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夜變調!動物零撲殺 全台收容所爆量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3 月 16 日訊】電影《十二夜》上映後,促成政府擬定「流浪動物零撲殺」的政策。不過政策上路兩年後,「副作用」逐漸浮上檯面。根據統計,去年(2018年)就有6個縣市的收容所,出現流浪貓犬爆量的狀況,無奈的是,同時間認養率不增反減。流浪動物「易進難出」,讓各地的動物收容所相當頭痛。

    黑色塑膠布掀開,3隻小狗瑟縮在鐵籠裡,民眾送交路邊撿到的流浪狗,2017年實施零撲殺政策後,類似情況開始多了起來。

    台南市動物之家獸醫院 張佳玲:「政府捕捉,民眾拾獲,萬一有飼主送交的話,一天大概二三十隻。」

    原本保障動物生命的政策,卻變相成為民眾棄養的藉口,流浪動物易進難出,收容所工作人員負擔更加沉重。

    台南市動物保護處處長 吳名彬:「他們(民眾)會覺得就是說,現在全國是零撲殺的,不像以前你12天沒有認領養出去,就會被撲殺掉,所以民眾對於送交他們的狗狗、貓咪比較沒有壓力。」

    以台南市動物之家為例,額定700隻的收容量,就因為認養速度不及送交速度,目前已經超收到770隻。

    動物保護聯盟就統計,去年全台有6個縣市,長達半年出現爆量狀況;但認養率卻在前年達到8成高峰後,目前下滑到6成。

    台南市動物之家獸醫院 張佳玲:「十二位員工,那他們能夠照顧的動物數量還是有限,如果你無限制的去收這些動物的話,真的會影響到我們其他動物的收容福利。」

    目前動物之家正積極宣傳所內動物,不僅拍攝可愛照片PO上網,增加曝光度,也會帶他們出門跟民眾互動,希望能增加認養率;但如果民眾心態沒有改變,流浪動物福利,恐怕還是無法真正獲得改善。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