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雕陶藝寫歷史 魯凱排灣原藝薪傳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10月25日訊】出身屏東阿禮部落的魯凱族人羅忠早與麥承山,早年因緣際會,越過中央山脈,來到台東金峰鄉的排灣族聚落生活,由於自身擁有木雕與陶藝等多項技能,不忍原住民的傳統技藝漸漸消失,於是紛紛成立工作室,希望能把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也開啟了金峰鄉的藝術氣息。

這座兄弟之情,還有象徵婆媳傳承的木雕作品,娓娓訴說著魯凱族部落濃厚的家庭概念。

金峰鄉工匠師 羅忠早:

「我媽媽說以前我們裝扮就是這樣的,我是這樣把你帶大的,當她生日,就獻上這個,她哭著掉著眼淚,經常說你才是我的寶貝,加油吧。」

六十年前,羅忠早家族移居台東金峰鄉,數十年生活下來,魯凱和排灣兩個族群的文化相互影響,都反映在羅忠早的作品裡。

金峰鄉工匠師 羅忠早:「我先把我們主題,我們魯凱族百合花的象徵,長在排灣族 這個百步蛇這個守護神,作結合為排魯的生命共同體。」

另一位陶藝家麥承山教職退休後,也從阿禮部落來到金峰定居,以陶藝創作為主,拿手作品公母甕,曾經榮獲行政院原住民薪傳獎。

金峰鄉陶藝家 麥承山:

「最尊貴的陶甕,就是公母甕,一些菱形的造型,屬頭目專屬的陶甕,代表地位和財富,擁有這個才是我們所謂部落真正的頭目。」

深知陶甕上的圖騰都有其特殊意義,麥承山就想藉著陶甕的製作過程,來傳承原住民的文化,並且教導族人陶甕的傳統意義 。

金峰鄉陶藝家 麥承山:

「刺青在排灣魯凱族裡面,是對女孩一個尊重跟愛護,愛的表現,因為如果你的女兒該刺青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幫她做這個儀式的話,會被部落的人看不起。」

藝術家們用木雕及陶藝寫下部落的歷史,也串聯了部落古老的文化與信仰。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儷芬 林京盷 台灣台東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