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化血液循環差 類風溼性關節炎疼痛加劇
文:林芊聿(健康傳媒)
66歲賴姓果農就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典型個案,身體狀況還算不錯,但日前採收葡萄時,四肢關節突然疼痛,返家後服用止痛消炎藥仍無效,甚至幾乎無法走路,家人連忙轉送急診住院。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表示,季節交替時期天氣變化大,血液循環變差,發炎物質不容易被血液帶走,因此,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症狀加劇。蔡肇基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系統不良所引發的慢性發炎性關節疾病,患者免疫系統誤認,才會導致患者關節腫痛,致病機轉仍不明,一般認為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
臨床觀察,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年齡為30到50歲之間,女性罹病率為男性的3倍,而確診方法為抽血檢查,以及病患是否關節腫痛、晨間僵硬等症狀。蔡肇基說明,類風溼性關節炎屬於全身性的疾病,患者骨骼和軟組織受到破壞,導致關節變形,嚴重影響生活。
發病的前3個月為黃金治療期,必把握此時機,積極接受治療。如果延遲就醫,除了關節之外,心臟、肺臟、眼睛、肌肉、神經血管等器官也會遭受侵害,一旦症狀持續惡化,甚至有肢體殘障之虞,造成不可逆的身心遺憾。
蔡肇基提醒,中年男女如果關節腫痛、僵硬,或有疲勞、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症狀,且持續4至6個星期,就應該尋求免疫風溼科醫師診斷,如確診,患者應配合醫囑持續治療,千萬不可擅自停藥,才能嚴格控制病情。
值得注意的是,類風溼性關節炎常反覆發作,不少患者習慣服用消炎止痛藥,或在親友介紹下,服用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蔡肇基呼籲病友,應該相信醫療專業,由醫師評估後調整藥物,避免發炎因子持續 破壞關節,導致關節遭變形。
相關新聞
-
關節腫痛難忍 中年婦女是類風溼性關節炎高危險群
2020-04-16 16:27:21年僅50歲的陳媽媽(化名)手部腫痛了好幾個月,看了國術館、吃了醫師開的止痛藥都沒有用,最後女兒帶她到免疫風溼科看診,才知道自己罹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雖然接受了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透過醫師申請生物製劑,病情才逐漸好轉,目前也順利重回職場工作。
-
早期診斷後遺症少 類風溼治療有新藥
2012-12-14 20:24:43來看到醫療訊息,類風溼性關節炎,在台灣盛行率將近1%,這種疾病對關節的破壞力很強,好發於年齡介於35到50歲的女性,發病嚴重時,可能會痛到無法下床。過去被診斷罹患類風溼關節炎的病人,往往只能靠止痛藥來指標,醫師表示,最近幾年發展出的免疫抑制療法,能有效改善疾病,減緩疼痛。
-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可否打疫苗 應先找醫師評估
2021-08-31 22:10:59「疫苗可能誘發原自體免疫的疾病!」林亮宏主任表示,一般人接種疫苗後,身體會開啟免疫系統增加病毒抵抗力;但免疫病人反而可能引起不正常的免疫反應,讓控制穩定的病況再次被打亂。
-
關節總卡卡?網議4大關節炎疾病 這類恐致骨骼變形!
2023-06-07 17:51:35「關節炎」是世上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所謂的關節炎泛指身體上各關節的發炎疾病,能夠依據病徵與發作時間分為急性及慢性發作,急性發作的關節表現紅腫熱痛的現象,而慢性發作則會有疼痛及關節僵硬的症狀。而關節炎又有哪些種類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關節炎類型排行」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4大關節炎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