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美國公司離開中國市場

麥當勞(McDonald's)正在談判出售其中國店面。(Kevin Lee/Getty Images)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12 月 09 日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多美國公司都把中國市場視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機,但是這段時間可能已結束。

 

據CNBC新聞網報導,本週,麥當勞(McDonald’s)正在談判出售其中國店面,並將其名稱授權給中國公司。而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也決定採取類似行動,並在上個月將其中國業務分拆為一家名為Yum China的公司。

可口可樂(Coca-Cola)11月宣布,計劃出售其中國裝瓶業務;美國國際紙業公司(International Paper)在3月份表示,它正在出手其在中國和東南亞瓦楞紙包裝業務。

 

外國人在中國開設零售業務是困難和昂貴的

 

國際律師事務所哈里斯‧布里肯(Harris Bricken)的律師、中國法律博客(China Law Blog)作者丹‧哈里斯(Dan Harris)評論說:「現在的趨勢是,外國人在中國開設零售業務是困難和昂貴的。」

「我們多年來一直試圖督促許多客戶不要這樣做,而是應該像麥當勞和百勝品牌正在做的那樣,就是說將你的品牌和你的知識貨幣化套現,而不是去做所有的具體工作,費力地在中國維持。」哈里斯說,「中國是一個很艱難、很艱難的市場。」

麥當勞在3月份表示,他們正在為關鍵的亞洲市場尋找「戰略合作夥伴」。去年,百勝餐飲集團也指出,決定出售中國店面是「嚴謹推導出的戰略選擇」。

快餐公司是近三十年前進入中國的主體。隨著中國人越來越富裕,挖掘中國消費市場的機會似乎呈指數級增長。但障礙也隨之出現:在中國的美國快餐連鎖店正在被食品安全醜聞纏身,其它公司也已遭遇到智慧財產權,如商標被盜的境況。

總部設在芝加哥的美中商會總裁西瓦‧亞姆(Siva Yam)說:「我們看到很多美國公司都在為他們在中國的經營而掙扎著。市場更加成熟了,我們看到前往中國的美國公司數量正在大量下降……相反,他們都回到美國來了。」

美國商會去年的年度報告發現,32%的受訪會員企業沒有擴大在中國投資的計劃,這一比例高於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的百分比。

根據1月份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已經遷出或計劃將所運營業務遷出中國,其中38%將業務遷回了美國,或遷往加拿大或墨西哥。

在中國的外國公司不僅要面對中國本土企業擁有當地經商經驗或政府支持的優勢,中國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也進一步增加了外國公司面臨的挑戰。中國的經濟增長也在放緩,從幾年前的兩位數增長降到最近公布的6%多一點兒。

美國農民在中國的生意仍然做得很好,尤其是大豆等作物的出口。農業是美國在同中國的貿易擁有順差,或出口超過進口的少數幾個領域之一。

 

中國消費者激增?仍未發生

 

對大宗商品敏感的美國公司如卡特彼勒(Caterpillar)在中國進行了大量投資,像蘋果這樣的消費導向型公司也緊隨其後,希望瞄準中國的消費者。

通常被視為中國工業健康狀態指標的銅價,從2011年的峰值下降了40%以上,卡特彼勒在中國的銷售和收入可能將出現連續四年減少的局面。蘋果公司的大中華區銷售額,自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同比下降超過25%,而之前為兩位數增長。

定期調查中國商貿的「中國褐皮書國際(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首席經濟學家德里克.‧西塞(Derek Scissors)表示:「可能你正在期待中國消費者的激增⋯⋯但你就是等不來它,一些消費品公司就是無法看到上漲希望的來臨。」

 

---轉載自大紀元官網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