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州庵橫跨歷史 見證城南文學記憶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4月20日訊】位於台北市同安街底的紀州庵,1917年由日本人建造,是當時著名的河畔料理亭,不過,在光復後就改建為公務員眷舍,也是台灣文學作家王文興小說「家變」的主場景,近百年的歷史足跡,館方透過系列活動,要讓民眾了解,這段不平凡的文學時代。

一張張泛黃照片,紀錄著五零年代,當地居民與紀州庵的生活情景,一塊塊沉重的瓦磚,是紀州庵在1994年,遭祝融焚毀的歷史見證,這裡,曾是小說家王文興的故居,如今是文學家醞釀創作的殿堂。

台灣文學作家 王文興:「那麼,不管怎麼樣,我是一直希望他們保留,外面的那棵老榕樹,跟樹下的那個綠色的草地,我希望那個草地能夠長遠的保留。」

王文興口中的老榕樹,不僅陪他走過童年,更是文人雅士的共同回憶,不過也隨著時光的流轉,逐漸消彌,1970年,由於爾雅、洪範、遠流等出版社的興聚,又再次為落寞的文學風潮,注入新的能量。

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 封德屏:「在時代的趨勢裡面,我們怎麼樣跟緊時代的腳步,但是我們也希望在浪淘盡之後,有些珍珠可以留下來,那些珍珠就必須要我們把它撿拾起來,保存起來,展現出來告訴民眾。」

台灣書畫家 徐松齡:「用我們的鄉村,用我們的城市,走到鄉野,我們普遍性的能夠發揚我們的中華文化。」

度過95個年頭的紀州庵,位於台北市同安街底,從日據時期的河畔料理亭,光復後改建為公務員眷舍,到王文興筆下的小說題材,近百年的歷史足跡,透過古蹟和照片的拼湊,要讓民眾了解,這段不平凡的文學時代。

新唐人亞太電視 曾奕豪 李晶晶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