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準會領軍五大央行 聯手提升美元流動性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3 月 21 日訊】在瑞士銀行宣布收購瑞信後,聯準會和另外五家全球主要央行也宣布一項協同行動,以提升美元的流動性,防止銀行業動盪加劇。

    就在身陷財務危機的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被瑞銀集團(UBS)收購幾個小時後,週日,聯準會、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宣布,將「美元互換額度的操作頻率」從每周增加到每天。這一變更將從3月20號持續到4月底。

    此舉旨在提高美元的流動性,確保家庭和企業將能夠獲得所需要的信貸。

    不過,這輪由矽谷銀行倒閉所引發的銀行業危機,仍令市場投資人憂慮。

    《紐約時報》經濟記者 Jeanna Smialek:「美國的那些中型的地區性銀行接下來會怎樣?它們會面臨擠兌嗎?那些有很多未變現虧損和未擔保存款的銀行,是否會讓人們緊張?」

    高盛表示,由於銀行業危機,美國有35%的可能性在明年陷入經濟衰退,比危機爆發前提升了10%。

    麻州眾議員 Jake Auchincloss:「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但我們確實知道金融不穩定威脅到強勁的經濟復甦,因此,我們需要採取有力行動並進行明確的溝通,以防止(危機)在我們的金融部門蔓延。」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 林一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