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候群如何辨別?復健科醫師教你自我檢查
文:NOW健康 馬姍妤(健康傳媒)
常有手麻問題的民眾,會懷疑自己是否得了腕隧道症候群?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李信賢教授簡單的自我檢查方法,同時指出,多數病人經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時會視病況治療,不一定要手術治療,只要正確配戴副木,有6成病人3個月內會痊癒。
李信賢表示,自行檢測腕隧道症候群可運用法倫氏檢查(Phalen test)理學方法,雙手手指朝下與手臂呈90度,兩手背互靠並持續1分鐘,如手指出現麻木或刺痛,就可能罹患此症。通常病人手部會感覺變遲鈍,尤其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嚴重時手部肌肉會出現魚際肌萎縮,導致握力變差;而神經傳導檢查也可偵測出正中神經通過腕隧道時傳遞速度變慢。
臨床上,有1位50歲陳女士為了家中經濟,從早到晚洗鍋盤,又迷上手機追劇,某日騎機車回家,發覺催油門時右手手指麻木,睡覺時也會因手麻而醒來,拿東西時又常抓不住而掉落,雖然知道不對勁,卻害怕要手術不敢就醫,直到左手也出現相同症狀才到診求助。
醫師發現陳女士經常甩手緩解症狀,李信賢說明,常甩手是腕隧道症候群病人共同特徵,手麻原因包括:腦部病灶、頸部脊髓病灶、頸椎神經根病變、周邊神經受壓迫、周邊神經受傷,腕隧道症候群屬於周邊神經受壓迫。陳女士腕隧道內部壓力壓迫正中神經造成手指麻木,甚至無力握住任何物品,此種好發於工人、家庭主婦和手機玩家,病人大多手腕活動量大、手需長期抓握東西,因手腕過度彎曲、屈背或用力抓握都會增加腕隧道壓力,時間一久神經就會受傷。
李信賢依據陳女士手腕結構訂製1雙手腕副木,叮囑夜間配戴,2周後回診,患者自訴手已經不麻了,追問為何不用吃藥跟手術也會好?醫師解釋,夜間配戴副木是目前醫療文獻推薦的首選治療方式,原理是手腕副木將手腕固定在正中央,使正中神經承受壓力最小,就能讓神經自行修復,約有6成病人在3個月內會痊癒。
李信賢提醒,腕隧道症候群病人要減少手腕使用量,避免長時間抓握東西,除配戴手腕副木,口服類固醇與局部類固醇注射皆能有效改善症狀,物理治療則可選用超音波與雷射,最新研究顯示,體外震波治療也是不錯的選擇。醫師強調,腕隧道治療要趁早,若保守療法效果不彰,手術切開橫腕韌則是最終治療方法。
相關新聞
-
手麻無力 原來是「腕隧道症侯群」惹的禍
2023-05-19 07:33:5421歲的陳小姐,近來因手指及手掌麻,開門轉鑰匙、騎機車時麻到沒力氣催油門,已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經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復健科檢查,發現是腕隧道症候群惹的禍。
-
手指伸不直 復健科醫師:小心「板機指」找上門
2019-12-07 13:25:58林女士是一位廚師,最近常感到右手無名指靠近手掌部位疼痛,有時切菜一段時間後,手指卡住不聽使喚,無法伸直放開刀柄;到醫院看診時,復健科醫師表示,這就是所謂的「扳機指」,即肌腱發炎,是長期過度使用手指所致。
-
每日散步健走就健康?醫:沒負重躲不了肌少症
2019-10-18 16:44:17年紀越大越愛運動,一大早常見許多阿公阿嬤就在社區公園、學校操場散步健走,充滿活力,不過專家提醒,這類有氧運動無助於增加肌肉,如果沒有做負重(阻抗型)運動,恐將陷入肌少症帶來的健康威脅。
-
低頭族小心!上班族手麻忍痛10年險癱瘓
2018-04-18 22:05:56低頭族注意了!台中有一名上班族,長期使用電腦姿勢不良,手麻的症狀長達10年,就醫發現手神經和脊椎都出現問題,醫師說如果嚴重,可能導致癱瘓。
-
手腕痠麻痛!『腕隧道症候群』中醫有解 | 談古論今話中醫(487)
2020-01-16 18:17:14有一位年約50歲的農婦,因家裡以種蔥為經濟來源, 幾乎每天都要下田工作,種植、採收、洗蔥等,相當辛苦,收入還不錯生活也很滿足,可是有一天晚上睡覺時手腕感到有刺痛感,以為是扭傷買塊藥布貼一貼沒有好轉,一個月後疼痛加劇到醫院檢查才被認定是腕隧道症候群,這個名稱從未聽過感到很訝異。
-
預防肌少症 優質蛋白質攝取與阻抗運動是關鍵
2019-07-26 15:24:30內政部預估2026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473萬人,占總人口數高達20%。專家提醒,老年人胃口較差、食量變小、蛋白質攝取不足,很容易罹患肌少症,容易影響肌力與活動力,一不小心跌倒就可能骨折,甚至必須長期臥床。
-
下床走路如針扎 2招預防足底筋膜炎
2017-12-25 14:18:44下床時,腳才一落地,腳後跟就像被細針扎,痛到不行,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經驗,就醫確診為足底筋膜炎,且容易反覆發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李欣蓉建議,減重及選擇一雙彈性好的氣墊鞋,都有助於預防足底筋膜持續發炎。
-
中老年後骨鬆與肌少 專家:多做阻力訓練
2019-08-13 15:09:10不只要苗條、還要有線條!「減重」儼然成為全民運動,但醫師提醒,步入中老年之後,可不能隨便減重,應該積極養「肌肉」,多做阻力訓練,並且在運動1小時內補充牛奶、豆漿或雞蛋等優質蛋白質,才能避免肌少症。
