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5月13日公布新關稅細節 四週談不攏就加稅!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5 月 11 日訊】美中第11次貿易談判,以「無結論」收場。但是川普對中共的關稅,已經在週五生效,並準備對剩下的、價值約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同樣加稅到25%。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表示,將在週一公布關稅計劃的細節。美國媒體報導,川普給中國一個月的時間達成協議,否則將實施關稅。
為期兩天的美中貿易談判落幕。談判結束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陸續發了10多篇推特,討論對中國的關稅。
CNBC主播 Carl Quintanilla(2019.5.10):「說到總統的Twitter風暴。他的第一個推特說,與中國的談判持續以愉快的態度進行,絕對沒有必要趕時間,因為中國目前向美國支付價值2500億美元的商品和產品25%的關稅。這些巨額款項直接進入美國的財政部。」
川普並再次在推特表示,美國「已經啟動程序,(準備)對剩下的325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至25%。」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10號也發聲明表示,美國政府將在週一公布,對中國大約3000億美元進口關稅計劃的細節。彭博社11號報導,「川普總統的政府告訴中國,它有一個月的時間來達成協議,或讓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所有商品(加徵)關稅。」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 劉鶴(2019.5.10):「雙方也同意在未來,在北京再見面,繼續推動我們的磋商。」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0號表示,美中經貿談判沒有破裂, 雙方還將再次在北京會面。不過,彭博社報導,「據熟悉談判的人士透露,可能會進一步談判,但並沒有下一輪談判的立即計畫。」
CNBC記者 Eamon Javers(2019.5.10):「我問他(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與中國的談判如何?他說,談判富有建設性。接著我問他,與中方的其他談判安排在什麼時候,下一步的議程是什麼?他說,目前沒有安排。」
前白宮高階貿易官員 Clete Willems(2019.5.10):「實際上,總統所做的事情獲得兩黨廣泛的支持。對不起。國會的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都已經表示,他們希望政府保持強硬態度。我認為總統試圖做的,是長期戰略,看看是否有辦法為經濟帶來長期利益。」
《德國之聲》5月10日發表評論文章,標題是《中美貿易戰:北京已經無牌可打?》。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表示,中國從美國的年進口額只有1300億美元,出口額卻有5000億美元。 「出口額相當於3萬多億人民幣,佔中國經濟總量相當大的比重了。所以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非常大。」
新唐人亞太電視 張祺翎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美中貿易代表首通話 學者預判談判議程前景
2021-05-31 13:02:51拜登政府貿易代表戴琪,26日首度與中共劉鶴通話,中方強調「關稅減免」對雙方關係下一步發展的影響。學者分析,美中準備開始貿易談判,並列出雙方可能的議程清單、談判前景。
-
消息:萊特海澤準備對中新關稅計劃 最低徵60%
2024-11-14 13:17:39川普當選後,全球關注關稅議題的走向。有媒體報導,將再次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萊特海澤,正向國會議員發放文件,讓他們了解新的關稅計劃。
-
賴政府上任 專家盼半導體供應鏈連結民主盟友
2024-05-21 19:24:46賴清德政府上任第二天,國策院舉辦座談會,探討新政府的願景與挑戰,經濟學家期許,新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將半導體、AI「做好做強」。
-
賴政府擘劃產業未來 專家盼半導體、AI做好做強
2024-05-21 17:35:47賴清德政府上任第二天,國策院舉辦座談會,探討新政府的願景與挑戰,經濟學家期許,新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將半導體、AI「做好做強」。
-
川普:若當選 將對中國商品課徵6成關稅
2024-02-05 17:20:55美國總統大選將在11月登場,美中貿易走向如何?成為外界關注焦點。美國前總統川普表示,如果當選,將考慮對中國製商品,課徵60%或更高的關稅。回顧過去,川普在第一任總統任期內,對中國徵收2500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7.8兆元;拜登上任後,以國家安全為由,保留了川普實施的關稅,並增加新限制,禁止企業向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與製造設備。在美中科技戰、全球供應鏈重組下,中國半導體產業陷入萎靡慘況。
-
美中關稅戰煙硝味!川普預告對中加徵10%關稅
2024-11-26 13:06:42歡迎回來,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即將在明年1月20號上任。今天他正式宣布,上任後,將對中國加徵額外10%的關稅。
-
白宮交接開始!川普預告對中國加徵10%關稅
