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要外企建黨組織 德國商會提撤資警告

中共要求在華商企建立黨組織引起外商強烈不滿。德國駐華工商總會日前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網絡截圖)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11 月 30 日訊】
中共要求在華商企建立黨組織引起外商強烈不滿。德國駐華工商總會日前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強調若事態進一步蔓延,德國企業不排除退出中國市場,或重新考慮對華投資策略。
 
分析人士認為,中共蠻橫的做法,將遭到更多國家在華商企的抵制。
 
德國駐華工商總會(AHK)11月24日在其官網上發表聲明,對中共試圖要求在德企內部建立黨組織,加強對德國企業的控制和影響表示高度關注。
 
聲明還指出,「根據目前的法律和實際慣例,積極推動黨的建設,既不是企業的責任,也沒有司法基礎。」
 
德國駐華工商總會認為,沒有外界干涉的商業決策是創新和發展的堅實基礎,外資企業不應該被要求在公司內部推動任何政黨的發展,公司的經營權由企業負責人而非第三方政黨負責;如果這些企圖繼續影響外企,不排除德國企業可能退出中國市場或重新考慮對華投資策略。
 
「這是一個非常重口氣的聲明。」旅居德國的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從德國的立場來說,中共完全違反西方的自由市場商業的規矩和商業道德。「我覺得他們說到是會做到的。」
德商企為何率先抵制中共
 
11月17日,在北京舉行了「德國在華企業商業信心調查2017」新聞發布會,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參加活動時提及中共要求外企建立黨組織事件。
 
德國中文版《歐華導報》編輯彭小明對大紀元說,德意志民族本身在上一個世紀經歷了兩種專制的制度,歷史的教訓使他們在必要的時候要堅持自己應該的普世價值原則。
 
「一個是納粹的制度,另一個就是東德的共產制度,這兩個專制制度都給德意志民族的歷史寫下了非常沉重的一筆。變成了民族的歷史遺產,他們不會輕易地把這個歷史遺產放棄掉,而且會把這些歷史的遺產始終銘記在心。這樣對於他們堅持原則、對他們抵抗外來干擾和其它的壓力,他們是有足夠的信心的。」
 
據德國駐華工商總會數據,近幾十年,在華德企已超過5000家,並創造110多萬個就業機會。
中共的做法違背市場經濟規則
 
彭小明說,建立黨組織是違背市場經濟的根本規律。「本來共產黨就是一個反對資本主義制度、反對市場化的一個集團,它為了挽救自己的獨裁政權的生命,他們放棄了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而改用了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
 
「現在它的經濟發展起來了,可是它又要維持這種獨裁統治,因此想出各種辦法來控制、來掌握這些外企。」
 
「當初中國為了要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答應了要跟國際接軌、答應要尊重私有產權、遵守國際既定的這些規矩。現在違反所做的承諾,而且一再地違反國際的規矩和這種契約精神,那這個問題就不只是德國企業、德國工商會所面臨的問題。」廖天琪說。
 
彭小明認為,中共這樣搞下去實際上是一定要失敗的,「德國企業的聲明就是對中共所謂黨支部的這種制度的一種抗議,或許引發更多國家抵制」。
德商企的擔憂是必要的
 
路透社報導說,今年7月末,超過12家歐洲大企業的高層對共產黨愈來愈多地插手外企在當地的營運表示擔憂。
 
一名參加商討會的高管告訴路透社,部分企業受到「政治施壓」,被要求修改與大陸國企夥伴的合資條款,允許共產黨對企業運營和投資決策擁有最終決定權。
 
彭小明說,建立黨組織從總體上是進行控制。「黨支部、黨委是凌駕於企業或者組織機構最高行政領導人之上的黨的代表,在外企建立這樣的機構,實際上是要分享外企的領導權。」
 
另一方面,對外企在職的中國職員及德方職員,「黨支部在思想政治方面也想進行進一步的監控和管制」。
 
再一個,不排除一部分職工或者是科技人員,受黨支部的指使來竊取外企的科學技術情報,「尤其是在黨支部的直接領導下,這種可能性增大了」。
中共一黨獨大走不通
 
廖天琪說,當初戰後德國分成東德和西德,東德的經濟是一路走下坡。
 
「因為他們實行這種所謂的計劃經濟,政府壟斷一切,干涉企業,使得整個市場像死了一樣完全沒有任何的活力。蘇聯和東歐陣營的垮台不是因為他們的意識形態的僵化,或者是他們的這個專斷獨裁,這個都有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整個的經濟根本就是步入了一個完完全全的一個狹窄的暗道,沒有辦法起死回生,所以整個走向一個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倒全倒。」
 
「中國現在成為所謂的第二大經濟體,還是想用黨來控制,本來在中國黨比法大,但是它以為跨越國界也可以向世界散步它的這種想法和做法,那是完全錯了,這個是絕對做不到的,整個蘇聯和東歐陣營的垮台就是借鑒,就是死路一條。」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近期向外界表示,中國政府的市場准入、網路安全、企業建立黨組等附加條件,都讓德企在華投資的意願降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