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組聯軍搶東芝 美日台陣線成型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4 月 21 日訊】東芝半導體進入第二輪競標作業,傳出鴻海不只出資金額上看最高,也積極籌組美日台 大聯盟,聯手蘋果、戴爾、亞馬遜一同出資,持股比重降低到20%,好化解日本政府對東芝關鍵技術可能外流的顧慮。
日本東芝半導體事業出售,成為各大科技廠商,鎖定目標。日本每日新聞昨(20)天聲稱,取得鴻海相關資料,直指鴻海已經組成「美日台」聯合陣線,要全力搶標東芝半導體股權。
鴻海董事長 郭台銘 (2017.3.1):「東芝的快閃記憶體,我們研究了很久,但是我們,應該不能講志在必得,我們很有信心,我們也很有誠意。 」
搶親東芝,郭董姿態放軟,文件指出,為了降低日本政府擔憂東芝技術外流疑慮,鴻海同意將出資比重,下修到20%,美國企業的蘋果公司,持有20%,戴爾、亞馬遜,各自持有10%,而包含夏普在內的日本企業,則持有剩餘的40%。
NHK新聞:「日本政府擔心東芝向海外出售子公司,會帶來核心技術流失的問題,將對收購的公司進行審核。鴻海採取的作法,也就是通過和子公司 夏普聯合收購的方式,降低日本政府在這方面疑慮。」
尤其文件透露,鴻海計畫收購東芝記憶體後,將在美國投資新工廠,投資額上看200億美元(新台幣6,085億元),預期可以為當地帶來1.6萬個就業人口,以投資「美國優先」,降低技術外流疑慮。
分析師 翁偉捷:「其實在鴻海集團的科技版圖中,其實相當相當的完整,它唯一缺的一塊,就是半導體這一塊。透過分散的一個方式,讓東芝能夠知道說,鴻海它其實找了這些大股東來,是可以互相制衡。」
消息一出,東芝股價,週四盤中大漲逾7%,收漲5.3%,來到219.9日圓。東芝計畫於5月中旬,展開第二輪招標作業,6月中下旬決定買家。第二輪招標作業,鴻海以3兆日圓出價居冠,博通、SK海力士、威騰電子(WD),都是其他主要競爭對手。
新唐人亞太電視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延聘蔣尚義 郭台銘:鴻海發展半導體不複製台積電
2022-11-26 13:00:05鴻海日前延聘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擔任鴻海半導體策略長。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天表示,半導體產業被視為戰略物資,鴻海會著重車用、利基型市場與技術領域方向布局,與台積電發展完全錯開。
-
Micro LED量產元年 智慧座艙搭高通晶片首亮相
2023-04-19 20:59:45Touch Taiwan系列展,今天(19日)在台北盛大登場,來自台灣和國際的指標大廠,展示Micro LED最新技術與成果。友達採用高通晶片的智慧座艙,首度對外亮相;群創也把大型的270度環繞場景,搬到現場,吸引目光。
-
不在中國造車!鴻海曝台、泰、美產能布局
2022-10-19 17:37:06鴻海集團今天(18日)舉行2022鴻海科技日,對外發表兩款全新電動車,鴻海表示,包括model C在內,三款電動車的生產,在台灣、泰國和美國,產能已經就緒,董事長劉揚偉更說,不會在中國大陸生產電動車,我們帶您關心鴻海跨域進入EV產業,轉型的關鍵變化。
-
蔣尚義返台下一步 接受鴻海延攬攻車用半導體
2022-11-23 11:48:55另一項焦點來關心,鴻海(22日)震撼宣布,從即日起,延攬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擔任集團半導體策略長一職,並且直接向董事長劉揚偉負責,外界分析,蔣尚義的首要之務將是加速鴻海在車用半導體、電動車用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元件,站穩根基。而上個月的鴻海科技日,蔣尚義就親自出席活動,如今消息確定,前台積電大將蔣尚義,將任職於鴻海。鴻海指出,蔣尚義從1997年返台後,是公認台灣半導體發展,從微米世代,跨入奈米世代,重要的技術推手之一,他曾經前往中國大陸,不過蔣尚義表示,在中國中芯國際的經歷是一場惡夢,他不會再回去。
-
不在中國造車!透視鴻海布局EV轉型關鍵密碼
2022-10-18 17:22:41鴻海科技日以電動車作為主軸,尤其鴻海表示,包括model C在內,三款電動車的生產,在台灣、泰國和美國,產能已經就緒,董事長劉揚偉更說,不會在中國大陸生產電動車,我們帶您關心鴻海跨域進入EV產業,轉型的關鍵變化。
-
鴻海布局軌跡 攜國巨、旺宏切入車用半導體
2022-11-23 17:10:07鴻海大動作宣布,延攬前台積電共同執行長蔣尚義,擔任半導體策略長,實際上,現任董事長劉揚偉上任後,是積極發展3+3新事業,半導體布局藍圖逐漸成形。鴻海2021年,收購旺宏新竹6吋廠,用以研發第三類半導體碳化矽(SiC),今年5月宣布,與馬來西亞DNex布局12吋晶圓廠,並與印度大型跨國集團Vedanta合作興建半導體廠,主要鎖定成熟製程IC製造能力。此外針對車用小IC領域,也就是「功率」、「類比」半導體產品,鴻海攜手被動元件大廠國巨,成立國創半導體,入股MOSFET廠富鼎,成為富鼎最大股東,可以說布局主動元
-
鴻海不在中國造車!曝台、泰、美產能布局
2022-10-22 15:38:36鴻海集團在2022鴻海科技日,對外發表兩款全新電動車,鴻海表示包括Model C在內,三款電動車的生產在台灣、泰國和美國,產能已經就緒,董事長劉揚偉也提到,不會在中國大陸生產電動車,帶您關心鴻海跨域進入EV產業,轉型的關鍵變化。
-
