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症日!2025年癌篩新制須知 及早揪出初期警訊

世界癌症日!2025年癌篩新制須知 及早揪出初期警訊(首圖來源/Freepik)
文:陳曉彤(NOW健康)
每年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據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上看13萬293人,較110年增加8531人!為幫助國民防治癌症,今年1月起政府擴大癌症篩檢補助計畫,民眾可得多加利用,守護自己的健康。營養師高敏敏也示警,除了「事前可篩檢的6大癌症」外,大家也別輕忽「不可篩檢之7大癌症」的症狀,及早發現並治療才是戰勝癌症的關鍵。
癌症初期難覺察 善用篩檢很重要
營養師高敏敏日前透過臉書貼文表示,從2025年元旦開始,有許多新制正式上路,其中1項就是癌症篩檢補助擴大實施。癌症又稱為惡性腫瘤,是一種由細胞異常增殖引起的疾病,具有侵襲性和轉移性,且繁殖速度非常快,還能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腫瘤,導致器官病變、功能喪失,甚至死亡。
高敏敏指出,部分癌症可透過定期篩檢來提早發現,而有些癌症卻是無法事前篩檢,必須透過日常活中,出現相似狀況就要留意,以下是可事前篩檢6大癌以及相關症狀:
▸肺癌:胸痛、咳嗽惡化、呼吸急促、聲音沙啞、關節疼痛、體重減輕、食慾變差。
▸大腸癌:血便、腹部不適、排便習慣突然改變、糞便型態改變、常有便意、貧血、疲勞、臉色蒼白。
▸乳癌:乳房不明硬塊、乳頭有分泌物、皮膚凹陷或紅腫、乳頭凹陷或有濕疹、腋下淋巴腫大、潰瘍。
▸肝癌:慢性B型C型肝炎、肝硬化、酗酒者、代謝症候群、肝功能異常。
▸口腔癌:口腔腫脹、有硬塊/脫皮、口腔麻木感、莫名疼痛、出血、黏膜有白斑或紅斑、舌頭活動受阻、吞嚥困難。
▸子宮頸癌:陰道分泌物增加、不正常陰道出血、性行為後出血、異味、下腹疼痛。
高敏敏強調,這些初期症狀不易察覺,所以定期篩檢很重要!善用6大癌症篩檢,及早治療降低癌症死亡風險。
癌篩新制1次看 補助擴大受益群族增加
關於不可篩檢之7大癌症,高敏敏提到:
▸攝護腺癌:小便無力、頻尿、尿急、夜尿多、不明原因骨頭疼痛。
▸甲狀腺癌:頸部腫塊、聲音沙啞、咳嗽、呼吸困難、吞嚥困難。
▸皮膚癌:皮膚硬塊、隆起、潰瘍、痣的形狀不規則、痣的大小顏色有變化。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發燒、體重減輕、夜間盜汗、淋巴無痛卻腫大。
▸子宮體癌:停經後出血、非經期不正常出血。
▸卵巢癌:下腹部腫塊、腸胃道不適(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胃癌:噁心、脹氣、泛胃酸、肚子餓時會劇痛、食慾變差、體重下降。

高敏敏宣導,平時若有持續發生以上症狀,就是身體在給你的警訊,千萬別輕忽,所以2025癌篩新制就很重要啦!關乎你我的健康與權益,一起來看看2025癌篩新制:
▸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每2年1次),補助對象包含男性45至74歲有家族史;女性40至74歲有家族史;50至74歲重度吸菸者,補助費用約4000元。
▸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每2年1次),補助對象包含45至74歲民眾;40至44歲有家族史,補助費用約400元。
▸口腔癌:口腔黏膜檢查(每2年1次),補助對象包含18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者,補助費用約150元。
▸子宮頸癌:子宮頸抹片檢查(每3年1次),補助對象包含 25至29歲女性,補助費用約630元。
▸乳癌:乳房攝影檢查(每2年1次),補助對象包含 40至74歲女性,補助費用約1245元。

最後,高敏敏提醒大家,癌症是細胞異常演變的結果,早期發現並治療是戰勝癌症的關鍵,不要忽視這些資源,及早篩檢,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相關新聞
-
5大癌症早期無症狀發現已晚!定期篩檢及早揪出病灶
2023-07-07 21:50:31統計顯示,2022年全國共有5萬1927人死於癌症,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指出,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癌友平均存活率仍算高,但肺癌、肝癌、攝護腺癌、胰臟癌及卵巢癌在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確診時令人措手不及,民眾應提高警覺,定期接受癌症篩檢。
