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又發人深省 連恩尼遜談《沉默》:看過不會忘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1 月 13 日訊】全片在台灣拍攝的好萊塢電影《沉默》,是金獎導演馬丁史柯西斯醞釀了20多年的作品,描述17世紀日本禁教時期迫害天主教徒的歷史。電影藉由質疑神在迫害中為何沉默,反思信仰的本質,以及神與人的關係,議題深刻,發人深省。

    17世紀時的日本一反常態,開始施行禁教。兩名葡萄牙傳教士在此時冒險進入日本,尋找失蹤的神父,卻與當地的天主教徒一同遭受迫害,殘酷的現實迫使他們必須做出放棄或堅守信仰的抉擇。

    醞釀20多年,奧斯卡金獎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改編自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同名小說《沉默》,終於在台灣拍攝完成。電影藉由質疑神在迫害過程中為何沉默,進而反思信仰的本質,以及神與人的關係。

    演員 連恩.尼遜:

    「我認為這是一部美麗的電影,難以置信地發人深省。這是一部當你離開電影院後不會忘記的電影,無論你是否有信仰。這是部充滿質疑、啟發思想的電影。」

    三位主角連恩.尼遜(Liam Neeson)、安德魯.加菲爾德(Andrew Garfield)以及亞當.崔佛(Adam Driver)都是一時之選。為了進入角色,他們刻意節食挨餓,以求準確詮釋傳教士備受折磨的模樣。

    演員 亞當.崔佛:

    「你扮演的是一個受迫害的17世紀耶穌會教士。你又累又餓,就像這個角色,所以你不會添加任何東西到大銀幕上。你不會試著修飾。唯一的一件事,你僅存的唯一精力,只有傾聽、回應周遭以及你的夥伴,類似這樣的事情。所以,這個方式是非常棒的,你只能傾聽。」

    《沉默》大量探討了人性、信仰與文化差異等深刻議題,風格鮮明獨特。不僅入選2016年10大好片,更被看好是角逐奧斯卡獎的熱門影片之一。

    剪輯 陳怡吟

    新唐人電視 Celia Yeh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