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取消12項ECFA優惠關稅 官員:影響有限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12 月 21 日訊】中共當局,單方面指稱台灣構成貿易壁壘,今天宣布,明年起,中止ECFA中12項產品關稅減讓,對此台灣相關單位高度關注,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強調,中止ECFA對台灣經濟衝擊很有限,經濟部也指出,石化產業市場,在中國已經相當飽和,已準備好相關政策工具,加碼協助業者。

    中共當局單方面,宣布台灣構成貿易壁壘,再度拿ECFA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開刀,週四宣布中止丙烯、對二甲苯,12個進口產品優惠關稅,明年1月生效,稅率將恢復到2%至10%。對台廠衝擊影響受到關注。

    國發會主委 龔明鑫:「這個訂單也不會馬上移轉到中國的國產品。整個佔我們的出口比例,已經非常非常低了,所以對我們明年或之後的經濟成長率,應該是影響是有限的。」

    國發會評估,ECFA占台灣整體出口低於4%,即便中止,對經濟衝擊有限,經濟部盤點12項石化產品,今年1-11月,出口中國約18億美金,佔出口1.3%,直言中共舉動是明目張膽「經濟脅迫」,已準備好相關政策工具,加碼補助輔導。

    經濟部長 王美花:「我們都會跟廠商密切溝通,那我們也不排除,如果廠商有情況的發展,有需要的話,我們也會有額外的協助的措施。」

    不過ECFA早收清單尚有76個品項,石化產業原料,在製程上互有關聯,影響遍及上下游產業鏈,業界也擔心還有下一波。

    石化公會理事長 曹明:「你上游的東西你受到影響,你就會影響到下游者,整個石化產業的影響是蠻大的,公會希望能不能把對石化業的傷害降到最低。」

    工總發布聲明,表示石化大廠會增加海外產能來因應,但強調如果中方持續取消關稅優惠,除石化產業,還有機械、紡織,將是很大的衝擊,建議政府協助加速台灣廠商全球布局。

    學者分析,台灣出口用到ECFA早收清單,關稅影響數估計約5000-7000萬美元,當局舉措主要為政治目的,更與中國經濟快速下行,降低來自台灣進口有關。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 顏慧欣:「我們知道ECFA早收裡面三大類的產品,就是石化工具機跟紡織。現在石化它只選了12項,所以當然有可能它如果要擴大,石化產品還是優先的選項,所以我覺得最主要就是,我們的政府,怎麼去協助企業去吸收這些關稅成本。」

    中共經濟脅迫不排除還有下一波,學者建議政府積極因應,除了直接補貼,也能考慮減免企業租稅負擔,優化生產流程,儘可能降低衝擊影響。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嘉韋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