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策法提軍援 邱國正:若有國外資金會妥為應用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案內容包括將軍事援助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圖)指出,樂見其成。(圖/中央社)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10 月 04 日訊】美國參議院外委會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案內容包括將軍事援助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今天指出,樂見其成,但各國建軍備戰有一定模式,他可以保證建軍備戰不會有任何變化,若有國外資金挹注會妥為應用。
立法院會上午邀請行政院長蘇貞昌、主計長朱澤民、財政部長蘇建榮、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及相關部會首長列席報告「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及「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案」編製經過,並備質詢。
無黨籍立委黃國書質詢,中共軍機逾越台灣海峽中線次數增加,且水面艦活動也更多,美國也對此相當關注,國防部面對這樣「新常態」該如何因應。
邱國正指出,「現在已變成新常態」,早期在台灣北方及南方雖然有中共機艦,頻次及數量沒有這麼頻繁,但這幾個月來,不管是頻次、數量,甚至範圍也有大幅度變化,這樣的狀況是依照當前環境因素並掌握在對方手裡;邱國正強調,國軍對此都有相對應應處方式,也會變通,因為戰術戰法並非一成不變,現在已正調整中。
黃國書詢問,美方提出的台灣政策法中提到將軍事援助台灣,若此法通過,對台灣實質幫助為何,是否會擴大軍購,台灣該如何因應。
邱國正回應,樂見其成美國的幫助,但各國建軍備戰有一定模式,他可以保證建軍備戰不會有任何變化,若有國外資金挹注會妥為應用。
蘇貞昌也提到,在總統蔡英文領導下,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堅若磐石,對於美國的作為他表示感謝,但國家還是要靠自己防衛及防守,「自助才得人助」,一定要抱持備戰不求戰、不畏戰的態度,努力堅守自由民主及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烏以台援助法案壓倒性通過 拜登將盡速簽署
2024-04-24 12:45:35再來看到,美國眾議院打破了長達數月的僵局,通過了數百億美元的援助烏克蘭、以色列與台灣的法案,總價值高達950億美元。緊接著,參議院週二晚間也以壓倒性的79比18通過,美國總統拜登說,他會盡速簽署,也就是說這份援台法案,520前就會通過。
-
川普建議台灣軍費 增至GDP10%以阻止共軍
2024-10-01 15:32:43美國總統大選倒數36天,台海安全成為關注焦點。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共不會在他任內打台灣,但他擔心後續不能避免,川普也建議台灣,將國防預算拉高到GDP的10%。
-
中共海警圍攻襲擊菲律賓船隻 美日台同聲譴責
2024-06-20 19:40:26中共對菲律賓船隻的襲擊引起周邊國家關注。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台灣反對任何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以及在南海的灰區行動與軍事脅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與菲律賓外長通話,譴責中共破壞區域和平穩定,並重申美國根據《共同防禦條約》對菲律賓的堅定承諾。此外,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吉田圭秀,也與菲律賓參謀總長進行視訊通話,雙方都對事態發展表示擔憂。吉田圭秀強調,日本自衛隊始終站在菲律賓這邊,並將深化與菲律賓及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
-
美眾院通過618億援台法案 美台軍事合作升級
2024-04-22 13:04:31美國眾議院週六通過了81.2億美元的印太安全法案,其中有19億美元,約台幣618億,會用於提供台灣軍事物資等援助。行政院長陳建仁今天受訪時,感謝美國國會通過法案,並強調,在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上,台灣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
南投講座「中美角力與台灣」 200名來賓反應熱烈
2024-09-23 20:59:28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明居正週日(22日)應南投縣議員簡千翔及南投縣電腦商業同業公會之邀請,在中興國中舉辦講座,主題為「中美角力下 台灣該何去何從?」現場二百名來賓專注聆聽兩個小時的講座後,不少人表示收穫良多,對美中台局勢更能清晰認識與了解,會後還紛紛提出問題交流。
-
中共試射洲際飛彈後 白宮宣布軍援台灣179億元
2024-10-01 08:19:27再來關心,美國白宮(29日)宣布,對台灣提供最高5.67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大約新台幣179億元,是美國史上最大筆的對台援助計劃。將為訓練、庫存、反裝甲武器等提供經費,品項還包含無人機,是不對稱戰略的關鍵。上週,中共公開試射洲際彈道飛彈,學者建議,台灣應該積極與他國共享飛彈預警的資訊,達成共同的安全利益。
-
攸關全球繁榮穩定 美日英德發聲譴責中共軍演
2024-10-15 21:07:46中共圍台軍演,美日英德等國家都發聲挺台海和平。日本首相石破茂受訪表示,台灣周邊的和平與穩定,不僅對日本,對地區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問題,美國國防部譴責中共是挑釁性的軍事行動。
