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今日熱門
-
強迫症會好嗎?理解背後生命故事 5全系統照亮人生路
2025-04-14 19:59:5833歲的張先生(化名)在診間門口踟躕良久,才終於踏進門去。反覆確認門鎖是否上好的衝動幾乎讓他錯過約診。環顧四周,手心因緊張而滲出汗珠。等候區內,他看見一位年輕女子默念著什麼,一旁的中年男子不住整理襯衫袖口。張先生稍稍安心,原來他並不孤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表示,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種精神健康問題,其特徵是反覆出現令人苦惱的念頭(強迫性思考)與重複行為(強迫性行為)。
-
-
嘉基失智照護國際研討會 打造友善城市照護藍圖
2025-04-14 12:42:25嘉義基督教醫院今天(13日)邀集來自日本、美國、英國等國際失智症專家,與國內專業團隊共同交流,聚焦全球失智照護趨勢與實務策略,攜手推動更完善的友善照護體系。
-
家長擔心新生兒投保遭拒延遲新生兒篩檢 國健署說重話
2025-04-12 17:07:49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不易發現,延遲診斷可能造成嚴重後果。113年新生兒篩檢率超過99%,檢測出3,340例異常,以蠶豆症為大宗(約9成)。國健署呼籲,為免錯失治療良機,家長應讓寶寶在出生滿48小時後接受篩檢,勿因保險考量而延遲或拒絕。
-
換季乾眼症發作!過敏性結膜炎恐加重病情 醫師曝解方
2025-04-12 17:00:06季節交替之際,氣候多變,易使乾眼症患者症狀加劇。合安眼科診所院長吳昱愷醫師指出,過敏體質者尤其受影響,因過敏性結膜炎可能誘發乾眼問題。不同程度的乾眼症相應的治療方式也有所差異,而日常的預防與保養更是緩解症狀的重要關鍵。
-
研究:長期飲酒有腦損風險 戒斷初期當心「譫妄」反撲
2025-04-12 16:47:09酒癮(或稱嚴重型酒精使用障礙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具有高復發率。個案即便知道飲酒會對身體或心理各方面的危害,仍然持續飲酒。在停酒的初期8-12小時,可能會歷經所謂的酒精戒斷症候群,而讓停酒更加困難。這個酒精戒斷症候群的症狀,包括自主神經功能亢進(手抖、冒汗、心悸)、顫抖、噁心、嘔吐、失眠、焦慮、不安、幻覺和癲癇發作等症狀。
-
每年2萬人被狗咬傷!預防破傷風與狂犬病該這樣處理
2025-04-12 16:41:37健保就醫資料顯示,每年至少2萬人被狗咬傷,平均100萬名急診個案就有900多人遭狗咬傷,其中600多人因此住院,換算下來,每天近60人就醫,每年醫療花費逾3000萬元。為此,健保署提醒,被動物咬傷後,應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清洗傷口,再以優碘消毒。
-
冬去春來蛇出沒?蛇來蛇去免緊張 疾管署教你自保守則
2025-04-01 18:17:06台灣春天的氣候溫暖潮濕,蛇類活動力增加,適逢清明連續假期即將到來,疾病管制署特別提醒,民眾至野外或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時,應做好自我保護,如: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進入樹叢及草堆,要打草驚蛇,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並避免在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等時段於蛇類出沒的地方逗留,以免遭毒蛇咬傷。
-
植物油怎麼選?專家解析種類、加工方式與最佳烹調法
2025-04-01 18:13:45市面上各式各樣的植物油,有些標榜冷壓、初榨,有些則能高溫煎炒,究竟哪種比較好?食藥署指出,選用植物油需了解其成分和加工方式,包含後續的保存和使用方式都會影響食用安全及健康問題,事先了解植物油脂小知識,選擇適合的植物油,讓飲食更安全。
-
大腸癌徵兆注意!醫:血便、便秘腹瀉交替、體重減輕
2025-04-01 17:53:55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發生率為每10萬人38.4人,更是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且近9成的個案是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
-
生魚片藏海獸胃線蟲 感染恐引發噁心、嘔吐及皮膚紅疹
2025-04-01 17:50:26現代人喜愛生魚片、握壽司等生食,品嚐海鮮原味。然而,美味的新鮮海產中卻可能潛藏一種「隱形殺手」—海獸胃線蟲。這些寄生蟲難以肉眼察覺,若不小心食用,可能引發嚴重的腸胃不適。即便是經驗豐富的廚師,也需要依賴專業處理手段來降低感染風險。食藥署特別向民眾介紹海獸胃線蟲症,它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預防呢?
