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成癮WHO列精神疾病!這些症狀要注意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06 月 19 日訊】隨著3C普及化,更容易讓人沉迷於遊戲中,不少父母也憂心小朋友沉迷於電玩,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電玩成癮列入精神疾病,希望藉此增加各國診斷病例,推動研究,確立治療方法。

    超大螢幕,還有智慧型手機,隨著3C產品普及化,也讓人更容易沉迷在遊戲中,南韓,2016年將電子遊戲列為上癮物,視為疾病管理。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宣布,將「電玩成癮(gaming disorder)」列為精神疾病。

    遊戲上癮者 Cam Adair:「我假裝有工作,一天打電動超過16小時,還寫下遺書,我才意識到需要改變。」

    世衛組織心理健康與藥物濫用部門成員 Vladimir Poznyak:「將玩電子遊戲放在其他生活、興趣前面,即便有負面後果,還是持續玩電子遊戲。」

    根據WHO訂定的標準,在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已面臨重大傷害,還是沉溺於電玩,至少1年時間,就可能已患有「電玩成癮」(gaming disorder)。而現在小朋友,幾乎人手一支手機,雙眼離不開3C產品,也讓家長們感到憂心。

    國小家長 鄭小姐:「卡通也覺得太無聊了,不好看,遊戲太豐富了。小朋友已經習慣了,你要禁止把手機沒收,小朋友會激烈反抗。」

    國小家長 聶小姐:「注意力可能就只專注在遊戲上,當他看遊戲的時候,你跟他講話都不會理你。」

    國小家長 沈小姐:「越小的小朋友控管力越低,(小朋友)他的同學就很明顯,就連我們一起去玩,他都沒辦法坐下來,跟小朋友玩,他都是自己默默拿手機在玩。」

    WHO表示,估計玩遊戲的人當中,有2%至3%患有電玩成癮症。將電玩成癮症納入疾病,希望藉此增加各國診斷病例,推動研究,確立治療方法。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嘉韋 張媛婷 台灣台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