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兒節傳統儀式「流雛」祈願無病息災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3 月 12 日訊】女兒節在日本是很重要的節日之一,為了祈禱女兒「健康成長」都會舉行慶祝活動,一起去日本的埼玉縣,感受異域的文化氣息。

    記者現在位於日本埼玉縣的岩槻城址公園內,在這裏每年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流放人偶娃娃的傳統儀式。那麼這個傳統儀式到底有甚麼寓意所在呢?

    3月3日女兒節,又名桃花節、上巳節。早在平安時代就有相關的史料記載。發展到江戶時代,把雛人形和節日相結合,就演變成了固定的儀式流傳下來。此後,紙製的雛人形也叫形代,被認為是可以降臨神靈的物品。把它作為女兒的代替身,為了女兒健康成長把將要降臨在女兒身上的疾病或者災厄轉移到人形雛上,再把人形雛放入河中或者海中流走祓除災厄,現在叫「流雛」。

    岩槻人形協同組合理事長新井久夫:「今天舉行的這個流放人偶的活動,起源於日本的雛人形祭。作為人形業界的我們有繼承和發揚這個傳統文化的責任,把這個傳統儀式持續的舉辦下去。」

    「流雛」也被認為通過寄託願望與紙質人偶稻草圓盤,隨著池水流走達到淨化身心實現願望。

    為了祈福孩子的健康成長,在每年的3月3日的前一個星期日,都會吸引很多人前來參加流雛儀式。

    民眾:「孩子現在4歲,帶著她可以健康的成長的願望,也想讓她見證這個過程來參加這個活動。」

    岩槻從江戶時代起就做為繁榮的城下町和全國有名的人偶生產盛地而廣為人知。

    新唐人日本記者站埼玉縣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