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反覆發作 中醫提飲食調理原則

皮膚病反覆發作 中醫提飲食調理原則

文:凌芸斐(健康傳媒) 

罹患皮膚病也許不致於要人命,但搔癢難忍的過程卻很煎熬,甚至抓到嚴重出血、流湯水,更是身心俱疲。尤其如溼疹、乾癬等皮膚疾病,常常容易反覆發作,除了遵照醫囑好好治療,作息維持規律正常,飲食的調養更是維持皮膚病不復發的重要環節。

  皮膚病的成因為何?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各種皮膚病的成因主要來自體內毒素和溼氣過重,加上台灣是海島國家,屬於溼熱型的副熱帶氣候,常見皮膚病患體內溼氣積聚,而溼氣又分為寒溼和溼熱2類。臨床上,單一表現不多見,通常是2者並存,因而引起體內代謝失去平衡所致,中醫治療主要是讓體內累積已久的溼氣排出,幫助身體代謝恢復正常,皮膚問題自然就能獲得改善。

  為了不讓身體長期處於潮溼環境裡,通常進行中醫治療過程中,必須盡量減少身體承受外在的負擔。如同「病從口入」的道理,皮膚病患常被告誡在飲食上應避免飲食太油、太鹹、辛辣刺激,禁食易發的海鮮、牛羊肉,只能吃豬、雞肉,甚至嚴重的乾癬病患最好能吃素,待治療2至4周後再慢慢進食豬和雞肉。其他還包括青菜必須煮熟、不能生食,不吃冰冷食物和飲料,酒類更不能碰,才能有助提升體內代謝功能,幫助皮膚恢復正常。

  不少溼疹、乾癬患者容易反覆發作,除了飲食的禁忌,加速去除體內的溼氣也能藉由飲食的調理助一臂之力。鄭愛蓮推薦1道綠豆、紅豆加薏仁湯,比例等量、可加少許糖增添風味,而紅豆利溼、綠豆清熱利溼,前者性平、後者性涼,2者混和可平衡屬性,薏仁則有助健脾利溼,排便正常者皆可食用,但若有便秘情形則不加薏仁,以免加重排便不順。古人的利溼方子「扁鵲三豆飲」也涵蓋綠豆、黑豆、赤小豆及少許甘草,若皮膚搔癢時煮綠豆湯再加2片甘草,有助減緩皮膚不適,但應留意綠豆帶皮才具效用。

  另外,四神湯在冬季也是利溼法寶,四神湯的組成包括山藥、芡實、蓮子、薏仁,也可再添少許茯苓,有助於清熱、健脾利溼,豬小腸處理起來較麻煩,可改豬肉、排骨、雞肉取代,另外也可加些紅棗及梗米煮成粥。烹煮方法部分,鄭愛蓮提供1個小訣竅,其中芡實和薏仁比較耐煮,清洗後可於前1晚先泡水,翌日一併加入其他食材來煮,而乾或溼的蓮子都不能先泡水,否則口感會偏硬不爛。值得一提的是,四神湯內不能加酒,而便秘者不宜食用。

  前述2帖利溼良方,除了在家可利用電鍋烹煮省力方便,1次煮10人分量,待放涼後可分袋冷凍保存,甜鹹隨意,每天1碗亦可,即使外食也不難取得。若一般皮膚症狀者也可煮紅豆、黑豆水,滾10鐘不須爛,作為開水飲用取其氣。鄭愛蓮提醒,冬天日夜溫差大,北部又多雨,皮膚病患更容易復發,提前作好預防可從飲食下手,家中也應加強除溼,皆有益皮膚狀況穩定。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