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民主黨大會網上登場 大選對決階段開始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8 月 18 日訊】週一,為期四天的美國民主黨大會在網上啟動,拜登將在週四正式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而川普也在為大選積極造勢。2020年美國大選正式進入兩黨對決階段。
民主黨大會週一(17日)登場,打響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兩黨決戰。因受疫情影響,為期四天的大會首次完全透過視訊方式舉行。副總統參選人賀錦麗將在週三晚正式亮相﹔前副總統拜登,將在大會最後一天被正式提名。
跨黨派政策中心民主項目主任 John Fortier:「民主黨肯定想(通過大會)進一步提昇民調。黨大會通常都是表現出『我們彌合了分歧,我們很團結』的時刻。民主黨的目標就是要表現出他們黨內很團結。」
下週一(24日),共和黨大會將在網上啟動。專家認為,遠程大會較難達到傳統會議,鼓舞選民熱情,提昇民調的作用。而喜歡直接面對選民的川普總統已經等不及了。
本週,川普將親自前往幾個重要搖擺州,舉行造勢活動,與民主黨大會打對台。20日,就在拜登接受民主黨提名前數小時,川普將在賓州發表演說,題目就叫「拜登誤國半世紀」。川普競選團隊,將同時在網路平臺上大打廣告。
美國民主研究所主任 Patrick Basham:「為和民主黨的網上競選活動競爭,從週二、即民主黨大會第二天起,川普競選團隊將花費一千萬美元,做數碼廣告。比如,他們將在YouTube的主頁上,這個觀看人數最多的網址,未來幾天大打他們的廣告。川普競選團隊還將在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和福斯新聞的主頁上做廣告。」
對民主黨來說,55歲的賀錦麗將是關注焦點,因為拜登目前已無法激起選民熱情。賀錦麗是美國史上首位總統大選中代表主要政黨的非裔女性,也是首位印度裔。預計她將在未來很多競選活動中,替拜登代打。
美國民主研究所主任 Patrick Basham:「拜登團隊非常害怕他被提問題或要求辯論,他們認為這將是災難。所以他們儘量讓賀錦麗去做面對面的競選活動。但是她自己有很多問題。她有很多不良記錄。很多團體都不歡迎她。」
距離大選只有11週,目前郵寄投票成兩黨攻防焦點。川普拒絕為郵局系統撥款數十億美元,理由是目前郵寄投票有太多問題,如果全民郵寄選票最終實行,今年大選將充斥「舞弊行為」。眾院議長佩洛西則要求國會眾議員本周舉行緊急聽證會,並在22日針對禁止更改郵寄投票規則進行表決。
新唐人記者 王凱迪 美國首都華盛頓報導。
相關新聞
-
戰場州民調輸慘 拜登遭黨內呼籲放棄連任
2023-11-08 12:50:24距離美國2024總統大選還有一年時間。一份最新民調顯示,前總統川普在關鍵戰場州的支持度,大幅領先現任總統拜登。民主黨內隨即出現了要求拜登放棄競選連任的聲音。來看報導:
-
美初選迎超級星期二 幾大看點先了解
2024-03-05 12:53:45美國大選初選5號將迎來超級星期二,對三名參選人拜登、川普、海利非常關鍵,有哪些觀察重點,帶您了解。
-
美中貿易迎新戰場?解讀川普拜登對中政策走向
2024-03-08 17:33:35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現任總統拜登,和前任總統川普,確定再次角逐總統大位。將由哪位候選人出線,備受產業界關注。我們請教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 李鎮宇,尤其在川普任內發起的美中貿易戰,有分析認為,如果川普再次當選,將會徹底切斷美中兩國的貿易往來。請教首席,依您的觀察,拜登和川普的對中經濟政策,有哪些重要觀察指標?
-
美三任總統將亮相民主黨大會 賀錦麗登時代週刊
2024-08-13 12:47:57美國總統大選進入關鍵時刻。週一晚,前總統川普,接受了全球首富馬斯克的專訪;民主黨方面,三任美國總統,將同時亮相「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為副總統賀錦麗背書。
-
【大選連線】美國4州選戰 川普拜登將鎖定黨內提名
2024-03-13 12:43:15關心美國總統大選,週二,美國又有四個州舉行黨內初選,拜登已經正式獲得黨內提名,而川普也非常接近,預計獲得提名無懸念。
-
賀錦麗跨過提名初步門檻 拜登睽違6天首現身
2024-07-24 12:50:28在美國拜登放棄連任後,賀錦麗快速獲得了大量「民主黨內」黨代表的支持,一舉跨過了提名的初步門檻。週二,她舉行首場競選集會,拜登也在當天久違地公開現身。來看白宮記者的報導。
-
賀錦麗賓州造勢 首次與拜登同台亮相競選集會
2024-09-03 12:49:569月2日,美國總統拜登和副總統賀錦麗,來到賓州「匹茲堡」,聯合造勢舉行集會,這是賀錦麗今年7月,獲得民主黨提名參選之後,第一次與拜登同台拉票。
-
川普再發聲關切台海:若任內中共侵台將轟北京
2024-05-30 19:56:55再來看到,國際關注台海局勢,包括11月將迎來大選的美國,美國前總統川普最近再度對台海發聲,他表示,若中共在他任內入侵台灣,他將轟炸北京作為回應。
-
喊團結美國!川普RNC上二度提及台灣安全
