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基金押3千億攻AI晶片 再掀芯風暴?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5 月 30 日訊】美中科技戰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造成沉重打擊, 當局宣布成立國家大基金三期,集資超過3000億人民幣,是歷來規模最大的半導體投資,我們請教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博士,怎麼觀察中共當局大撒幣,要達成所謂的半導體「自給自足」,試圖追上歐美,但實際並不容易,怎麼觀察可能遭遇的挑戰?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 戴志言:「

這裡面其實以過去來講的話,他們用大基金這種方式來推動產業,有成功也有壞處啦,那像成功的case來講的話,譬如說像過去他們沒有這種所謂的NAND Flash的產業嘛,可是後來在大基金還有他們那個自主技術的計劃開發之下,還有再加上一些國際的技術的協助之下,後來你就看到長江存儲這樣的公司跑出來,那他也後來就變成了蘋果的供應商之一。所以像這種記憶晶片,變成是說他當時切進去的一個利基可以做。

那另外就是說當然也有一些是它在過程上面,面臨到所謂騙補貼的問題,譬如說處理器這一塊

那處理器這一塊你就看到當時有很多創新批案,然後說要找台灣的工程師啊,或者說台灣原來在做這種半導體製造,的領導企業的一些主要幹部過去協助,然後能夠落地變成一個代工的一個產業體系,但是後來都證明說這些東西都是,只是拿來騙一些輔助啦,不管是中央地方的輔助,所以大基金的運作方式有它能夠成功的地方,當然也有它過程上面一些漏洞出來,

所以我們也看到像是紫光集團,當時在台灣也想要併購一些半導體廠,那只是後來基於我們很多的國安的考量,他們也沒有併購成功,那事後證明紫光的目前的狀況其實也確實不太好。

所以他們要做所謂的技術的製造的工作,其實除了砸錢之外,它還有很多的東西是可以去透過國際上的技術來源,還有人才,這些因素能夠匯集在一起,他才有辦法成功,那目前來看整個局勢對他來講相對是不利,因為第一個就是說人才的流動上面,開始歐美都警覺到說中國在這種頂尖大學,頂尖研究室裡面所安排的這些人才,跟中國的科技產業的一個「大躍進」,有很密切的關係。

所以我想從前幾年開始,大概都有意識無意識的會看到,中國的這些高階人力要參與到,比較先進的科技的時候,都會有一些受阻的現象,那第二個就是說在關鍵的技術上面來看,美國當然還是半導體行業裡面非常重要,而且很領先的半導體技術的國家,所以這裡面除了說,目前他們一直在看重的那種光刻機技術之外,其實還有更多其他半導體的技術,在美國的發展上面其實也有它一定的領先程度。

那中國大陸當然也不是,就是說等著在那邊被人家餵養,它事實上過去幾年也在新的半導體的這種領域上做發展,尤其像是SIC(碳化矽),然後像其他這種化合物類的半導體,它們也持續的在投資做發展。

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就是說,除了你自己的發展之外,其他國家的廠商,在製程上面的投資,也有相當的進步,也是相對在座,所以它會面臨到一個變成是,我要先滿足自己的需求,還是說我其實同步有一個考量,是我也要去進行國外的這種投資,那以目前上來看的話,我覺得它可能要首先滿足就是說,它在先進之前被封殺的問題,那後面才有辦法去討論說,會不會因為中國的廠商大局投資,讓我們看到的像在面板的產業一樣。

就是大家的投資都很大,所以造成了產能規模過剩,那接下來後面就開始有一種價格戰略,所以相對我們在看導體的這種先進製程上面,也需要留意這樣的狀況,那成熟製程上來看的話,其實中國廠商過去幾年工房的過漲的情形之下,隱隱約約你也可以想到,就是說未來如果這些廠商的產業,開始變成過剩的時候,在代工的價格上面會不會也出現殺價競爭,那撇除國安的疑慮,先不談的話,如果殺價競爭又帶來整個產業不健康的影響的時候,這個其實也是一個未來在經營上面,比較大的一個風險的一個因素。」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