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來台增就業?專家:裁員早破千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10月23日訊】馬英九總統與海陸兩會官員,日前在宣傳服貿協議效益時曾表示,陸資來台已經創造六千工作機會。不過,法律專家今天找出十大登台陸資的資料,批評政府魚目混珠,把原來雇員算在內。事實上,陸資併購台灣企業後,已被解僱的員工至少破千人。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召集人 賴中強:「陸資來台,創造6771個工作機會,這是一個謊言。」
拿出十大來台陸資投資案數據,專家指出,政府口中的六千多個工作機會大部分都是原本台企僱員,除了三家中國銀行登台,增加49人工作機會外,其他企業僱員人數都沒增,甚至銳減。包括,陸資併購鼎新金屬,解僱41位台灣勞工;陸資收購環隆電氣後,裁員甚至達上千人,而且環隆下市、撤銷公開發行、生產線外移。
台灣勞工陣線主任 洪敬舒:「資金來台灣,他是不是真的有心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發展,我們是相當保留。取得我們的第一個技術、我們的專利,還有我們的土地,在這個過程裡面,勞工到最後,就變成是一個被犧牲的對象」
除了批評政府誇大服貿效益,專家還指出,依照現行的企業併購法,台企遭併購後,僱主有完全的解僱自由,服貿生效後,難保不會有裁員潮。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林佳和:「服貿協議通過,我們服務業會來一個競爭市場的大洗盤,也就是說,台灣有些服務業會被排出在競爭市場之外,留下來的,很有可能會經過人力重整,就是解僱,目前法律制度,對這個,如果沒有像歐洲國家那樣規定,我會覺得是比較悲觀的。」
專家要求經濟部,立刻公布並追蹤陸資來台的僱員數變化與衝擊,兩岸服貿協議生效前,應該先拿出保障併購企業勞工的辦法。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嘉韋 陳真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中共稱退保費促就業 專家:再放煙幕彈
2018-12-07 21:38:51中國經濟下行,大陸面臨失業潮,中共國務院日前出台政策,聲稱要給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企業,返失業保險費等,以促進就業。但專家認為,這只是一顆安撫民心的煙幕彈,在目前大量民企倒閉和裁員的情況下,無濟於事。
-
中共命令企業不裁員 失業人口實名制
2019-07-30 21:04:11日前,中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出自相矛盾的聲音,人社部一方面聲稱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另一方面卻鼓勵企業少裁員。專家認為,打開了國門幾十年的中國,中共官員還用計畫經濟的方式,要求自負盈虧的民營企業為政府的錯誤背黑鍋,毫無道理。
-
1月失業率3.5%創22年新低 服務業就業數大增
2023-02-22 17:28:26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月失業率3.5%,不僅連續5個月下降,更創下近22年同期新低。在邊境解封的激勵下,服務業就業人數大增1.9萬人,工業部門也增加2000人。官員表示,目前尚未看到景氣對就業的影響。主計總處也公布最新經濟預測,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到2.12%;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預測值則為2.16%,上修0.3個百分點。
-
陸客減少衝擊觀光?網友踢爆一條龍模式
2016-05-06 21:12:54新政府上任前,中共砍陸客的傳聞,時常佔據部分媒體版面,但有網友整理發現,報導中受虧損的業者,疑似進行陸客一條龍經營;同樣一個名字,就登記了19間公司,包括旅行社、食品公司、租車公司、文創事業等等。
-
掏空台灣危在旦夕?追查陸資投資亂象
2018-02-06 12:19:152012年前後,中國資金,在全球,攻城掠地,引發各國高度警戒,接下來,「陸資侵台大追查」的新聞專題,我們帶您看到,去年陸資來台投資金額,光投審會核准的部分,就有2億6,570萬美元,陸資染指台灣產業,不只沒有好轉,反而更快速的從食衣住行育樂,各個面向,衝擊產業,影響台灣。
-
陸經濟下行哀鴻遍野 明星企業紛紛破產
2019-09-02 22:44:26在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中美貿易戰添火加油後,伴隨外資企業不斷遷出,中國大陸當前不再只是小企業悄然消失,連大牌、老牌、明星企業也在紛紛破產。
-
陸資買台灣也買全球!歐美紛築防火牆
2018-03-09 21:15:43觀眾朋友有沒有注意到,近幾年不少熟悉的國外名牌,都悄悄換成了陸資老闆;無論是透過資金出逃、還是以國家名義戰略性投資,陸資在海外自由市場,可以說是大舉收購,這樣的舉動,也已經引起了美國與歐盟的反彈。接下來的專題,我們帶您看到,歐美面對紅色資本入侵,如何 出招應對。
-
馬來西亞大選變天 衝擊中共?
