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就醫延遲死亡風險增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每延誤30分鐘治療,死亡風險將增加7.5%。(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文:陳如頤(NOW健康) 

疫情嚴峻,就醫民眾明顯減少,連心肌梗塞就醫率也跟著下降,據統計,與去年同期相較,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平均就醫時間從142分鐘提高到180分鐘,延遲近40分鐘,死亡風險大增。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偉春表示,近1個月來,急診救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病危比率明顯提高,到院已休克,甚至心跳停止的個案顯著增加,研判原因應於疫情期間,不想願意就醫有關。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每延誤30分鐘治療,死亡風險將增加7.5%。」黃偉春表示,受疫情影響,患者到急診,必須接受新冠肺炎快篩,光等報告結果,就至少30分鐘,延後緊急心導管介入治療時間,為此,如何在前端縮短到院前的救護時間則更顯重要。


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葉宏一提醒,民眾應該熟知心肌梗塞徵兆,例如,胸痛、胸悶、上腹痛,合併呼吸困難、冒冷汗,且症狀持續超過30分鐘,就可能為急性心肌梗塞,務必迅速就醫。


葉宏一說,最近1、2個月來,三高病人回診、領藥率明顯降低,原因為擔憂入院染疫風險,但慢性疾病患者在情期間更需規律用藥,控制三高,否則一旦染疫,重症風險極高。


黃偉春指出,最近許多人宅在家中,缺乏運動,體重增加、腰圍變粗,三高患者如未控制病情,心肌梗塞發生率大增,全國心臟病急救醫療量能充足,且實施高規格感染控制,如有異狀,務必盡快就醫。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提供「保心3招」:


1.規律用藥:慢性病患應遵循醫囑,切勿自行減藥避免復發,疫情期仍可透過安心就診方案定時回診拿藥,包含各醫院提供之遠端視訊門診、戶外安心門診、戶外慢箋領藥。


2.備小卡:民眾可於健保卡旁放置就醫小卡,填入慢性病史、用藥資訊、就診醫院,並告知同住者或打119時告知小卡上資訊,救護人員能更精準判別病情後送正確醫院,也幫助到院後醫師精準用藥、提高診治效率。


3.急送醫:謹記心肌梗塞症狀保命口訣:「心痛喘、冒冷汗,卡緊叫,救護車!」,出現症狀時立即呼叫119送醫,防疫期間也切勿忍耐症狀。若救護車到達前已休克昏迷,旁人應協助對病人進行人工呼吸(CPR)搶救,若現場有第3人請至最近的體外去顫器(AED)地點取回機器來搶救。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