-
奪命於無形!網議10大癌症類型 有症狀出現勿拖延就醫
2023-11-24 19:03:58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台人10大死因中第1位為「癌症」,蟬聯多年國人死亡原因冠軍,讓人聞之喪膽,因此我們就針對「癌症」相關話題進行觀測,一起了解網友熱議的癌症類型有哪些。《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內「癌症」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癌症類型排行。
-
防治肺癌!台南10醫院LDCT篩檢及早揪病灶
2021-12-21 22:23:43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癌症死亡人數,肺癌排名第一。台南市啟動兩年肺癌篩檢計畫,10家醫院免費為肺癌高風險族群,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希望能及早揪出病灶,及早治療。
-
青年罹癌占總數10%!這三種癌症最多人得
2019-04-11 21:40:43老年人才會得癌症嗎?根據國健署統計,平均每10名癌症患者,就有一名是20歲─44歲的青年,發病前3名,女性乳癌、甲狀腺癌、大腸癌,還有台灣新國病肺癌,年輕人罹患數也上升,醫師建議不分年齡,民眾該養成定期健檢習慣,避免疾病找上門還不自知。
-
遭爆罹癌 洪秀柱親上火線說明
2015-07-08 12:34:48政治消息。國民黨總統準提名人洪秀柱,傳出罹癌消息,今天(8日)早上洪秀柱親上火線說明,證實4年前發現罹癌,隨即進行手術,目前已經恢復健康。
-
降低4成乳癌死亡率!定期接受乳房篩檢 遠離癌症風險
2023-09-13 21:23:21粉紅十月國際乳癌防治關懷月最早由美國癌症協會所發起,目的是喚醒女性對於乳癌的重視,根據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3位,為遠離乳癌風險,國民健康署邀請女性朋友們一起攜手來做乳癌篩檢。
-
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 大腸癌居冠
2017-12-28 12:55:48歡迎回來,衛福部今天公布最新2015年癌症登記報告,癌症時鐘撥快6秒,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總計一年新增10萬5千156人,比前一年多出2千09人。而國人10大癌症排名,大腸癌連續第10年位居榜首,同時也是男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肺癌第2名,乳癌則連續第2年排第3名,依舊是女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
-
針灸治『肺癌』有妙處 中醫改善化療不適 | 談古論今話中醫(581)
2021-11-15 11:14:53近數十年來臺灣地區肺癌病人有顯著增加的趨勢,而目前肺癌是國人因癌症死亡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過去數年來國人男性癌症死亡原因中,肺癌高居第二位;在女性則為第一位。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曹永昌中醫師來分享肺癌之中醫保健。
-
內在隱憂『乳癌防治』中醫療方 | 談古論今話中醫(540)
2021-01-22 18:14:51乳癌是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僅次於子宮頸癌,佔居女性癌症的第1位。 許多婦女也因為乳房上有腫塊,擔心是乳癌而來求診。婦女對乳房腫塊應及早發現,及早就醫以求好的治療結果。乳癌常見於4、50歲的婦女,但偶見於二十幾歲的年輕婦女和九十幾歲的婦女,因此,任何年齡的婦女乳房有腫塊皆應有戒心。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施丞修中醫師來到現場探討乳癌的中醫療法。
-
洪秀柱證實曾罹癌 國民黨頻傳「卡柱」
2015-07-08 20:10:13關心2016選舉消息,國民黨總統準提名人洪秀柱,傳出罹癌消息,今天(8日)早上洪秀柱親上火線說明,證實4年前發現罹癌隨即進行手術,目前已經恢復健康。
-
擴大世界癌症日影響力!UICC:有3分之1癌友可治癒
2023-02-02 20:02:50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是由國際癌症控制聯盟(UICC)所發起的1項倡議,而從2022年至2024年主要的宣傳主題為縮小癌症的照護距離,UICC希望用為期3年的影響力運動讓世界癌症日不僅僅只存在日曆上的一天。UICC指出,每年有超過1,000萬人死於癌症,藉由宣傳活動的推動,期盼全球公民從認識癌症到團結努力共同的力量,減少癌症在全球各地的健康威脅及提高生活質量和癌症存活率。
