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尿道感染 缺血性中風發生率恐增3倍

研究:尿道感染 缺血性中風發生率恐增3倍(Pixabay)
文:NOW健康 編譯組(健康傳媒)
夏天氣溫悶熱,容易有尿道感染的風險,更重要的是,現在有研究發現,尿道感染可能會增加中風的機率,研究發表在《中風期刊》(Stroke)。
調查數據來自紐約地方醫院2006年至2013年間,紐約州住院病人與急診科蒐集並加以分析。研究人員主要關注於3種中風類型和各種感染間的關聯,包括皮膚、泌尿道感染、敗血症、腹部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研究結果發現,每種類型的感染都可能增加缺血性中風的機率,但其中以尿道感染連結性最強。研究人員表示,尿道感染的患者在感染後30天內發生缺血性中風的機率增加了3倍之多。
患有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敗血症的患者,出現腦出血的風險更高;而呼吸道感染,則會導致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風險。所謂的腦出血是因為大腦血管破裂引起的;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則是由大腦內層出血所引發的中風。
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作者暨神經病學副教授Mandip Dhamoon在1份聲明中提到,「醫護人員需要意識到中風可能是由感染所引發的。」去了解患者在中風的前幾周或幾個月的情況,有時候可以進一步了解中風的原因。
另1位專家Dhamoon補充說明,這項結果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以便了解感染是如何導致不同類型中風的發生,可能有助於未來預防疾病。
相關新聞
-
腦中風前兆別輕忽 掌握判斷關鍵 善用中醫防中風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2)
2019-09-02 11:10:55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近年來受到飲食高油、高熱量、重口味,以及壓力、熬夜、抽菸、飲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的影響,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中風患者也越來越多。對於疾病,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食物是天然的藥物,良好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遠離中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可以推薦來預防中風呢?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蔡馥光醫師來談談中風的前兆與預防。
-
午休小睡補充精力 對降低心血管疾病或有幫助
2019-09-19 18:43:11午睡可以補充體力,讓下午的精神更加飽滿。現在還有研究發現,每周1次或2次於白天小睡,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心臟衰竭等,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
-
腦中風前兆別輕忽 掌握判斷關鍵 善用中醫防中風 | 談古論今話中醫(422)預告
2019-09-02 11:19:46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近年來受到飲食高油、高熱量、重口味,以及壓力、熬夜、抽菸、飲酒等不健康生活習慣的影響,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中風患者也越來越多。對於疾病,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食物是天然的藥物,良好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遠離中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可以推薦來預防中風呢?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蔡馥光醫師來談談中風的前兆與預防。
-
吃辣可望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與辣椒素抑制食慾有關
2019-12-26 18:28:02嗜辣的人有藉口可以多吃辣椒了,最近1項研究發現,吃辣椒可減少因心臟發作和中風而死亡的風險,研究刊登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中風治療不只有1種 有氧運動成復建新選擇
2019-08-21 16:26:57中風後的患者總是很慶幸自己能撿回一條命,會透過物理療治療進行復健,但現在有1項研究顯示,中風患者從事有氧運動後,耐力和行走能力明顯提高,簡單來說,能夠透過運動幫助中風患者回復健康狀況,研究刊登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urnal)。
-
頭昏、手腳無力別以為小事!當心腦出血5大危險信號
2025-03-17 14:44:04腦出血,也就是腦溢血,是一種因腦內血管破裂導致的嚴重疾病。當血管破裂,血液在腦內形成血塊,會壓迫腦部神經,進而影響各種生理功能,而高血壓和外傷是腦出血常見的主要成因。腦出血往往發作突然,症狀劇烈,難以預測,因此及時的辨識與醫療介入至關重要。《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腦出血症狀」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5大腦出血症狀。
