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驚蟄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4日~7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節氣,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
曆書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三候】中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長大,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驚蟄氣候】
●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
● 驚蟄是農曆預測一年第一次打雷的日子,台灣西部海域之等溫線逐漸往北部移動。
【驚蟄養生】
● 驚蟄吃梨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民間驚蟄後吃梨,普通百姓家多整梨生吃,早上起來或飯後,一人一隻,能明顯解除咽喉乾、癢痛、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春季咳嗽可以吃梨,增強上呼吸道免疫能力。
●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春天疾病活躍的季節。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 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大家可根據各人體質選擇如豆腐、油菜、慈姑、白蘿蔔、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荸薺、白果、枇杷、芝麻、蜂蜜、甘蔗、桃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