2018-05-12 20:00:26好,92歲的馬哈迪,曾經執政22年,他在下台15年後,將重新回到國會,他下台前,提拔現任總理納吉,但納吉上台後陷入貪腐,馬哈迪於是投入反對派陣營,馬哈迪選前除了主打反腐,也聚焦中資入侵馬來西亞,他承諾,當選後要徹查中資。
-
捍衛戰士2中華民國旗被消失 蓬佩奧說話了
2019-09-14 20:51:52先前有眼尖網友發現,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捍衛戰士》的續集預告片中,阿湯哥的飛行外套原本繡有中華民國國旗,在第二集預告片卻消失了。不少人懷疑,這與中方施壓有關係。對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一場閉門會議就敦促好萊塢,要抵制中共審查美國電影的壓力。
-
掏空危在旦夕?陸資投資亂象大搜索
2018-03-16 18:41:38首先帶您來看,去年陸資來台投資金額,光投審會核准的部分,就有2億6,570萬美元,陸資染指台灣產業,已經更快速的從食衣住行育樂,各個面向,衝擊產業,影響台灣。
-
中國失業潮再湧 學者盤點幾大源頭
2021-12-13 22:45:08中國大陸面臨新一波的失業浪潮。尤其最近大陸互聯網企業不斷傳出裁員消息,更是讓不少人感慨「年關難過」。有學者分析,這波巨大的失業浪潮,有幾大源頭。
-
【一劍封喉】台方出示與王立強合照 向心夫婦傻眼急改口
2019-11-28 02:58:10自稱中共間諜的王立強爆料,香港上市的中國創新投資公司老闆向心夫婦是中共高級特工,致其二人在台灣被扣。二人起初聲稱不認識王立強,但台檢調突擊審訊二人30小時,出示他們與王立強的合照,令其慌忙改口。
-
聯發科工程師自爆:染「紫」人才流更快
2015-12-17 12:49:09中國紫光砸銀彈入股台廠,已經成為大選話題,立委候選人邱顯智,在臉書上PO出,聯發科工程師的談話,工程師自爆,紫光入股之後雖然可能只掌握10%到15%的股份,但因為聯發科本身經營階層,自己平均持股都不到3%。這就等於中資取得實質控制權,技術變成「合法」讓中國竊取。工程師還說,紫光入股後,會讓聯發科人才流失更快,因為整個客戶上下游的供應鏈,都被接收。先進的研發移往中國,台灣只剩下老舊成熟製程的東西,很快就變成空殼。工程師說,以他們第一線的工作經驗來看,鼓吹開放紫光入股聯發科的說法,他們很難接受。
-
靠外資港資掩護入侵! 陸資染紅台股手法拆解
2018-02-06 12:17:37根據2017年台灣併購白皮書資料,中國和香港,成為來台併購主力,泛陸資比重,從2014年的25%,大幅攀升到2016年的40%,尤其近年發現,不少陸資,以非法的方式,繞境來台,躲避主管機關監理,為的就是:搶奪企業經營權,也重創台灣證券交易市場秩序。今天的陸資侵台大追查,我們為您拆解 陸資染紅台灣股市的手法。
-
重挫中共一帶一路!馬哈地棄建星馬高鐵
2018-05-29 07:44:50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承諾將重談中資承建的基礎設施項目,昨天他說,當局將取消馬新高速鐵路計畫,避免國家破產。而這項建設,也是中共計畫的一部分。
-
中資吃台企! 謝金河:除台積電外將無倖免
2015-10-31 20:14:05再來看到,紫光放話,逼台灣開放晶片產業,更以每股75元拿下力成25%股權,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嚴峻挑戰。財金專家謝金河在臉書上表示,台股本益比偏低,紫光的本益比高達158倍,使得同處競爭的聯發科只有12倍本益比,顯得毫無招架之力。而力成引入紫光,市場可能早已知情。面對中國全力支持半導體產業,中資企業挾國家之力瞄準台灣,謝金河認為,台灣除了台積電頂得住外,恐怕都會面臨新的生態衝擊。
-
統促黨被控拿中資在台滋事 總部遭大搜索
2018-08-09 14:37:20再來看到,中華統一促進黨,長期遭外界質疑,是拿中資在台滋事,今天上午8點多,檢調出動大批人力,前往位於北市中山區的統促黨總部搜索。十點多檢調順利進入,但不願對外透露搜索原因,而據統促黨人員宣稱,檢調搜索地點除了他們黨部之外,張安樂的家也被搜索。由於台北地檢署去年12月,偵結台大濺血案,除了起訴統促黨總裁「白狼」張安樂的兒子張瑋等5人,並持續追查統促黨是否涉及組織犯罪,以及金流有無不法。
-
白狼之子腳扭傷滯大陸 法官:再不出庭就通緝
2019-12-27 21:07:28再來看到,統促黨統促黨總裁白狼張安樂及兒子張瑋,疑似收受中資,涉嫌違反政治獻金法,遭北檢起訴,台北地院審理,今天傳喚張瑋出庭,但張瑋沒到庭,而是委託律師以腳踝扭傷,搭機、行走都不方便,目前滯留中國大陸,向法官請假。法官表示,北院無障礙設施完善,腳踝扭傷並不是無法到庭的理由,要求張瑋明年1月15日前提出因疾病不能搭機的證明,或同日下午3點自行到庭,否則可依法拘提、通緝。
-
中資入侵台灣隊!?聯發科兩難的背後
2016-06-11 22:50:41聯發科,台灣IC設計業龍頭,也是全球排名第三大業者,從營收來看,聯發科占整體IC設計產值,高達42%,關鍵技術涵蓋幾乎台灣所有IC應用領域, 這個政府扶植了將近20年的產業龍頭,卻傳出施壓政府官員,引發學界、業界一陣譁然,面對中資全球大舉入侵,台灣應該以甚麼角度進行因應,帶您深度探討。
-
美光、南亞科上百人跳槽 中企挖角內幕曝光
2017-03-22 19:14:10《財訊》揭露美光及南亞科上百名工程師跳槽中國企業的內幕,據臺籍工程師披露,具中國官方背景的紫光等企業掌握了台企人才庫,建立網絡一一挖角,開出兩、三倍薪水,還有神秘電話下指導棋以規避台企的保密防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