直擊!Micro LED量產元年 智慧座艙攻商機
2023-04-22 15:29:12繼續看到,來自台灣和國際的指標大廠,都在今年Touch Taiwan系列展中,展示Micro LED最新技術與成果。友達採用高通晶片的智慧座艙,首度對外亮相;群創也把大型的270度環繞場景,搬到現場,吸引民眾目光。
-
從鴻海到力積電 押注印度布局半導體
2023-02-23 17:29:50印度擁有龐大半導體應用市場,是全球最大電子市場之一,政府也砸重金補助,發展半導體產業,印度媒體日前報導,鴻海與印度跨國企業Vedanta,設立的合資公司,確定在印度西部古茶拉底省(Gujarat),建立半導體和顯示器製造廠。台廠布局印度半導體,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先前也透露,將與印度簽署合作協議,幫助印度建立半導體製造能力。
-
鴻海重定義CDMS商模 郭台銘公布EV三大特性
2022-10-22 15:38:36鴻海集團本週對外發表兩款全新電動車,董事長劉揚偉宣布,要定義未來十年,電動車產業委託設計製造服務的商業模式。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以神秘嘉賓的身分現身,力挺台灣電動車產業前景。
-
童子賢:半導體今年上看4.3兆.地位不遜石油
2022-12-17 20:55:15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出席玉山科技論壇,強調了半導體的重要性,戰略地位不遜於石油。而對於鴻海重磅公告,出清中國紫光集團持股,童子賢猜測,可能和地緣政治相關。
-
鴻海攻8吋碳化矽晶體 鴻揚9月生產電動車功率元件
2022-10-19 09:18:00鴻海積極布局電動車第3代半導體碳化矽(SiC)功率元件,第3季啟動開發8吋SiC晶體,旗下鴻揚半導體9月已具備生產SiC MOSFET能力。
-
蘋果連4年居全球半導體最大買家 鴻海第10名
2023-02-07 10:40:21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調查,蘋果(Apple)去年半導體採購金額為670.56億美元,連續4年位居全球半導體最大買家。鴻海去年半導體採購金額75.31億美元,排第10名。
-
印度省長來台 爭取成為鴻海第三個在印設廠省份|財經100秒
2023-02-09 16:56:35印度卡納塔卡省長彭麥(Basavaraj Bommai)8日貼出與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的合照 ,並寫道:「我們在鴻海台灣總部認真討論投資計畫」 卡納塔卡省正爭取成為鴻海在印度第三個進駐的省份。
-
鴻海尾牙信心喊話 劉揚偉:業務將更多元化
2023-01-15 21:35:26台灣科技大廠尾牙接力登場,鴻海週日舉辦線上嘉年華,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過去一年在面對疫情、區域衝突等不利因素,實在艱辛、不容易,但他強調,鴻海用成績單讓客戶、夥伴與投資人相信鴻海,在3+3新領域也將會有更多新客戶加入,今年的業務會更多元、更忙碌。
-
劉揚偉:台灣發展量子科技 需拋棄半導體優勢迷思
2022-12-26 11:17:53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天表示,台灣對量子科技有個迷思,就是台灣在半導體有製程上的優勢,所以一定會領先;但量子計算核心在於量子疊加與糾纏,不是單靠先進半導體製程就能達到,沒這麼簡單。
-
投資紫光未先申報遭罰1千萬元 鴻海:無重大影響
2023-01-19 22:59:03鴻海旗下工業富聯轉投資中國紫光集團,未事先取得經濟部投審會許可,遭罰新台幣1000萬元。鴻海今天(19日)晚間發公告表示,非故意未事先向投審會申請許可,罰鍰對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無重大影響,未來將加強法規宣導,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
印度前駐中國大使建議7種作法 加強與台交往
2022-10-14 15:00:07前印度駐中國大使班浩然(Gautam Bambawale)今天在印度主流英文報紙發表評論文章,呼籲印度政府與台灣建立緊密關係,並建議7種實際作法。
-
郭台銘赴美為2024暖身?朱立倫、侯友宜回應
2023-03-28 20:14:07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27號晚間前往美國,展開12天的「科技經濟開拓之旅」。還將在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台美經貿關係演講。新北市長侯友宜說,郭台銘因為事業到美國理所當然,也強調每個人都是外交官,讓中華民國被世界看見。而先前傳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原本這周要找郭台銘討論總統大選徵召事宜,這下可能只能改期。
-
鴻海:延攬蔣尚義任鴻海半導體策略長 即日起生效
2022-11-22 14:18:39鴻海集團今天(22日)發聲明表示,即日起延攬蔣尚義博士擔任集團半導體策略長一職,直接向劉揚偉董事長負責。借重蔣尚義博士豐富的半導體產業經驗,未來其將提供鴻海科技集團於全球半導體佈建策略及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