2024-11-27 07:53:44再來看到,美國當選總統川普週二與總統拜登的白宮達成一項《諒解備忘錄》,意味著白宮交接開始,川普昨天則是先宣布,上任後,將對中國加徵額外10%的關稅。昨天,中國滬深兩市三大指數集體開低,人民幣跌到四個月低點。
-
美擬撤中部分懲罰關稅 戴琪:不守協議再加關稅
2021-10-05 16:31:40另一個焦點話題,週一,美國貿易代表戴琪 就拜登政府的美中貿易關係發表演講,她強調中共必須兌現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承諾,否則美國將動用所有手段捍衛自身利益,包括加重關稅。戴琪還承諾開始取消前總統川普對來自中國商品徵收的部分關稅。並會在近日與中共副總理劉鶴直接對話。根據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方承諾在兩年內加購美國兩千億美元服務和產品;但截至今年八月,中方僅履行六十二%,這項協議將在今年底到期。
-
戴琪劉鶴二次通話 美中暫不啟動二階貿易談判
2021-10-10 00:38:33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今天與中方代表劉鶴進行視訊通話,除了檢視中方是否履行承諾,增加採購兩千億美元美國產品,戴琪也表達了中方仍然持續以「非市場性」政策傷害美國勞工。
-
拜登:對抗中共作弊經濟 同時捍台海和平
2024-05-15 07:52:58美國總統拜登公布,將把中國電動車稅率增至100%。電動車鋰電池的關稅提高到25%等等;在白宮簽署儀式上,他將中共形容是作弊的經濟行為,他還提到了台海和平,強調美國的技術不能被中共拿來威脅國安。
-
180億美元關稅開罰!拜登:對抗中共作弊經濟
2024-05-15 07:51:26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美國總統拜登公布計畫,將對從中國進口、價值180億美元的一系列產品,大幅提高關稅,包括晶片、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鋼鋁等領域。
-
傳取消中國輸美關稅?專家析拜登政府策略
2022-05-13 17:27:52美國面臨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拜登政府有意取消中國輸美商品關稅,目前正在聽取企業界意見,請教資深分析師邱敏寬,川普時期對中國出口關稅,如果全數取消,對美國經濟產生的「正面」影響?「負面」衝擊會有哪一些,尤其2018年開始的美中貿易戰,開啟產業鏈變遷,關稅如果喊卡,美中產業競逐可能走向什麼態勢?
-
貿易戰再起!美對價值180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
2024-05-14 19:48:13再來看到,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公布計畫,將對從中國進口、價值180億美元的一系列產品,大幅提高關稅。像是電動車的關稅稅率,就從25%,調高到100%。電動車鋰電池和其他電池的關稅稅率,從7.5%提高25%。太陽能電池的稅率,從25%提高到50%。某些關鍵礦產的關稅稅率,也從0提高到25%。還有其他中國進口產品被加徵關稅,像是半導體、醫療用品、鋼鐵、鋁以及起重機。白宮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拜登將維持前總統川普實施的關稅,同時加大力度,對更多商品加徵關稅。聲明指出,中共的不公平措施,對美國的「經濟安全」構成「無法接受
-
美貿易代表:全面檢視美中協議 促中兌現
2021-04-30 07:10:35早安新唐人先來關心,美中貿易戰後續,美國拜登政府延續川普政府的對中關稅,美國貿易代表戴琪28日指出,要檢視川普政府簽署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並確保北京兌現承諾,包括對美採購保證、智慧財產與農產品法規改革及開放金融部門。這份協議指出,美中雙方每半年應舉行一次部長級會議,但戴琪表示,還沒有安排要會見中方高層。週四美股標普收盤創新高,主要和科技業財報亮眼有關,不過,台積電ADR反跌0.47%。
-
美針對中共產業補貼調查 新關稅戰被聚焦
2021-09-14 08:50:58美國商業界對拜登政府模糊的對中國貿易政策,越來越失去耐心。日前有消息指,白宮正在考慮對中國啟動新一輪貿易調查,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
美鬆綁中國太陽能進口 台灣業者因應「轉單紅利」不再
2021-11-18 13:27:39美國商務部,近期明顯對中國太陽能進口關稅加以鬆綁,除了暫停調查洗產地問題,更恢復雙面太陽能面板進口關稅豁免,也對台灣業界造成衝擊。
-
【華府連線】美擬取消部分對中關稅 將排除鋼鐵
2022-06-07 09:42:54好,針對通膨問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5日表示,美國政府正考慮取消部分對中關稅,但涉及國家安全的鋼鐵、鋁等產業,將保留一些關稅,我們華府記者陶明,有更多說明。
-
上任一週年記者會 拜登:取消對中關稅還太早
2022-01-20 13:39:46美國總統拜登19日舉行上任一周年記者會,會上有記者問到,是否會開始取消對中國的關稅,拜登回應,現在還不是時機。
-
不只加稅!墨西哥製比亞迪將成美國制裁目標?
2024-05-15 19:27:03再來看到,美國總統拜登公布計畫,將對從中國進口、價值180億美元的一系列產品,大幅提高關稅。此外,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在對從其他國家進口的中國電動車,蒐集各方意見。
-
川普受訪大談川普經濟學 對中加稅60%到100%
2024-07-17 12:53:1016號,美國媒體刊登對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也就是前美國總統川普的專訪,涵蓋台灣、中國、新任財長人選以及川普經濟學等眾多議題。川普表示,如果他當選,將對中國徵收60%到100%的新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