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落工藝 專訪達悟拼板舟達人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2014年5月13日訊】在雅美族人觀念裡,會做海上行走的船隻,才會被族人認同是成熟的男人,所以過去雅美族男性都會做舟或雕刻。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人離鄉工作,這項技能也逐日失傳了,我們專訪了一位擁有五十年資歷的拼板舟達人,了解當地工藝家們所面臨的挑戰 。

    紅黑白顏色打底,配上蘭嶼達悟族傳統圖騰,簡單素雅的造型,這就是蘭嶼的拼板舟,光是這樣的模型就要台幣1萬2千元,拼板舟達人 王朝律回憶起50年來,他首次接觸拼板舟的過程。

    拼板舟達人 王朝律:「那時候才在國小三四年級,那時候民國53、54年,差不多這樣大的船,以前50多年前這樣大的船,才30塊錢。」

    遊客 夏先生:「用這種紅白黑非常簡單的顏色,可以讓它整體看起來非常有質感,我覺得很厲害。」

    目前只有慶典才可以看到的大型拼板舟,一艘要做2個月左右,王朝律做了50年拼板舟,但卻染上了眼疾,最令他難過的是,家鄉年輕人出走,大陸玻璃纖維仿製品的出現,讓拼板舟工作室處於停產狀態。

    拼板舟達人 王朝律:「現在都是去做各大企業、掃地都有,一天六七百塊錢,這個收入就很好,做這個船是一天不會超過120塊錢,所以人家都才不做這個船。」

    為了維持生計,王朝律開始用傳統製漁網技術,來開發其他文創品。

    拼板舟達人 王朝律:「一天就可以做完這個網子,差不多這麼大買六百塊。」

    遊客 黃小姐:「魚網編成的包包,好特別,真的很特別,滿好看的。」

    迫於現實,王朝律放下了最拿手的製船工藝,而這些稀有珍貴的手工拼板舟,只能等待有理想的後起之秀,重承發揚。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儷芬 台灣台東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