-
紅眼危機降臨!醫師盤點這些眼疾恐造成眼睛紅腫癢痛
2025-04-01 17:47:46「紅眼睛」是眼科常見的主訴。資深眼科醫師朱智盟指出,流行性急性結膜炎,也就是俗稱的「紅眼症」,具有高度傳染性。此外,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結膜下出血、虹彩炎、急性角膜炎,甚至皰疹、黴菌感染也可能導致紅眼。乾眼症亦可能因眼睛過度乾澀,造成角膜損傷發炎,而引起充血反應。
-
拔牙前該停藥?藥師提醒抗凝血與止痛藥 恐增出血風險
2025-03-28 17:30:53洗牙、拔牙、植牙,這些都是常見的牙科治療,但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社區藥局開業藥師黃彥儒提醒,在接受牙齒治療時,如服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血藥物、雙磷酸鹽類藥物、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等,務必先與醫師討論,是否事先停藥,以免引發出血風險。
-
紅疹難消退?禽蟎叮咬症狀難分辨 專家教你預防及治療
2025-03-28 17:25:55住在公園第一排,享受著鳥鳴等大自然樂章,但小心「禽蟎」上身,皮膚布滿小紅點,嚴重搔癢,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春夏是禽蟎繁殖的季節,只要接觸鳥禽,或在陽台曬衣物,都可能接觸禽蟎,引發過敏性皮膚炎。
-
清明掃墓防蟲叮咬!長袖衣褲、擦防蚊液 遠離蟲蟲危機
2025-03-26 19:13:52清明連假將至,氣溫回升,蚊蟲活躍。疾管署提醒,掃墓、踏青、登山、露營等戶外活動易接觸蚊蟲,增加登革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恙蟲病等蟲媒傳染病風險。民眾應做好防護,避免蚊蟲叮咬。
-
還在喝瓶裝水?塑膠微粒恐致失智、心臟病 自保這樣做
2025-03-26 19:11:07塑膠微粒無所不在,容易病從口入,如何避免塑膠微粒危害健康?專家建議,少喝瓶裝水,多多飲用煮沸過的自來水,每天飲用足夠的水分,且多吃抗氧化、富含纖維的蔬果。此外,盡量少吃塑膠加熱的即食品,以紙杯裝的熱食和塑膠袋裝的熱食、熱湯等。
-
羹湯恐藏精緻澱粉陷阱!4種天然勾芡食材吃得更健康
2025-03-24 15:09:25今年冬天特別冷,許多人喝熱湯驅寒,但國健署提醒,喝湯應以清湯為宜,如偏好羹湯,恐將攝入過多「精緻澱粉」,1碗羹約用1.5至2湯匙的太白粉或玉米粉來勾芡,如放2湯匙太白粉,等於10克精製澱粉,熱量將近50大卡,約6分之1碗白飯熱量。
-
別輕忽!感冒也可能致命 醫師提醒常見迷思及注意事項
2025-03-24 12:53:18冬末及春初天氣候變化多端,乍暖還寒的天氣型態,氣溫驟降便使得感冒、流感患者明顯增加,感冒多被認為只是一般的身體不適,但如果是得到流感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嚴重併發症。此外,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也提醒,許多人的觀念裡以為感冒很普遍,是常有之事,因而忽視其潛在的危險性而不知,若忽視身體警訊,恐導致急性心臟衰竭、急性肺炎,嚴重危及性命。
-
麻雀誤觸黏鼠板怎麼辦?別硬扯!獸醫師建議採3步驟
2025-03-24 12:47:00都會區中經常能看見麻雀的蹤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一般人對麻雀常見的形容。由印度環保團體發起的「世界麻雀日」,訂於每年3月20日,旨在喚起大眾對日常生活中常見鳥類的關注。新北市動保處長期致力於野生動物救援與保護,不僅關心保育類動物,也積極救援都市中常見的鳥類,如麻雀、白頭翁、綠繡眼等。動保處在2024年間共受理1388件野鳥救援案件,這些鳥類因誤觸黏鼠板、其他人為因素或環境影響而受傷,需要即時援助。動保處透過救援與醫療照護,幫助牠們順利重返自然。
-
比特犬咬人引起社會關注 醫曝犬隻咬傷緊急應對3步驟
2025-03-24 12:41:13比特犬咬傷人的事件再次登上新聞版面!近日,台北市文山區發生比特犬咬傷事件,再度引發社會對犬隻攻擊風險的關注。類似事件並非單一個案,去年桃園就曾發生一起嚴重犬隻攻擊事件,有1名婦人遭家犬撲咬臉部,導致眼球與顴骨外露,傷勢慘重。
-
舒緩嬰兒鼻塞要小心!醫:熱水蒸氣恐反效果且易燙傷
2025-03-24 12:37:59每當寶寶因感冒鼻塞不適時,做為父母總是相當心疼,想方設法地想要緩解其症狀,然而在舒緩症狀的同時,也要特別注意安全。日前,新竹臺大分院收治了1名剛滿月的寶寶,因為家長嘗試使用熱水蒸氣緩解寶寶的鼻塞症狀,過程中熱水不慎潑灑,導致寶寶的下巴、脖子、肩膀等多處燙傷而住院治療。
-
網球選手誤服含禁藥感冒藥暫停比賽 運動禁藥再掀話題
