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吃藥膳補過頭 藥物交互作用恐致不適

天冷吃藥膳補過頭 藥物交互作用恐致不適(資料畫面)

文:王澍清(NOW健康)  

近日天冷風寒,許多人想透過藥膳來滋補身體,各地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等餐廳均大排長龍,不過藥師公會發言人張文靜表示,當歸、人參等中藥屬於行血、溫補藥材,容易與西藥產生交互作用,食補之餘也要謹慎注意,以免引發出血風險。

 

為了避免中風發作,70多歲陳先生長期以來服用著抗凝血藥物;但近日寒流低溫而常吃高熱量的薑母鴨、羊肉爐,加上平時也常抽菸,喝 點小酒配花生,看似愜意,但最近整個人不對勁,不僅皮膚 出現大面瘀青,走起路來雙腿無力且偏一邊傾斜。 子女發現異樣緊急陪同就醫,才發現是補過了頭造成藥物交互作用,又吃了高熱量的花生,引起身體慢性發炎,經過醫師評估後,先減量抗凝血藥物,並建議少吃補品藥膳,病情才逐漸好轉。

 

張文靜表示,皮膚無故瘀青代表皮下出血,明顯就是藥物交互作用造成,建議服用慢性疾病藥物及抗凝血藥物的民眾,切勿一下子吃太多當歸鴨、十全藥燉排骨、麻油雞、薑母鴨及羊肉爐等藥膳料理。 此外,有些人喝酒之後又吃了止痛藥,將增加肝臟功能負擔 ,恐嚴重傷肝。臨床上也常看到患者一邊吃含有銀杏成分的 藥物,一邊又服用含有相似成分的保健食品而吃出問題。

 

食品藥物管理署則提醒,中藥也是藥,會與西藥產生交互作用,可能 導致藥效過強或減弱。建議民眾千萬別中西藥一起服用,才能避免副作用增加風險。 當歸、人參、黃耆及芍藥均是常見的藥膳,但常與治療三高及慢性疾病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以致血糖或血壓難以控制 ;至於常用來入藥的薑,如與抗凝血或抗血小板的藥品併用 ,可能會有出血風險。

 

食藥署建議,民眾應先清楚了解所服用的藥物及藥膳成分,慢性疾病患者在吃補品及保健食品之前,應該先諮詢醫師 、中醫師、藥師或營養師等專業人員,以減少食品或藥物交互作用問題。

 

此外,藥膳料理應適量食用,以免瞬間攝取高劑量中藥成分。吃完藥膳後,至少間隔半小時再服用西藥。如果服藥後出現任何 不適症狀,請立即與醫師或藥師聯絡,及時求助。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