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會減壽?控糖5招防併發症 定期追蹤不可少

由於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需透過定期就醫及檢查,才能有效防範。(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文:陳如頤(NOW健康) 

台灣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每年死於糖尿病的人數超過1萬2千人,比肺癌死亡人數還要高!不過,醫師強調,糖尿病並不可怕;糖尿病雖無法治癒,但可治療、可以維持、可以照護,「病友只要好好控制,平均餘命可與常人無異!」


「世界糖尿病日」呼籲民眾 了解罹患糖尿病可能導致併發症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為喚起各國對糖尿病防治的重視,同時紀念加拿大科學家班丁醫師(Frederick Banting)於1921年發現胰島素之貢獻,將其生日11月14日訂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目前為全球最大的糖尿病宣傳活動,推廣至涵蓋160個國家,超過逾10億人。


2021至2023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題為「可近的糖尿病照護(access to diabetes care)」,並於今(2023)年特別強調「了解您的風險,了解您的應對措施(KNOW YOUR RISK, KNOW YOUR RESPONSE)」,呼籲民眾應了解罹患糖尿病可能導致大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進而發生失明、腦中風等併發症,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應維持健康生活,遠離吸菸、飲酒等疾病風險因子,並定期檢查血糖,若是發現血糖異常,則要儘早尋求專業醫事人員協助,遵照醫囑控制血糖並定期檢查,以降低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糖尿病併發症早期症狀不明顯 定期檢查才能有效避免


依據國民健康署相關調查顯示,18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約有5%會發生眼部病變、約10%合併腎臟疾病,由於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需透過定期就醫及檢查,才能有效防範。


而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111年糖尿病病人眼底檢查率為45.5%、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率為69.1%,也就是仍有3至5成的病人沒有定期進行眼底與尿液檢查。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糖尿病人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配合醫囑,定期接受三高、眼底、足部及尿液等檢查與按時用藥,才能有效降低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得了糖尿病會減壽? 做對了!其實也可以活很久


今年92歲的屏東縣內埔國小前校長劉祿德,就是「接受糖尿病、翻轉人生」的最佳例證。他確診糖尿病迄今已經34年,施打胰島素超過13年。


劉祿德認為,「罹患糖尿病只是健康生活調整的一個起始」,不僅沒有帶來負面影響,反而讓他正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太太也給予更多支持陪伴。劉祿德慶幸因為罹患糖尿病,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珍惜與家人的感情,還說「這難道不是長壽的秘訣?」


更重要的是,糖尿病從未降低劉祿德對生命的熱情!即便壯年確診糖尿病,劉祿德不僅繼續堅守崗位、在教育界奉獻心力;卸下校長一職後,他仍持續著作、進修;年近80時,更報考文創研究所,不到3年時間,便以82歲高齡從當時任職屏東教育大學校長的兒子手中接下碩士學位證書。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也提到:「糖尿病只要好好控制,平均餘命可與常人無異!在台灣,罹患糖尿病超過50年的民眾不在少數,活過100歲的也不是沒有。」


控糖5招擁抱健康彩色人生 糖友定期追蹤不可少


為預防糖尿病及避免血糖控制不良造成的大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進而造成後續失明、腦中風、末期腎病變等併發症的發生,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若被診斷出糖尿病,一定要及早就醫,掌握5個控糖原則並定期檢查,就能預防糖尿病與延緩嚴重併發症的發生,擁有彩色的人生。


1.血糖監測:定期正確的量測血糖,確保血糖在正常控制範圍內。


2.健康飲食:均衡飲食為主,並遵守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


3.規律運動:維持每次30分鐘,每週150分鐘的身體活動。


4.控制體重:肥胖與血糖異常有關,在營養師或衛教師指導下,做好體重管理。


5.規律服藥:依照醫囑按時規律服藥,不可任意增減藥量或自行停止服藥。


最後,糖尿病患的定期追蹤也很重要!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強調,糖尿病追蹤不是給予壓力,而是提供支持。基層診所團隊「就像是以病人為中心的一個虛擬醫療之家,而基層醫師就是病友的健康管家!」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