2024-07-19 21:40:03美國前總統川普遭遇襲擊後,首次公開演說,是在18日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接受共和黨提名參選美國總統。川普向支持者講述上週遭槍手暗殺未遂情況,並強調要團結美國,說明未來政策願景,兩度提及台海局勢。
-
川普外交成就 余茂春:把戰略從歐洲中東拉回抗共
2024-02-06 14:49:25歡迎回來。11月美國總統大選,可能上演川普再次對決拜登,結果會不會影響對台灣的政策?前國務院中國政策首席顧問余茂春認為,基本上不會有變化,不管誰當選,都會強調台海的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堅決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余茂春也指出,中共如今已成為全球性的威脅,對抗中共需要建立全球系統,連結全世界民主國家及盟友,台灣在其中,也扮演相當角色。
-
川普、賀錦麗辯論9月10日登場 賀錦麗民調領先
2024-08-10 20:11:54來關注美國總統大選。副總統賀錦麗與前總統川普的第一場電視辯論,已經確定日期,將在9月10日,首次面對面交鋒。
-
美「超級星期二」出爐 川普、拜登2024再戰總統
2024-03-06 20:02:24歡迎回來。帶您關心,3月5號,美國總統初選「超級星期二」登場,美國15個州進行投票,決定超過三分之一的黨代表數,美國總統拜登和前總統川普在這場初選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預計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再度上演兩人對決,而川普在共和黨內初選,橫掃14個州。華爾街日報最新消息指出,川普共和黨內唯一對手海莉,準備在美東6日上午宣布退選。
-
延續拜登對台政策?賀錦麗曾與賴清德短暫互動
2024-07-23 07:39:22好,賀錦麗除了獲得拜登與四分之一的黨代表支持之外,最新消息,包括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和前總統柯林頓與前國務卿希拉蕊夫婦都已經表態相挺,賀錦麗團隊也在24小時內籌集到8100萬美元捐款,2022年,賀錦麗曾赴宏都拉斯參加宏國總統就職典禮時,與時任副總統賴清德被安排坐在同一排,兩人曾互動交談。2022年9月,賀錦麗在與南韓總統尹錫悅會面時,重申美國會致力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確保台灣海峽和平穩定。
-
拜登發表退選談話 川普與賀錦麗民調互有勝負
2024-07-25 20:00:01美國總統拜登在台北時間今天上午發表全國演說,說明退出大選的原因,表示將交棒給新一代。另外,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出席北卡羅來納州的造勢大會,而兩黨最新民調也曝光。
-
拜登與川普政策對比 美大選影響政經4年走向
2024-07-04 17:15:49全球股市頻創新紀錄,不過下半年全球經濟,面對多項變數,富邦金財經論壇,經濟學家羅瑋就分析三大焦點,包含Fed貨幣政策,地緣政治緊張,此外美國總統大選,可能牽連甚廣,兩黨候選人政策差異,將絕對未來4年政經走向。
-
民主黨換將 分析:川普改變選舉打法成挑戰
2024-07-22 21:15:48拜登退選投下震撼彈,民主黨無論由誰接任總統候選人,川普都將面對新的對手。這也意味著,川普陣營可能必須調整選戰策略、面臨新的挑戰。請看我們記者在美國第一線的採訪報導。
-
美大選牽動全球經濟 拜登與川普政策對比
2024-07-04 19:41:23全球股市頻創新紀錄,不過下半年全球經濟,面對多項變數,富邦金財經論壇,經濟學家羅瑋就分析三大焦點,包含Fed貨幣政策,地緣政治緊張,此外美國總統大選,可能牽連甚廣,兩黨候選人政策差異,將決定未來4年政經走向。
-
賀錦麗通話川普承認大選結果 拜登邀川赴白宮
2024-11-07 08:04:42好,美國總統大選落幕,外界關注政權是否能和平轉移,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向支持者發表談話,表示自己已經致電恭賀川普贏得勝利,兩人重申團結美國;另外,美國總統拜登也分別對兩人通話致意,拜登還邀請川普訪問白宮,並會在美東7日發表全國演說。
-
2024中共一定會有事?財政缺口從中央到地方!美國會用紅海換台海?挺台「少說多做」也將擴及美盟友?哪一個台灣現有邦交國 會在中共侵台時伸援?|吳嘉隆|陳世民|新聞大破解 【2024年1月29日】
2024-01-29 21:52:56美中高層會談後,伊朗扶植的民兵襲擊美軍3人死亡,是美中談崩了嗎?總統大選,拜登、川普競相升級對抗中共措施,美中前景如何? 1月25日網傳文章「北京從未如此蕭條」全網被禁。中共叫停12區基礎建設,三架經濟馬車全部熄火,突然宣布開放外資全資持股金融業,對地方當局下放房地產調控權力,反映什麼?有何盤算? 報復中華民國大選,中共持續大撒幣挖走邦交諾魯,涉嫌干預吐瓦魯選舉;斷交後的國家後續如何? 有建言說,美國支持台灣要「多做少說」。但中共混合戰全面滲透台灣,在澳洲、法國等地用認知戰炒作疑美論,如
-
三大挑戰不利賀錦麗?外媒議是否有10月驚奇
2024-10-03 13:17:42歡迎回來,11月即將迎來美國總統大選,不過10月接連爆發一連串事件,從海倫颶風重創美國南部,到伊朗大規模空襲以色列,以及東岸港口大罷工,外媒關注,是否再有「十月驚奇」牽動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