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教訓 給台灣帶來什麼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11月19日訊】從老農津貼、到因為豪雨所造成的嚴重農損,選前倒數55天,每一個民生問題,都是左右選情的關鍵。不過,選戰除了兩岸與經濟,接下來的新聞專題,我們要帶您檢視,台灣的核電政策。馬總統日前宣布核四廠在2016年要穩定商轉,引發各界關注。尤其在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各國都在檢討核電措施。而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則是指出全球有14座核電廠,正好在地震高危險區,其中就包括了台灣所有的核電廠。我們的深度報導,帶您瞭解,台灣總統大選,不能不面對的核電政策問題。

震驚全球的日本福島核災,事發至今8個月,核電廠周圍的管制區,居民為了躲避輻射污染全數撤離,週遭依舊是一片死寂。不過更讓人憂心的,還有福島核電廠原 子爐,可能發生的核分裂反應,另外就是當地農產品遭受核汙染。核災發生後,離福島250公里的東京,也測出超過背景值的輻射反應,當時就住在東京的旅日作 家劉黎兒,述說日本核災大逃難經歷。

旅日作家 劉黎兒:「3月15號那一天,讓小孩子先搭了新幹線到大阪去,逃到500公里外的大阪去,然後我跟我先生,就是我們自己開車在3月16號凌晨,就也是開車 到大阪去。」「就是我從(災區)250公里外的地區,我還可以逃到離東京500公里外的大阪去,所以才會讓我回頭來看,要是在台灣發生的話,那往哪裡去 呢」

福島核災慘痛教訓擺在眼前,各國檢討核電安全的同時,台灣政府也宣布最新能源政策。馬總統表態無核家園理念,由核四廠替代老舊核電廠,進一步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

中華民國總統 馬英九:「我們領先全球建立一個機組斷然處置的措施,就可以防止地震海嘯,或者核子事故等複合災害事件,所造成的輻射外洩,簡單的講我們寧可犧牲核電,絕 不造成核災」

儘管馬總統一再強調核四運轉,要絕對安全,但是續建核四的決定,卻引發環保人士的反彈。

福島核災發生滿八個月,反核人士撐傘戴斗笠,在總統府前不畏滂沱大雨,表達反對興建核四。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崔愫欣:「核災已經過了八個月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現在核災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束,還在危機當中,在那邊搶救的核電工人,一個一個的死亡,包含現在輻射還是 持續再擴散,爐心熔解到現在都還沒有辦法冷卻下來」

立法委員 田秋堇:「如果核四廠發生爆炸,我們總統府大概在三四個鐘頭以內,我們總統就變成災民,他自己要先逃亡,他哪能夠救我們呢」

是否全面用再生能源替代核能發電,台灣內部沒有明確共識,各界探討核能和再生能源哪一種發電成本較低的同時,卻較少從更源頭的角度檢討能源政策。

綠黨發言人 潘翰聲:「電源的管理是供給跟需求都要處理,那政府一直只處理供給面,就想說如果核電沒有了,所以我們就要有再生能源來補,缺多少核電就要補多少再生能 源,其實這是不對的想法。現在電價就是不合理偏低,所以包括水泥鋼鐵造紙,石化這種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販賣國土的產業都留在台灣,然後它做一做以後就賣到 中國大陸去,這都是不對的一個發展模式」

減碳廢核要跟上國際趨勢,的確不是只有喊口號就能解決。追求產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政府能源管理,不能僅只是一味滿足供給面,還得從需求面著手。

採訪撰稿:劉姿吟

攝影後製:郭雲開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