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荒 德國智庫:中企囤晶片是原因之一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26 日訊】全球晶片供應從去年底開始出現嚴重短缺。德國智庫研究顯示,美中科技爭端導致很多中國企業大量囤積晶片,也是造成全球晶片荒的原因之一。

    這個月16號,德國智庫「新責任基金會」(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全球之所以會出現晶片荒,除了晶片需求快速增長之外,還有中國企業囤積晶片。報告指出,「需求增加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美中技術競爭。2019年,當美國對華為實施出口禁令時,一些中國公司開始囤積晶片,擔心如果被列入美國實體名單,將面臨類似的挑戰。」

    今年10月,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時代雜誌》(Time)訪問時表示,有更多晶片被送到工廠,但是沒有裝配到產品上,這意味著「肯定有人在供應鏈當中的某個地方囤積晶片。」

    另外,這個月23號,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的次卿費南德茲(Jose Fernandez)出席了第二屆「美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聚焦產業合作,尤其半導體領域。會議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應對中共經濟脅迫的問題。

    美國國務院次卿 費南德茲(2021.11.23):「我們與台灣討論的重點之一,是美國在今後可以做什麼,來預測並試圖反制中共方面的經濟脅迫。」

    關於反制中共經濟脅迫,費南德茲接受美國之音中文網採訪時表示,美國可以嘗試向立陶宛、澳洲和其他受到壓力的國家提供支持和聲援。當中共取消這些國家的出口信貸時,美國也可以代替中共,向這些國家提供出口信貸。

    新唐人亞太電視 張祺翎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