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天 中醫建議這樣吃擺脫皮膚乾癢

進入冬天 中醫建議這樣吃擺脫皮膚乾癢

文:林芊聿(健康傳媒) 

冬天一到,許多罹患乾燥性皮膚炎的人皮膚總會莫名乾癢,晚上睡覺時癢到睡不著,用力一抓就流血,中醫師建議,平時多吃芝麻、木耳、山藥、秋葵等助於滋陰潤燥的食物,並多補充維生素C,少吃辛辣、燒烤、油炸等燥熱食物。

  45歲陳小姐長年飽受乾燥性皮膚炎之苦,每到冬天乾癢加劇,癢到幾乎整晚不能睡著,雖有塗抹類固醇藥膏,但僅能稍微緩解症狀。就醫時主訴因為工作壓力沉重時常熬夜,因此,喜歡在冬天洗熱水澡、泡溫泉、吃羊肉爐等當作放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黃奎祐指出,乾燥性皮膚炎症狀為皮膚乾燥、脫皮、搔癢、發紅,以及對外來刺激過度敏感,到了冬天低溫會使病情更為嚴重。

  原因在於冬季環境溫度和溼度降低,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造成表皮細胞的水分流失,皮膚失去彈性且變得脆弱;如果氣溫變低,體表血管收縮,使皮膚的血液循環變差讓症狀惡化。黃奎祐說明,乾燥性皮膚炎多發生於四肢部位,其中又以小腿脛骨前側的皮膚,或是手背及前臂最為常見,嚴重時全身皮膚乾燥、搔癢,一搔抓就會使紅疹範圍擴大,引起滲液、發炎,越搔越癢,嚴重會導致皮膚乾裂,越來越痛。 

  有些人習慣在冬季進補,猛吃羊肉爐、薑母鴨、麻辣火鍋等補品,黃奎祐指出,這類食材偏燥熱,易助長身體的火氣,火氣越大就越容易耗損身體的陰血津液,以致皮膚更加乾燥導致無法滋養肌膚加重搔癢感。此外,浸泡熱水或溫泉容易洗去身上的保護性油脂,造成皮膚過度乾燥而搔癢泛紅,此時,只靠外在塗抹藥膏來消炎止癢是不夠的,必須從內在調理體質才能「治本」。

  黃奎祐指出,中醫調理以「養血滋陰潤燥」為目標,治療以熟地、白芍、生地、當歸、川芎、何首烏、麥門冬、防風、蟬蛻等藥材加減,經過2個月的調理,乾癢泛紅症狀可獲改善,頭暈、心悸及容易掉髮等症狀也會獲得舒緩。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