2025-03-24 12:30:02現年21歲的網球選手曹家宜,因今年1月在奧克蘭女網賽的藥檢中,尿液A檢樣本驗出禁用物質「甲基麻黃鹼」,違反《網球反禁藥計畫》(TADP)可能違規。對此,曹家宜透過經紀人表示,對此結果感到錯愕,但選擇坦然面對,並強調自己絕無故意服用禁藥,而是誤服在日本購買的感冒藥,不知藥中含有禁用物質。她已主動向團隊說明情況,並決定自3月1日起暫停比賽,以配合後續調查。事件發生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
春暖花開妝美美!防範過敏性結膜炎 醫授眼部清潔技巧
2025-03-24 12:35:303月春暖花開,大地萬物漸漸甦醒,人人紛紛結伴出遊賞花去。但近來在振興醫院眼科門診卻發現,因為眼睛過敏前來就醫的民眾當中,有不少是年輕打扮入時的女性,許多個案不只對花粉過敏,也因為刷睫毛膏導致眼睛發癢,雙重過敏原襲擊下,眼睛紅腫得像小白兔的紅眼睛,甚至結膜如同龍眼肉一般。
-
腹痛一定是腸胃炎?醫師教辨別食物中毒和腸胃炎異同
2025-03-17 14:46:42台灣是美食天堂,新奇百變的食物應有盡有,若處理不當就容易引發食物中毒或腸胃炎,而食物中毒和腸胃炎雖然表現出類似的症狀,如腹痛、嘔吐和水狀腹瀉,但它們的成因及應對方式有所不同。
-
頭昏、手腳無力別以為小事!當心腦出血5大危險信號
2025-03-17 14:44:04腦出血,也就是腦溢血,是一種因腦內血管破裂導致的嚴重疾病。當血管破裂,血液在腦內形成血塊,會壓迫腦部神經,進而影響各種生理功能,而高血壓和外傷是腦出血常見的主要成因。腦出血往往發作突然,症狀劇烈,難以預測,因此及時的辨識與醫療介入至關重要。《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腦出血症狀」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5大腦出血症狀。
-
麵包、餅乾都加這1劑!搞懂生物膨脹劑與化學膨脹劑
2025-03-17 14:38:55麵包、饅頭、發糕等是多數國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但為了讓麵團膨脹,增加體積,烘焙業者可能會使用食品添加物-膨脹劑,其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存在許多日常食品之中。但不時傳出的食安問題讓民眾仍然懷有疑慮,膨脹劑使用時要注意哪些事項,這類的添加物到底安全嗎?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邀請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高彩華帶您來一起認識膨脹劑。
-
產官學研醫齊聚嘉大 共創台灣中醫藥產業新願景
2025-03-13 21:35:29由國立嘉義大學及台灣中藥臨床學會共同籌組的「大嘉義中醫藥產業聯盟」,今天(13日)在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召開第一次聯盟會議,共有31個產官學研醫單位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擘劃台灣中醫藥產業的創新應用及未來發展前景。
-
職場老油條找麻煩!網友熱議6大職場老鳥討人厭行為
2025-03-11 18:15:22職場如戰場,新人上路難免跌跌撞撞。前輩的指引,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能幫助菜鳥快速融入團隊。然而,並非所有前輩都樂於助人。有些倚老賣老的「職場老鳥」,也有人稱之為「職場老油條」,仗著資歷深厚,對新人頤指氣使,甚至刻意刁難,營造有毒的職場氛圍,讓新人苦不堪言。這些行為不僅打擊新人的自信心,也嚴重影響團隊的合作氛圍。《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2個月「職場老鳥討人厭行為」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6大職場老鳥討人厭行為有哪些。
-
灰指甲只是指甲變灰?這些症狀都是灰指甲警訊別輕忽
2025-03-11 17:50:13台灣氣候多雨濕熱,不少人罹患香港腳、灰指甲等黴菌感染皮膚疾病,容易傳染給周遭親友,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提出共用指甲刀、共用拖鞋、赤腳進入浴室等灰指甲感染途徑,如有這類困擾,務必規律用藥,對症下藥。
-
試管嬰兒是解決不孕的最後選擇?國健署破除備孕迷思
2025-03-11 17:45:08隨著國人晚婚晚生趨勢,使得越來越多夫妻面臨生育問題。國民健康署呼籲,及早把握生育黃金期,若夫妻在無避孕情況下1年仍未成功懷孕,應儘速就醫檢查。即使是年輕夫妻,也可能因生活壓力、不良習慣等因素影響生育能力。及早進行生育檢查,透過專業評估和協助,能有效提高懷孕機率。
-
