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晶片法案達3方共識 430億歐元衝在地製造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4 月 19 日訊】不僅美國著手強化半導體在地製造。從去年2月討論至今的歐盟晶片法案,18日在歐洲議會等三大機構協商之下達成共識,預料即將正式通過,歐盟預期投入430億歐元,打造在地晶片供應鏈,美商英特爾表態表示歡迎,外界預估,也牽動台積電歐洲設廠投資規劃。

    自動化產線一輛接一輛,全球車輛生產前三大產地就在歐洲,不過汽車晶片需求與日俱增,過去三年更遭遇前所未有短缺危機,讓歐盟下定決心。

    外媒報導,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和執委會三大機構針對《歐盟晶片法案》,18日達成共識,法案將投入總金額430億歐元,相當於新台幣1兆4356億元,強化歐洲在地晶片供應鏈,目標2030年,歐盟全球晶片市場生產量倍增,市佔率要從10%提高到20%。

    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 范德賴恩(2023.1.27):「我們需要更多的來創造必要的基礎建設,例如在歐洲建立晶片生態系統。因此我們的歐洲晶片法案,動員數十億的投資,以發展和大量生產下一代晶片。」

    430億歐元預算的歐盟晶片法《EU Chips Act》,資金來自27個會員國,鼓勵業者在歐盟設立半導體廠房,大幅提高晶片自製比重,降低對亞洲晶片的依賴,同時吸引外資。

    歐盟執委會官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在推特(Twitter)發文並上傳照片:表示「在去風險化的地緣政治背景下,歐洲正在將命運交回自己的手中。」

    歐盟執委會執行委員 布勒東(Thierry Breton)(2023.1.27):「對於數位轉型,我們決定增強生產關鍵數位轉型的晶片的能力,這對於我們國家的數位轉型至關重要。所以我們需要新的歐盟晶片法案。」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對歐盟晶片法達成重要進展表示歡迎,法案也牽動台積電歐洲投資設廠規劃。

    歐盟晶片法案,去年2月開始討論至今,終於達成三方共識,後續再經過歐洲議會和部長理事會的正式背書接受,就將完成立法。

    新唐人亞太電視 池千里 沈唯同 台灣台北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