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苑綺生第2胎卻直腸癌復發 孕期罹癌怎麼做?

余苑綺生第2胎卻直腸癌復發 孕期罹癌怎麼做?(Pexels)

文:陳盈臻(NOW健康) 

立委、藝人余天的女兒余苑綺,年僅36歲,卻在5年前確診直腸癌,半年治療期間接受12次化療,病情穩定,但為了生第2胎,並未依照醫師囑咐回診追蹤,日前直腸癌復發,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器官。

 

長久以來大腸直腸癌始終位居台灣癌症發生率第1名,主要由腺瘤瘜肉癌化造成,大腸瘜肉隨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50歲時盛行率為2至3成,70歲以上超過一半都有瘜肉。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儘管每年大腸直腸癌患者新增人數位居排行榜之冠,如果能夠早期發現,治癒率相當高,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

 

梁程超解釋,大腸涵蓋盲腸、結腸(分升、橫、降、乙狀結腸)、直腸、肛門等4大部分。大腸(盲腸及結腸)發生的癌症統稱大腸癌或結腸癌;至於直腸,則位於乙狀結腸以下、肛門以上的一小段腸道,長度約12至15公分,腫瘤若長在肛門往上15公分內的距離就稱為直腸癌。臨床顯示,約有4成大腸癌發生位置在近端結腸,6成在遠端結腸及直腸。

 

由於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且外食比率高,許多人都有腸胃問題,即使出現疲憊、排便習慣改變、慢性貧血、便秘或腹瀉、大便性狀改變、腹痛等早期大腸癌症狀,也經常不以為意。

 

至於直腸癌較容易早期被確診,原因在於腫瘤靠近肛門處感受明顯,較常出現排便急迫感、裡急後重感、排便時帶血或黏液、排便不完全感等症狀。不過,直腸的生理構造不同於大腸,所以直腸癌患者在接受化療等完整治療後,局部復發機率還是比結腸癌高。梁程超提醒癌友務必定期回診,接受檢查降低復發機率。

 

一般來說,50歲以上為好發族群,建議每1至2年可進行1次大便潛血檢查,每2至5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大腸癌家族史、肥胖、少運動、抽菸、不良飲食習慣者屬高危險群,應定期自主安排無痛腸胃鏡健康檢查。

 

外傳余苑綺直腸癌復發,可能與懷孕在身,擔心胎兒受到檢查影響才未回診有關。梁程超強調,不是每種檢查方式都會傷害到胎兒,若在孕期間罹患大腸直腸癌,仍建議定期接受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及早掌握治療時機。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