眼唇彩粧卸不乾淨傷肌膚 卸粧產品從選擇到使用全解析
2025-03-11 17:41:39讓雙眼明亮有神,唇型鮮紅,許多女性出門之前總習慣畫上眼唇彩粧,相關產品眾多,如眼影、眼線、睫毛膏、唇膏、唇蜜、卸粧油、卸粧乳等,皮膚科醫師提醒,想要適當卸粧清潔,務必選擇適合膚質的產品,如果洗後肌膚乾澀,就代表過度清潔,可能洗出問題。
-
大量青壯年病亡 或為中國經濟衰敗之因
2025-03-08 20:19:19中國新一波疫情蔓延,大量青壯年人過世。大陸醫生爆料,從2022年年底結束封控後,就不斷的有青壯年人猝死,加上現在經濟持續下滑,城鄉都冷冷清清。分析認為,這是疫情導致中國巨大人口銳減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
異位性皮膚炎搔癢難耐!多數5歲前發病 治療有新進展
2025-03-05 20:12:01年僅9歲的小明從2歲開始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皮膚粗糙不堪、布滿大小搔癢顆粒及斑塊,晚上常因搔癢抓到無法入眠,一覺醒來就看見床單上沾滿搔抓後留下的斑斑血跡;白天上課除了因夜眠品質差而精神不濟外,更因劇烈癢感、持續搔抓而無法專心上課。長期睡不好與藥物使用更造成生長曲線落後,身上皮膚也因為反覆的惡化,無法達到良好控制。
-
更年期症狀不只熱潮紅!失眠、體重增加網友熱議度高
2025-03-05 20:07:17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經的自然過程,據衛福部網站資料,婦女約在45到52歲之間進入更年期,期間因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月經將從不規律、逐漸減少至最終完全停止。部分女性可能因更年期而出現不同的身心症狀,其中又以哪些不適症狀最常被提及呢?《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更年期症狀」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8大更年期症狀。
-
遠離高血壓疾病!18歲以上每年至少1次 722測量血壓
2025-03-05 20:01:28高血壓是普遍的慢性疾病,也是國人健康的「沉默殺手」。依據112年國人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位居10大死因中的第7位,影響國人心血管系統、腦部血管、腎臟等器官功能,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等重大疾病。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18歲以上的國人應定期量血壓,並記錄「722」血壓值,持續追蹤自身血壓數據,才能遠離慢性疾病、保障健康。
-
川普演說盤點「美國製造」成績 促國會廢晶片法案
2025-03-05 13:29:59美國總統川普台北時間今早赴國會演說,他盤點上任六週以來的政績,點名台積電、蘋果等大型美國投資案,川普會上還敦促國會,廢除晶片法案。
-
記者直擊:大陸猝死高發 救護車疲於奔命
2025-03-01 20:18:17中國疫情持續蔓延。河南、河北、山東等多地民眾紛紛披露,人們的免疫力普遍下降,身邊不分大人小孩反覆感染且多是重症,不少人心梗、腦梗猝死。醫院和殯儀館人滿為患,救護車疲於奔命。
-
什麼是子宮頸癌?如何預防?婦產科醫師建議做5件事
2025-02-27 19:30:44子宮頸癌的發生通常與持續的高危型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有關,大部分患者在早期並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因此早期篩檢對於預防和治療至關重要。從今(114)年1月1日起,國民健康署擴大癌症篩檢,增列25至29歲女性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5歲、45歲、55歲女性當年度1次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
-
空氣品質惡化!中南部紅色警示 國健署提醒防護4要點
2025-02-27 19:23:52根據環境部最新空氣品質監測網資訊顯示,近日偏東風擴散差導致空氣品質不佳,西半部地區污染物累積,空氣品質達「橘色提醒」(空氣品質指標值AQI介於101-150)等級(對敏感族群不健康),局部達「紅色警示」等級(對所有族群不健康)。
-
使用噴霧劑型化粧品注意2大事項!3大族群應減少使用
2025-02-26 20:03:21韓國「空氣殺人」事件造成數百人因肺病住院,原因為殺菌劑裡的化學物質經霧化後,被人體吸收,進而造成肺纖維化甚至死亡。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提醒,使用噴霧劑化粧品時,千萬不可過於接近臉部噴灑,並閉起眼睛,而且儘量不要深吸氣。