-
心律不整中西醫治療
2025-03-10 15:43:02廣義的心律不整,即心律異常,包含心跳不規則、過快、過慢等,其中心搏過速(頻脈)是指心跳每分鐘大於100下,心搏過緩(緩脈)是指心跳每分鐘低於60下。心律不整很多是沒有感覺的,有感覺的話,大部分是心悸,或是心跳暫停的感覺,嚴重的會導致眩暈、昏厥、呼吸困難、胸痛等等。有些嚴重的心律不整,會導致中風、心臟衰竭等,甚至心跳驟停、猝死、休克等等。
-
走路步態分析 從外觀預測健康
2025-03-04 14:22:34美國研究發現,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預測壽命長短。走路是日常生活中最具功能性及重複性的活動,正常步態需要神經系統和肌肉的高度協調,同時涉及許多的脊髓反射和大小腦的調節。因此觀察步態常可提供重要的神經系統疾病線索,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特殊步態。
-
身體「鈣」重要 這15種食物不輸牛奶
2019-06-17 15:47:31鈣質在身體機能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例如肌肉收縮、神經傳遞信息以及釋放激素,若飲食中缺鈣的話,身體會消耗骨骼中的鈣,導致健康問題和疾病。
-
女性內臟脂肪多1公斤 第2型糖尿病風險增7倍
2019-09-17 18:32:08根據1項新的研究發現,在器官和腸道周圍的腹部脂肪過多,對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影響很大。僅僅1公斤的內臟脂肪,女性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7倍以上,但男性卻只有增加2倍,不過,除了增加糖尿病風險之外,也可能導致心臟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症,研究發表在《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
-
高壓氧加速腦部修護 治療時機是關鍵
2013-06-20 20:14:23腦中風、腦部損傷和老年性退化,不僅傷到病患運動神經同時會有記憶、注意力、判斷力等認知功能減弱的現象,醫師表示,實施高壓氧治療,病患認知功能可以迅速恢復。
-
高血壓能不能治癒?關鍵不在醫生 |談古論今話中醫(47)
2016-01-14 15:08:01身心健康、情緒穩定是病症的良藥。
-
冬天溫差大 血壓保養讓你早知道
2010-12-13 22:05:01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天氣轉冷,早晚溫差變化相當大,這時血管容易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血液循環變差,而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醫師認為:平日就應該做好自我保養的工作,這樣就會有助於減少患病及復發的機會,但主要仍應針對危險因子來預防最為有效。
-
排便不順嗯嗯太過用力嗎?醫示警:小心引發腦出血!
2022-06-01 21:24:0652歲陳先生因腹痛腹脹而掛急診,醫師檢查發現,他血壓偏高,且意識模糊,緊急安排電腦斷層,確診為腦出血,原因在於用力排便時,腹壓和血壓上升,引發腦出血。
-
本土疫情再升溫!研究:缺乏運動恐增加重症風險
2021-05-04 19:11:23COVID-19肆虐全球至今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除了已知慢性病、高齡或肥胖,是加重病情惡化的危險因子之外,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發表的1項研究表示,缺乏運動可能會增加COVID-19重症的風險,死亡的機率也會升高。
-
臉部不自主抽搐
2025-02-17 15:12:23臉部不自主抽搐類似顏面神經麻痺,西醫會用打針的方式,現在大多施打肉毒桿菌,維持的時間大約一個半月到三個月,皺紋也可以打肉毒桿菌,有的打玻尿酸,所能維持的時間大概三個月到半年。這種治療方式所費不貲,尤其臉部面積大,所需的劑量較多,所以可能動輒數萬元,而維持的期限一過,面部又開始恢復皺紋或是不自主的抽搐。我們如果用中藥的處方治療,肯定效果是相當驚人的。
-
『風』為百病之首 中醫驅風邪有法寶 | 談古論今話中醫(467)
2019-08-17 16:51:05無門慧開禪師這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讓人想到,只要心中不計較、不分別,以知足心和平常心過活,即是人間最好的時節了。 夏天即使天氣很熱,但是可以體會涼風的自在,心靜自然涼。風,有甚麼作用呢,對人體是好還是壞?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彭溫雅中醫師來談談中醫的「風」。
-
最折磨人的中風後遺症 中醫如何治療? |談古論今話中醫(81)
2015-12-30 19:32:37中醫對於中風的後遺症有哪些好的治療跟預防的方法呢?
-
這6種食物能促進健康 快列入採買清單
2019-04-02 16:40:02試著將以下6種不太常見的食物加入餐盤,讓你攝取的卡路里能得到更好的營養吧!
-
認清「高血脂」的危害 中醫如何降血脂 | 談古論今話中醫(437)
2019-09-02 11:05:13近代飲食西化,物質生活改善,攝取超過身體所需的食物,加上運動的缺乏,台灣的小孩是全亞洲最胖的,罹患三高症是一個不可遏止的趨勢。 台灣18歲以上的國人約五人之中,即有一人有高血脂的困擾,當體內血脂太高時,便容易降低血液循環,導致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甚或導致中風,對身體的健康危害很大。 這一集邀請到長庚醫院中醫部高定一主治醫師來探討中醫治療高血脂症的治療與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