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違約國企首超民企 房企償債高峰來臨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2 月 05 日訊】中共近年來高度依賴借貸刺激經濟發展,導致債務規模以驚人速度增長。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企有超過4千億元的海內外信用債宣告違約,其中國企的境內違約規模首次超過民企,新增信用債違約發行主體中,房企占比高達9成。

最近,大陸21世紀資管研究院梳理了去年中資企業境內信用債違約,和境外美元債新增違約情況。

其中,2021年中資企業境內信用債違約2535億元,美元債違約1740億元,合計違約金額近4300億。

雖然民企仍然占境內違約主體的多數,但2020年末永煤集團違約導致「國企信仰」破滅後,國企債務違約規模去年首次超過民企。

截至2021年末,境內違約的國企信用債66隻,金額高達598億元。民企違約的信用債則有158隻,涉及554億元。

香港金融分析師蔣天明表示,民企大規模債務違約從幾年前開始出現,實力弱的已經被淘汰,目前債券市場主體是債務體量更大的國企。而政府提出要用市場手段解決他們的問題。

香港金融分析師蔣天明:(變音)「給予國企支持上,並不一定能所有的企業都會給予支持了。那有些弱的國企,那他拿不到一定的政府支持的時候,他在市場上再融資的能力就會比較弱。那他如果不能再借到錢,他就很有可能他舉的那些,他的高額的這些槓桿,就是他高額的債務,他不能償還,就會出現問題。」

有不少被認為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也出現了違約現象。

首次出現違約的債券主體中,有近67%屬於A評級範圍,有15.11%是B評級,其餘在C評級以下。包括世茂等多家不觸及「三條紅線」的企業,都發生了違約。

蔣天明指出,外界是基於財務報表評估這些企業的經營狀況,但很多債務卻沒有被反映在表內。

蔣天明:(變音)「如果我們把企業表內的債務和表外的債務,包括它藏在各個角落裡面就是說沒有作為債務任列,但是它本質上是個債的這些債務都把它找出來,然後再算一算,有可能會嚇一跳。很多企業他沒有把這個心思放在我如何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反而是把那個思想啊就是放到了就是想辦法,我怎麼把這個債藏起來。」

另外,從違約債券所屬行業來看,房地產企業占比高達9成左右,尤其在美元債市場出現大量房企逾期。

泛海控股、新力地產、藍光發展、華夏幸福、蘇寧、陽光城、花樣年等多家發債主體,在境內外市場均出現違約。

中國最大的房企恆大,目前還在為償還3000多億美元的債務苦苦掙扎。

在去年10月兩次勉強履行了美元還款義務後,恆大還是在12月份因為8250萬美元票息沒能在寬限期內兌付而違約。

1月24號深夜,恆大還發表聲明,「懇請」境外債權人給予更多時間,「不要採取激進的法律行動」。

稍早前,另一個房地產商奧園則是直接來了個一次性「了斷」,公告所有境外美元債務集體違約,引來市場一片譁然。

另外還有多個房企選擇通過交換要約的方式,避免在法律層面違約。

蔣天明:「房地產市場發展好的時候,它舉債過多,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就是一旦這個整個市場的流動性收緊的時候,整個投資人對他的這個情緒,整個市場情緒,包括市場的信心在惡化。市場的這個預期在惡化的時候,就有很多的企業就相繼的倒,因為這些企業歸根結底他還是通過再融資來還錢。」

Wind數據顯示,2022-2025年是美元債到期高峰期,特別是今年,是未來4年房企償債壓力最大的年份,開發商將有大量的海外債務需要再融資。

但信用評級普降之下,新債的發行越發困難。2022開年至今,本應是發債高峰的1月,成功發行美元債的房企卻寥寥無幾。

評級機構惠譽預期,2022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狀況將繼續惡化,房企的資金流動性會持續一段時間承壓,可能將觸發更多違約事件。

新唐人記者 李明飛 駱亞 鐘元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