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盟公益走過解嚴 施信民23年心路談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1月5日訊】在現今台灣民主高漲的社會,許多人都可以自由的為自己權益發聲,不過,如果回到23年前,似乎就不是這麼容易了,今天我們為您獨家專訪,環保聯盟第一代創始會長施信民教授,在他40歲的時候,決定投入環保運動,究竟是怎麼樣的原因,讓他願意從事這條艱辛的道路,走上街頭為人民發聲?我們的報導。

臺灣環境聯盟創始會長 施信民:「中間這棵樹表示森林,表示森林,表示綠色這個樣子,另外一方面也就是要表示,我們有行動這好像是箭頭的感覺,代表一個行動。」

環盟第一代創始會長施信民教授,跟現任會長王俊秀,一起牽起這幅具有23年歷史的創會會旗,雖然只有簡單的兩個顏色,卻包含了為環保而行的一路辛酸歷史。

臺灣環境聯盟創始會長 施信民:「在這過程裡面,我自己本身也收穫很多,我很高興能夠認識這個純樸的人民,跟他們一起解決他們的公害問題。」

就是抱著如此簡單的想法,臺灣環境聯盟在1987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同年7月15日,蔣經國宣布解嚴,當時台灣的民主自由像是剛孵出來的小雞,施信民第一次發起的宜蘭反六輕運動,其實並不容易。反觀現今社會,民主意識高漲,人民勇敢為自由發聲,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為了社會大眾發聲?這之間的界線,似乎越來越模糊。

臺灣環境聯盟創始會長 施信民:「社會主流意識太強調公「利」,很少強調公「益」,我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能走上追求公益的這條路,基本上,我在年輕的時候,也是懷抱這樣的理念,所以會不辭很多阻礙,投入環境運動,那我想一個社會要進步,那麼一定要有更多的人,這個認同支持。」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純樸的社會,似乎只看功利?施信民認為,問題還是出在教育。

臺灣環境聯盟創始會長 施信民:「我們的教育,比較偏重於智能的教育,對於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很少去著墨,所以對這樣去尊重別人,這樣的人權觀念,一直沒有建立起來。小孩是不是能夠培養出慈悲心,或者說容忍心,或者是同理心等等,這一定是跟他周遭所謂長輩是有關的。」

佔地不到三十坪的辦公地點,書櫃上滿滿的是對台灣環境保護的紀錄,施教授望著泛黃刊物,是心血化成文字的結晶,這位年近70的創始會長,他說,這道門,永遠為需要的人開啟。

新唐人亞太電視 阜東 李晶晶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