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兩岸任何對話協議 人權應先行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4月16日訊】繼續聚焦兩岸關係,今天(16日)一群關心台灣民主的學者,為近來變動頻繁的兩岸局勢,發出台灣公民社會的聲音,學者指出,所有兩岸對話應建立 在人權之上,兩岸互設辦事處,尤其應立人權保障,公民團體希望,從兩岸公民社會共同認可的人權普世價值出發,兩岸才能在共同基礎上展開對話與協商。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 賴中強:「兩會互設辦事處的問題,我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人權議題。」

以去年台灣公民法輪功學員鍾鼎邦赴大陸遭中共國安無理拘留為例,賴中強律師認為,兩岸互設辦事處條例,應在法律上明確列舉人權相關保障,辦理簽證功能之外,兩岸人民應在被關押時擁有探視權,以及代表委任律師的權利。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 賴中強:「這不只是鍾鼎邦先生個人,類似的案例,層出不窮,正是目前,在中國大陸工作的,上百萬的台灣人,最重要,最期待,兩岸政府處理的問題。」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邱文聰:「政治互信的一個最根本,就是人權。你(兩岸)的政治互信不可能建立在所謂的主權上面,因為這邊沒有雙方可以接受的一個,兩邊都可以接受的一個, 具體的範圍,但是人權我相信,是可以作為這樣一個基礎,來發展兩邊人民、公民社會一個,相互關係的一個最根本的價值。」

目前兩岸經濟政治協商,長期擱置主權爭議,公民團體認為,人權議題應反守為攻,提出《自由人宣言》和《人權憲章》概念,希望從人權角度重構台灣和中國的關係,而不在各種避談主權的政治語彙上打轉。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吳介民:「更重要的是要改變,兩岸互動過程當中,目前的遊戲規則。我們希望能夠以人權共識,來取代九二共識,那種虛無飄渺的語彙。」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 召集人 賴中強:「陳光誠先生,他如果從中國來到台灣,他不用擔心他會變成陳文成,那,同樣的道理,謝長廷先生,到中國大陸去,他絕對不會擔心,他的微博會被刪, 他的言論自由,會受到限制,只有在這一天來臨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說,兩岸人民之間的政治互信,已經建立。」

共同起草《自由人宣言》,學者期待以人為本,人權能成為未來兩岸交流要素,也能捍衛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

新唐人亞太電視 盧天常 張芝瑄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