-
全台約有20至25萬人受慢性蕁麻疹困擾 誘發因子1次看
2025-02-26 20:00:08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發作時,皮膚表面會突然出現形狀不一、如地圖般的凸起紅疹,類似蚊蟲叮咬後的腫塊,伴隨劇烈搔癢、刺痛或灼熱感,來勢洶洶,令人難以忍受。《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蕁麻疹誘因」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可能造成蕁麻疹的6大誘因有哪些。
-
「髖」心守護每一步 嘉基小兒髖關節醫療照護
2025-02-25 21:39:59一名六個月大的女嬰成功克服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經歷石膏復位固定及手術治療後恢復良好,經過多年的追蹤,皆可正常行走、跑、跳與成長;此例展現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與家屬積極配合的重要性,成為治療的成功典範,25日嘉義基督教醫院特舉辦「髖」心守護每一步,小兒髖關節醫療照護記者會,提醒更多家長重視早期診斷與治療,攜手守護每一位孩子髖關節的健康未來。
-
冬天來碗蘿蔔湯!料理要選對部位 湯品才能甘甜不苦澀
2025-02-24 16:04:14冬天來碗蘿蔔湯是最幸福的享受,不僅可以暖胃,熱量又低,對於控制飲食的民眾來說相當合適,但你知道蘿蔔並非每個部位都適合煮湯嗎?唯有其中部的位置因甜度及辣度適中,是燉湯的最佳選擇。
-
幫助大腦凍齡!50歲前提早開始 不讓失智及中風找上你
2025-02-24 16:01:39每當寒流來襲,猝死事件頻傳,年長者尤其要當心!低溫容易引發血管劇烈收縮,增加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臟病)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研究顯示,中風後的患者,約有30%會出現失智症狀。因此,董氏基金會提醒,除了注意保暖和避免溫差過大,日常健康管理更是關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才能在寒冬中保護心血管健康。
-
你剝橘子皮是一條龍、碗形?高手挑戰「搬橘人」剝法
2025-02-21 11:58:18冬天正值橘子的產季,民眾平常食用時,習慣怎麼剝橘子呢?農糧署日前在臉書分享3種剝法,不只方便吃,還能裝籽,大家快來參考看看吧!
-
孕婦搭機出國抓時間!遵守注意事項 避免空中產房發生
2025-02-21 11:47:19婦女在懷孕期間,究竟適不適合出國?外界看法不一,但主要仍得考量準媽媽的孕期狀況,以及各家航空公司之規定。對於想要出國旅遊的孕婦們,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張瑜芹也宣導,孕婦搭飛機的注意事項,若本身是高危險妊娠或孕期已超過36週,則應避免搭機。
-
慢箋釋出率10年增1成!醫藥分業30年 成效不彰引關注
2025-02-21 11:44:13健保署統計,去年第3季全國醫療院所慢性病處方箋釋出率為42.05%,與10年前同期相較,僅成長1成,但若與鄰國日本慢箋釋出率達9成相比,真的是遠遠不及。
-
77歲黎智英獄中傳健康惡化 兒子籲外界加速營救
2025-02-19 13:22:28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以及《蘋果日報》公司,被指涉嫌所謂「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件審訊進入第134天。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表示,黎智英在香港監獄中已經被關押四年了,身體正在崩潰。他呼籲英國、美國以及國際社會伸出援手,要求港府釋放黎智英。
-
中國疫情不斷 安徽民眾:山村幾成無人區
2025-04-08 14:29:57中國疫情日益嚴重,多地民眾披露,當地所有醫院和診所都是人山人海,身邊不斷有人去世。為了減輕火葬場的壓力,河南安徽和江西默默開放土葬了。還有安徽民眾表示,當地山村幾乎成無人區。
-
國中生心理健康亮紅燈!升學壓力、沉迷社群雙重考驗
2025-02-18 11:18:18兒福聯盟今(17)日發布「台灣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結果」,課業負擔沉重、沉迷網路世界、父母陪伴不足是造成年輕學子不快樂的3大主因,其中升學壓力為導致焦慮、失眠等心理健康危機的主因。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