-
年終大掃除 醫師教你這樣做家事
2018-02-08 16:24:16許多人在年前開始大掃除,但清掃動作不對,可能引來滿身痛,各家醫院復健科門診患者明顯增加,大多是關節肌肉疼痛,或是下背痛。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張瓊玟提出分段清掃5原則,提醒民眾務必注意打掃清潔動作。
-
長期久坐下背痛 專家提護腰減痛3步驟
2019-11-07 16:38:19許多上班族白天久坐不動,下班回家後又躺在沙發,長期缺乏運動之下,引發下背疼痛,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弘洲表示,容易腰痠背痛的人應該以護腰(束腰)來支撐腰部,平時建議多做核心運動,加強腰部肌肉力量。
-
「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注射」有效解決肘隧道症侯群
2018-09-14 19:22:08從事漁業養殖的林阿伯,最近常出現手部不適感及反覆麻痛,到朴子醫院求診,經復健科醫師羅嘉元診察後,診斷為手肘尺神經壓迫,也稱為「肘隧道症侯群」。如果不能及早正確診治,有可能延誤治療時機。
-
手腕痠麻痛!『腕隧道症候群』中醫有解 | 談古論今話中醫(487)預告
2019-12-28 22:00:00有一位年約50歲的農婦,因家裡以種蔥為經濟來源, 幾乎每天都要下田工作,種植、採收、洗蔥等,相當辛苦,收入還不錯生活也很滿足,可是有一天晚上睡覺時手腕感到有刺痛感,以為是扭傷買塊藥布貼一貼沒有好轉,一個月後疼痛加劇到醫院檢查才被認定是腕隧道症候群,這個名稱從未聽過感到很訝異。
-
穿高跟鞋翹了臀卻凸了小腹 問題出在骨盆前傾
2019-12-12 18:41:03穿上高跟鞋似乎能讓女人體態更好看,不但有視覺增高效果,甚至能幫助提臀,然而事實上卻是容易讓人體姿勢變形,骨盆前傾就是常見現象,恐怕造成腰酸背痛,也讓小腹凸出,不管脂肪怎麼減都效果有限。
-
5招金豬如意操 活絡筋骨健康一整年
2019-01-30 18:24:29再過幾天就要迎接豬年,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治療師簡文仁表示,今年黃曆年假期特別長,如果吃太飽少運動,吃飽睡,睡醒看手機、打電玩,過年後勢必全身痠痛,健康亮紅燈。為此,簡文仁設計「豬年5好如意操2.0」,提醒民眾,過年期間多想想金豬的好,做做5好如意操,豬年一整年都能夠諸事如意、健康平安。
-
手麻 | 談古論今話中醫(643)
2023-03-20 11:36:25手麻是許多朋友的困擾!一位年紀不到40歲的電腦工程師,工作需要長時間操作電腦,下班後靠打遊戲舒壓,最近覺得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常常發麻,早上騎摩托車上班,騎不到五分鐘手就開始麻起來,想說甩一甩就好,才驚覺右手怎麼連拿個杯子都會滑落,覺得事情大條了趕快就醫。手麻看起來不是大病,但卻是你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名醫吳國斌醫師來到現場談談手麻的問題。
-
年後2個月復健科爆滿!五十肩初期投入治療復原加快
2021-03-12 16:41:11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年後2個月往往出現復健科就診高峰期,原來不少婆婆媽媽年前勤勞大掃除、做家事不慎傷及肩膀導致疼痛,以為會逐漸好轉,結果漸漸發現晚上睡覺時也痛、肩膀變得活動困難、難以舉高等情況,直到年後一段時間才來就醫,才發現五十肩已上身。
-
康復後體力大不如前?復健科醫師剖析長新冠治療關鍵
2022-08-15 18:39:29本土疫情爆發,不少人染疫康復後卻留下後遺症,像是容易喘不過氣、疲勞,甚至出現肌肉、關節疼痛等症狀,這也讓「新冠長期症狀」(以下簡稱長新冠)開始受到關注,而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長新冠後遺症所帶來的呢?台大醫院復健科醫師莊泓叡指出,早期復健介入是長新冠復原的關鍵。
-
手腕痛不一定是媽媽手 隔間症候群最容易造成混淆
2020-06-05 17:56:06許多手腕疼痛的患者,常以為自己是因為得了「媽媽手」,直到服藥治療後仍然持續疼痛,前往復健科門診才發現,原來是與媽媽手截然不同的隔間症候群(Intersection Syndrome)。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丁睿宇表示,有許多疾病都會造成手腕疼痛,俗稱媽媽手的狄奎凡氏症也是其中之一,而隔間症候群也會引發相似部位的疼痛,若沒有多加注意,並不容易區分兩者差別。
-
桃園首創教育結合醫院 設立學前特教班
2020-12-17 22:03:34歡迎回來。為提供學前身心障礙幼兒,更完善的早期療育服務,桃園市從2003年開始,就與長庚醫院合作,首創在醫療院所內設置特教班,讓這群慢飛天使可以在特教老師和治療師努力合作之下,逐漸成長茁壯!
-
預防老人跌倒 「步態分析」先找出高危險族群
2019-12-06 19:15:04老人最怕摔跤,一跌可能骨折,甚至需長期臥床,增加失能及死亡的風險。成大醫院與雲林科技大學研發「步態分析」系統,可以有效評估高齡族群及中風病患的跌倒風險,並透過持續運動及復健,減少老人跌倒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