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後遺症持續 企業訂單少 打工難生存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3 月 06 日訊】中共清零三年的後遺症正在浮現。中國新年之後,海運價格指數持續創新低,其背後的景象則是產業鏈外移,外貿訂單下滑,工廠崗位銳減,打工人的生計更加艱難。

中共官方發布的海運價格指數,長達半年持續走低,其中,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 ,連續第3周處於千點以下,來到946.68點,跌幅較上週擴大。

一名知名海運營運商告訴自由亞洲,疫情爆發三年間,中國的海運業經歷了過山車般的歷程,如今一片慘淡,空櫃壓港的情況比比皆是,導致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產業鏈外移,最致命的是疫情三年,嚴苛的管控政策,和上海封城。而轉移出去的大多是中國的本土企業。

原來經營餐飲和教培行業的王先生表示,他的公司在疫情當中倒閉,目前正在找工作。

王先生:「本來大家可能是放開以後信心滿滿的,但是可能這個市場落差,期望太高了吧可能是,但是發現需求不大,找工作的人太多了,但是失業的人也太多,因為畢竟經歷了三年,能像我這種的,我身邊沒有十個,也有八個。」

江蘇某工廠打工者:「今天開始要跑一段時間的外賣,因為工廠要放假幾天,用領導的話就是短暫性調整,明說就是淡季。」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分析,清零政策導致內需不足,恐怕不是放開後,馬上就能恢復的,一些小商家遭遇嚴重虧損,一時難復原,大量外資企業外移,影響十分深遠。

黃大衛認為,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許多企業擔心中國受到連帶的制裁,一些敏感產業轉移訂單和產線,再加上清零三年的後遺症開始浮現。

黃大衛:「疫情清零它的後遺症現在才慢慢爆發,由於一些密集型勞動力的配套市場,現在在東南亞、東盟國家、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國家,它慢慢整體的配套開始形成,所以未來這些傳統的中國優勢產業,他們都會陸陸續續轉移一部分出去。」

黃大衛說,總體來說,這些負面因素屬於長期因素,或許不是企業放長假可以解決的。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 林岑心 顧曉華 易如 陳建銘 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