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海梯田推友善耕作 龍蝦、魚群重回當地海域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26 日訊】歡迎回來。您知道花蓮豐濱鄉的新社,有一片美麗的海梯田嗎?為了維持生態,當地年輕人,鼓勵農民友善耕作,避免肥料、農藥流入海洋,經過6、7年的努力,還自費考取潛水員執照入海觀測,終於又發現珊瑚、龍蝦和魚群,回到這片海域。

    層層疊疊的海梯田,美麗景象,吸引不少民眾,來到花蓮新社半島,不過,當地年輕人卻發現,農民原本用的農藥、肥料會流入土地、海洋,導致海洋生物變少了。

    花蓮林區管理處育樂課長 陳靜儀:「新社半島的居民有發現說,他們在當地的農田水圳上的使用,這些水會流向海洋,所以海洋上面的一些生物,有沒有可能減少好像變少了,那他們就開始著手,計畫了一個3年的有關於海底資源調查部分,北中南把整個新社半島的一個,海底的地圖把它完成。」

    就因為這樣,部落青年鼓勵農民友善耕作,還自費去考潛水員執照,進行觀測,短短幾年,終於又發現珊瑚、龍蝦,回到這片海域,甚至能看到豆腐鯊。

    花蓮新社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潘國祥:「監測都是大白天,白天這些蝦類、魚類其實很怕生的,我們陸陸續續拍到龍蝦、牛港?,甚至出海的漁民,在近海發現豆腐鯊的蹤跡,表示我們這邊應該有牠們的食物來源,所以牠們會靠近來這邊覓食。」

    花蓮新社居民 古小姐:「就是有協助到像在經濟上,因為你生活跟他們種植的都有一些改變過,對身體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

    他們也預告,接下來要出版海底攝影圖錄,讓當地的孩子親海,向海洋學習。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