-
永齡華人抗癌聯合行動 郭台銘出席宣布捐贈計畫
2017-05-13 16:52:26今年3/12日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董事長在前夫人林淑如女士紀念會上宣布,永齡健康基金會誓言做全球抗癌先鋒,將提出捐贈計畫,捍衛華人女性健康。基金會期待透過這次大型捐贈案除有益於癌症病患現階段的治療外,同時積極支持國內醫學中心對乳癌、血癌之臨床相關研究,協助醫療團隊深入了解癌症成因及找尋突破治療方案;最重要的是喚醒社會大眾以及台灣產、官、學、研等共同關注癌症之預防及早期檢驗。
-
最佳運動時間點 西班牙研究發現這時段效果更好
2020-12-10 16:35:19養成運動習慣,管理體重,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更可以防癌!1項研究發現,在早上運動,預防乳癌、攝護腺癌的效果更好。今年9月《國際癌症期刊》1項研究結果指出,相較於晚上7點至10點運動,在早上8點到10點間運動的抗癌保護力更好。
-
Google AI 跨界醫療 乳癌篩檢更精準
2020-04-11 14:53:03近年來Google人工智能(AI)在各項領域的卓越發展深受大眾歡迎,近期更跨足醫療界,與芝加哥西北醫學院教授合作,透過AI優越的影像辨識能力,篩檢女性乳房X光照片,判讀出原本未篩出的乳癌患者,在癌症初期檢測時,減少判斷錯誤的機率,提供檢驗民眾更準確的結果。
-
「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 癌友綻放生命力
2017-12-13 15:15:04為了鼓勵癌友、家屬,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羅氏大藥廠合辦「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迄今收集並見證986個與癌奮鬥的故事,舉辦55場巡迴展,鼓舞許許多多癌友積極面對病魔。
-
十大死因公布 癌症連續33年居首
2015-06-17 12:31:40午報頭條,帶您關心健康消息,衛福部今天公布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連續第33年高居國人死因首位,相當於,每100人就有28人,死於癌症,其中又以肺癌奪命最嚴重;平均每3分13秒有一人死亡,比起前一年死亡時鐘,往前又撥快了11秒;值得注意的是,自殺已經連續5年退出排行榜。
-
年輕女性罹乳癌 5%到10%來自基因遺傳
2019-06-05 21:46:02乳癌高居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名,根據統計有5%到10%的乳癌病例,來自遺傳,醫師建議,高危險群可以透過基因檢測,提早知道自己有沒有癌症基因,如果真的有,可以和醫師討論後續治療計劃,大幅降低死亡風險。
-
針灸治『肺癌』有妙處 中醫改善化療不適 | 談古論今話中醫(581)預告
2021-11-12 10:54:05近數十年來臺灣地區肺癌病人有顯著增加的趨勢,而目前肺癌是國人因癌症死亡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過去數年來國人男性癌症死亡原因中,肺癌高居第二位;在女性則為第一位。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曹永昌中醫師來分享肺癌之中醫保健。
-
AI助攻肺癌治療 北醫全球首創智能決策輔助系統
2022-04-27 14:21:31肺癌是國人癌症頭號殺手,北醫團隊打造全球首創的「肺癌臨床智能決策輔助系統」,運用人工智慧分析臨床影像,結合基因資料,提供個人化用藥建議,大幅提高治療效率。
-
內在隱憂『乳癌防治』中醫療方 | 談古論今話中醫(540)預告
2021-01-14 17:40:11乳癌是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僅次於子宮頸癌,佔居女性癌症的第1位。 許多婦女也因為乳房上有腫塊,擔心是乳癌而來求診。婦女對乳房腫塊應及早發現,及早就醫以求好的治療結果。乳癌常見於4、50歲的婦女,但偶見於二十幾歲的年輕婦女和九十幾歲的婦女,因此,任何年齡的婦女乳房有腫塊皆應有戒心。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施丞修中醫師來到現場探討乳癌的中醫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