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日美德設小竹科?有望攻克成本挑戰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8 月 20 日訊】台積電海外建廠布局,日本熊本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快速起飛,被視為形成小竹科聚落,今天台積電德國廠也正式動土,我們請教寬量國際顧問何柏杰,怎麼看台積電在美、日、德設廠,是否能複製竹科造鎮榮景?有面臨挑戰可能得一一克服?

寬量國際顧問 何柏杰:「

OK,我覺得這是一個蠻有趣的議題,關於能不能將竹科的整個生活圈複製到日本、亞利桑那或者是德國。

我覺得日本這一塊絕對是走得比較快的,畢竟臺日文化相近,時區時差也差一個小時。其實臺灣跟日本之間,臺灣最喜歡去旅遊的地方就是日本。幣值的轉換也是很方便,所以不管文化或者是半導體,其實這兩個國家的半導體發展上面有非常多的經驗。我想日本過去在Memory的部分其實做得很好,慢慢沒落之後,其實在材料跟設備端的市佔率還是非常高的。

它在材料端的半導體材料的全球市佔應該有接近五成,那設備端也有三成,僅次於美國的三成五到四成。所以其實臺日之間的合作,不管是文化上或是產業鏈的互補,以台積電為首去建立整個Supply Chain在日本,還有生活聚落,這些臺籍的員工在日本的實際住行,我想都是進展是十分順利,甚至是超前原本的進度。

鏡頭再轉到美國這邊,其實美國從一開始建廠就遇到非常大的文化上的衝擊,尤其是在蓋廠的進度,因為你在當地設廠,你拿當地的國家的補貼,你勢必要使用當地的供應商。

其實第一關就是在建廠的部分,譬如說臺灣這邊可能有協力廠,漢唐去日本蓋台積電的FAB,去美國,其實美國這個成本就是比較高的,所以他被迫要使用美國當地的一些工程單位,成本就先往上,Schedule又Delay,所以這個建廠就是非常的不順。

所以往後看,就算你廠建成了,其實真的要營運的話,你如果必須要僱用當地的員工,也是另外一個成本的加項,他絕對不會是減項。但是講了這麼多,不管是水電、人力、建廠,或者是日後的營運,甚至是你要造陣的計劃,我想所有的環節,成本的上漲,台積電都會用它的效率,還有它的定價的Policy去彌補。

那我想這些Additional成本,不管是工會啊,或者是你要建一個聚落啊,這個生活補貼、津貼,你全家大小要去美國教育補貼什麼的,我想這些都是已經算在裡面了。

就是台積電會把成本跟售價做一個很好的平衡。那回到歐洲這邊,歐洲是這三個地方進度最慢的,因為美國跟日本都已經蓋了。但是歐洲這邊雖然說今天才動土,但是歐洲這邊的情況又不太一樣,因為歐洲第一個是能源成本非常高,而且是缺工。

那工會其實ESG的意識也非常的強,所以我覺得他遇到的阻力其實不會比美國這邊來得多。但是美國這邊其實我覺得時間拉長,都是Manageable(可控),所以我認為歐洲這邊也是Manageable。

那你看歐洲這邊的主要的應用,會是在汽車工業,這些偏IDM偏特殊應用的應用。尤其是在Wafer的Premium上面,其實台積電是有更大的空間去做一些Pricing跟Payment,Pricing跟成本的吸收。所以我覺得雖然說這個阻力是不輸給美國,當初在量產這個阻力,但是我覺得長期來看不管是美國或歐洲,台積電都可以在定價,還有成本上面,做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那你說至於這個文化,能不能說把這個十一住行,這個小臺北,或是小竹科,複製到歐洲的話,我覺得長期來看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日本那樣做比較快,因為日本這邊其實公共建設上面,他們政府是滿願意配合的。那我看有一些外商在德國,比如說Tesla那時候在德國蓋Giga Factory,他曾經就是有一片森林嘛,他就說要把這個森林的樹砍掉,他要蓋廠。那德國政府就不準啊,說是因為森林裡面有特殊的動物,就是你必須要先保育它,你要把它搬家你才能蓋。所以像這種臨時的狀況,我覺得在歐洲應該也是會持續的發生,因為這個真的是ESG就是一個extra cost。

但我覺得台積,以已經有日本跟美國的經驗來講,這些都是可以,時間都可以解決的。所以我其實長遠來看還是滿樂觀看待,就是說臺積的竹科的模式,可以移到Arizona,也可以移到歐洲。那只是說成本稍微高一些,但是臺積是有辦法,在定價跟成本費用的控管上面,在長線來看它是可以吸收這些成本。」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