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核」作 能降核災威脅?

【新唐人2011年3月25日訊】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日前針對中共核發展表示關切,希望「兩岸能共同預防核災」,不過,環保學者說,相較於兩岸合作,台灣更應該多一點國際參與,才能掌握透明資訊,而對岸大力發展核能,已經產生越來越多隱憂。

中國核電場多分部在東南沿海,馬總統拋出兩岸核安合作,希望減少台灣受到的核災威脅,學者說。

臺大化工系教授 施信民:「威脅的存在,最根本的處理方式,是要求中國本身減少核能發電機組的興建,並且如果已經興建了,應該要提高它的安全性,至於兩岸合作以及資訊公開,我想要確保這個事情沒有被掩蓋,事實上,台灣還是要有國際參與,像國際原子能總署,有國際規定在那邊依循,我們才有辦法真正,確實掌握中國那邊發展的情況。」

中共核發展引爭議,世界第一的碳排放量前科,也被當局拿來作為核發展理由。

臺大化工系教授 施信民:「核能的話,它從鈾礦的開採,核燃料的製造運輸,核電場的興建,到核廢料的處理,以及電場的除役,這些都會排放很多二氧化碳的,這些如果把它算進去的話,它排放的二氧化碳,是遠高於它發電時候,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學者說,核發展不能減少碳排放,而更貽禍子孫的是,核廢料監管,一般至少耗費三百年以上,如果是高強度核廢料,半衰期更長,甚至達到數十萬年。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真 台灣臺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