-
拜登520前簽援台法案 台防長:訓練.裝備都可談
2024-04-24 19:59:06好,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法案,軍援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美國總統拜登隨即在社群軟體發文表示,將於當地時間週三(24日)簽署法案。美方大動作挺台,是又令中共跳腳。不過,立委觀察,這是代表台灣的重要性跟互信程度提升。
-
APEC場邊美台互動!林信義、布林肯會談熱絡
2024-11-15 20:43:07PEC領袖峰會在祕魯利馬登場,美台場邊會議,互動熱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社群平台公開照片,與台灣APEC領袖代表林信義,握手互動。而台美雙部長年會上,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一批協定,美國國會授權後,就會生效。
-
美參院亞太主席訪台:深化美台安全、外交、經濟
2025-04-18 20:16:31美中大打關稅戰之際,美國聯邦參議院亞太小組主席瑞克茲,率領跨黨派參議員,16日到19日4天訪問台灣,表達堅定挺台立場。不僅會見中華民國賴清德總統,也與台灣軍方、國安及外交首長會面。瑞克茲強調,深化美台雙邊的安全、外交與經濟。
-
斷交台灣後中共1隻都沒買 宏國白蝦出口少25%
2024-04-08 07:22:43台灣與宏都拉斯在去年3月斷交,轉與中共建交後,由於兩國自由貿易協定(FTA)尚未談妥,加上開價比台灣低5成,蝦農賣給中國意願不高,加上台宏外交關係生變後,出口到台灣的白蝦必須課徵20%的關稅,墨西哥對宏國蝦祭出禁令,宏都拉斯國家水產養殖者協會(Andah)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第一季白蝦出口量為1697.6萬磅,低於去年前3月的2282.5萬磅,出口量下滑25.82%。
-
中共對俄賣國送地 賴清德:何不要回璦琿條約土地?
2024-09-03 12:56:42再來看到,外媒路透社大篇幅報導總統賴清德近來言論,受到多國媒體廣泛轉載。賴總統日前接受台媒專訪,談到823金門炮戰後指出,中共侵台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中國領土問題,否則,中共現在就會和俄羅斯討回龐大的中國土地。
-
美眾院通過援台灣安全618億 台總統府感謝
2024-04-22 07:40:03美國聯邦眾議院於美東時間20日,通過總金額953億美元的「2024年國安緊急補充撥款法案」 。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表示,感謝美國國會再次以具體立法行動,落實美國對台的安全承諾及提升台美安全合作。其中「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為軍援台灣及強化美國在印太區域維持區域和平穩定,編列81.2億美元經費。法案將提供含台灣在內的印太區域國家,20億美元「外國軍事融資」(FMF)經費,以及編列19億美元,約新台幣618億的經費,供美國及應美國所請的國家軍援台灣,包括供美國國防部回補援台軍備、支應對台軍事服務、教育及訓練等
-
強調台灣與中共互不隸屬!歐洲議會兩報告挺台
2024-02-29 12:45:41焦點話題帶您關心,歐洲議會大會28號通過兩項對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的年度評估報告,內容強調台灣與中共互不隸屬,只有台灣民選政府可在國際舞台代表台灣人民,並譴責中共試圖以武力,片面改變台海和平及穩定的現狀。
-
譴責中共軍演 美軍印太副司令籲各國發聲譴責
2024-05-23 19:11:01中共軍演消息,受到各國關注。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今天上午第一時間表明,日本將直接且明確地向北京表達,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而美軍印太司令部副司令,也公開譴責中共軍演。
-
莫迪友台發文掀挺台接力 台印合作有望升級
2024-06-10 21:01:28印度總理莫迪勝選,昨天宣誓就職,宣布進入第三任期。日前,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與莫迪在網路互動受到矚目。印度學者強調,台灣的自治地位及防衛,都攸關印度利益,雙方的關係應該超越經濟領域。
-
中共身分證代辦據點?台政府查北中南3到5間公司
2025-02-06 20:19:31台灣內政部過年前後,持續追查辦理中共身分證據點。根據了解,北中南都有,目前鎖定3到5間,公關公司或旅行社代辦,未來將會同陸委會及國安單位,查證是否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根據台灣法規,兩岸戶籍互斥,不可兼得。
-
美參院提案援以色列烏克蘭台灣 今晚眾院表決
2024-04-20 19:47:13美國眾議院即將表決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法案,其中包括援助以色列、烏克蘭和台灣。民主黨佔據多數的參議院領袖舒默表示,只要眾議院表決通過,參議院將立即採取行動;白宮發言人尚皮耶指出,只要法案被兩院通過,拜登將立即簽署執行。
-
抗共威脅!美日安保有史最大更新 防止台灣有事
2024-03-25 12:53:35《金融時報》報導,「美日安保條約」預計將會進行60多年來最大幅度的更新,強化駐日美軍的權限,以快速應對中共等國的威脅,防止台灣有事。軍事專家分析指出,美日行動將影響台海的安全局勢,因為安保條約當初簽定時,協防的範圍就包含了台灣。
-
台灣跟進美國禁TikTok?政院:綜合考量意見
2024-03-14 19:55:52美國眾議院壓倒性通過法案,要求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出售TikTok,否則將禁用。對此,台灣政府是否將跟進?行政院回應,政府將關注美國立法進度,綜合考量各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