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青農創新種稻術 英國金融時報派人採訪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12 月 15 日訊】台灣區塊鏈新創公司創辦人王俊凱,邀請台東池上青農魏瑞廷,跨領域合作,將被譽為「下一個網路」的區塊鏈,和物聯網IOT技術,導入傳統稻米產業。從栽種方式,到採收過程,每一道程序都公開透明,創新方式,更吸引英國金融時報,特別派駐記者來台採訪,讓魏瑞廷又驚又喜。

    英國金融時報:「區塊鏈,是分布式分類帳,能夠紀錄並保存所有資訊。」

    將所有種稻資料數據化並且詳細紀錄下來,英國金融時報特派記者席佳琳,詳細分析,專程從英國飛到台東,報導台東池上青農魏瑞廷,如何將科技,與傳統稻米產業結合的創新舉動。

    台東青農 魏瑞廷:「把資料都送到雲端,消費者在看的時候,可以更清楚。」

    外媒大篇幅報導,因為台東青農魏瑞廷和台灣區塊鏈新創公司「奧丁丁」合作,將最夯的科技技術:區塊鏈、物聯網和傳統農業結合。區塊鍊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記帳方式,以食品產業為例,從原料生產、加工、包裝、到配送上架,所有資料寫入資料庫,掃讀包裝條碼,生產履歷一目了然。將這些數據資料透過物聯網IoT,最後聚整成巨量資料庫,可供農民作為耕種的依據。傳統農民「只會種不會賣」,透過區塊鏈和物聯網的加值,讓種稻變得很科學。

    台東青農 魏瑞廷:「目的是忠實呈現稻田裡面每一個過程,還有所施放的有機肥,還有你做了什麼工作,你的水、溫度全部呈現在IoT上面。」

    台灣農業,如今面臨平均農民年齡高達62歲的現況,透過科技可以讓老農耕作經驗,藉由雲端技術,保存各項數據,避免出現農業斷層。默默種稻,沒想過會登上媒體版面,更沒想到會有英國媒體遠道而來。

    魏瑞廷表示:「她(英國記者)來採訪這個東西我有嚇一跳,想說怎麼會,只是個種田的,怎麼會跑到英國去他們有這個興趣,傳統思維要改變,我們可以用更新的一些,智慧農業的方式去耕種,才能夠跟世界上去做接軌。」

    青年農民的想法很簡單,只希望台灣農業擁有更好的發展,魏瑞廷鼓勵青年返鄉,運用新科技,一起打造全新稻米產業。

    新唐人亞太電視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