都到場打氣。
-
入廟求籤掃「安心出行」?港人寧排隊拒監控
2021-02-16 12:45:15鏡頭轉到香港,各廟宇要求香客掃「安心出行」二維碼,不過市民普遍抗拒,寧可排隊人手登記;另外,港府要求初七起,餐廳全面安裝健康碼,作為放寬限聚令條件,引起業界不滿,批評港府藉疫情搞數位監控。
-
部桃群聚歷經40天復工 陳時中:經過試煉更堅強
2021-02-19 13:05:05新聞開始先來關心疫情,全球累計確診突破 1億1千萬人,累計死亡 超過244萬人,在台灣的部分,已經多天無本土確診案例;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從發生第一起院內感染個案到今天,經過了40天,終於復工。不過,目前隔離病房不收病人,專責病房也先縮小規模,之後再逐步開放。而經過了這疫情挑戰,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經過這場試煉,會變得更堅強。
-
陳時中天天開記者會!速回顧部桃抗疫40天
2021-02-19 13:12:36部立桃園醫院在今年1月中,出現第一位醫師確診,隨後感染不斷擴大,包括醫護人員、病人、家屬,都確診,累計共20位染疫,被認為是台灣防疫最大挑戰,今天終於重啟營運,帶您回顧過去40天以來的抗疫過程。
-
台境外+1居隔後曾有社區活動 部桃清零進尾聲
2021-02-06 21:07:47帶您關心,疫情消息,台灣今天(6日)新增一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一共匡列29名接觸者需要居家隔離,另外有55人需要自主健康管理。此外,關於部桃清零計畫,指揮中心持續說明工作進度。
-
部桃群聚中央地方齊心抗疫 陳時中:危機解除
2021-02-07 23:16:517日,台灣新增3例境外移入個案,也完成部桃連續28天的清零計畫,完成階段性任務。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部桃事件危機解除。桃園事長鄭文燦也首度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感謝中央及地方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