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喝又健康!不只幫助消化 蘋果醋還有這7大保健功效
2022-08-29 15:54:25被稱為「現代醫學之父」的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用蘋果醋來清潔傷口和止咳。而現代研究發現這種發酵食品還有許多健康益處,包括幫助消化及增強免疫系統。
-
-
兔子1天喝多少水?多久洗1次澡? 非犬貓寵物指南教你
2022-08-29 15:51:40兔子1天得喝多少水?多久洗1次澡?最近幾年,不少人選擇兔、蛇、龜、鼠等動物作為寵物,但不一定懂得如何飼養、照顧,為此,新北市擬訂《非犬貓寵物基礎飼養指南》,公布在官網,作為領養前的重要參考依據。
-
履歷食米進校園 學童午餐有保障
2022-08-25 20:41:02暑假接近尾聲,為了讓學童們能吃到更安心的食米,農糧署南區分署配合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政策, 於111學年度辦理補貼通過產銷履歷驗證食米供應學校午餐食米,透過公糧學午糧網購平台,直接供應通過產銷履歷驗證食米讓學校選購。
-
過敏非不治之症!中醫從體內改善 調養最佳時機在夏季
2022-08-25 16:56:23資深歌手楊乃文日前公開分享,自己飽受鼻子、皮膚過敏所苦,看西醫服用2周抗組織胺後,除感到昏昏沉沉外,病狀也無法根治;部分患者為了不讓西藥的副作用影響到生活作息,就會轉而諮詢中醫進行治療。
-
壓力大老得快!中老年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助減壓抗老
2022-08-24 18:38:21活得健康,延緩老化,是每個中老年人追求的願望,但方法真的很簡單,1項國際研究發現,只要飲食均衡、維持運動習慣,就能降低身心壓力所帶來的免疫系統老化,專家建議,晚輩應鼓勵老人家多動,多吃營養食物。
-
營養師傳授中秋烤肉撇步 健康吃不用怕「身陷膩境」!
2022-08-24 16:24:22雖說1年就過1次中秋節,還得控制飲食也太痛苦了!減重明天再說!但別忘了,今年中秋節有3天連假,常常會聽到朋友說,3天都有人揪烤肉!甚至有些人的午餐及晚餐都「續攤」吃烤肉!攝取量若沒有好好節制,可能1餐就會攝取到1,500至2,000大卡的高熱量,3天下來攝取的熱量大大爆表,體重可能也因此直線飆升!
-
5大醫學中心揭露猝死4大危險因子!心房顫動尤其當心
2022-08-24 16:21:227成的猝死是心血管問題導致,但很多民眾身在風險中卻不自知!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溫明賢醫師表示,罹患心律不整等慢性病,若未規律接受治療,病情未受良好控制,感染新冠後重症風險恐增加,原本疾病突然發作的危險也大增。尤其心房顫動患者,若因不願意就醫而導致未能規律服藥控制,中風與猝死風險更會危害民眾健康。
-
苗醫擴建急重症大樓經費需求增4億 蘇貞昌允支持
2022-08-23 16:45:36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訪視衛福部苗栗醫院,對於院方擬擴建急重症醫療大樓經費需求從新台幣8億多增加至12億多,目前尚有近4億元缺口,他表示健康不分藍綠,全數允諾支持。
-
藝人直腸癌離世 醫:高風險群40歲後這2項檢查要做
2022-08-23 16:38:26余天、李亞萍夫妻的二女兒余苑綺21日因直腸癌而離世,享年39歲。中國附醫外科部副主任王輝明表示,余苑綺於31歲罹癌,應屬先天基因異常,建議有家族史、經常接觸致癌物質等高風險族群,40歲以後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或是糞便潛血檢查。
-
處暑預防秋燥症!呼吸道毛病、皮膚乾癢者「肺」要顧
2022-08-23 16:34:40今年8月23日是24節氣中的「處暑」。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呈下降趨勢。中醫師吳宛容表示,「處暑」後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養生重點為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是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
-
大腸直腸癌年輕化 醫:家族符合3條件風險高
2022-08-21 21:45:19藝人余天、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罹患直腸癌第3期,抗癌8年,今天病逝。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年輕化多與家族遺傳史有關,若家族中符合3條件風險高,建議提早安排大腸鏡檢查。
-
慈善協會捐贈屏基專用醫療器材 助嬰幼兒照護
2022-08-20 00:09:47據統計台灣新生兒28天內死亡率為千分之2.4,周產期呼吸疾患及早產是主要死因之一。永婕美少女慈善協會,特別捐贈屏東基督教醫院嬰幼兒專用的高流量濕化呼吸系統、高流量加熱式呼吸加濕器供應系統及影像式喉頭鏡各一組,幫助發生呼吸窘迫的兒童,維持呼吸穩定。
-
中秋吃柚子慎防藥物交互作用 這6大類藥物隔2小時再吃
2022-08-19 22:03:25中國大陸禁止台灣文旦柚進口,農委會推估,最近2週內必須銷售6萬公噸文旦柚,預估價格將便宜許多。營養師表示,柚子富含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及高鉀,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不過,長期服用降血壓、降血脂等6大類藥物的民眾,以及限鉀病人、腎臟病人都應謹慎食用柚子。
-
不是先到先看!急診依病情檢傷分5級 1張圖表看懂順序
2022-08-19 22:01:55常聽見民眾受傷或身體不適到急診掛號,卻在現場苦等多時,因而抱怨醫療人力不足、品質不佳的案例。事實上,這是因為急診的醫護人員會根據急診檢傷及急迫度分級量表,依照病患傷勢及身體狀況,優先處理較危急的患者。
-
孩子染疫後咳又喘是長新冠? 醫揭:易與這些症狀搞混
2022-08-17 18:35:04台灣新冠疫情爆發至今,目前已逐漸趨緩,各地社區篩檢站也退場,即將走向後疫情時代,但有許多罹患新冠肺炎的兒童飽受長新冠後遺症困擾,如持續咳嗽、喘、胸痛、疲勞、焦慮、失眠等。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兒科主任吳文秋表示,部份長新冠臨床症狀跟自律神經失調、過敏等疾病很類似,需由兒科專科醫師透過肺功能、抽血等檢查一探究竟,才能知道病因,並做出正確診斷,給予即時治療。
-
真假蜂蜜難分辨!明年7月新規上路 簡單1張圖包你秒懂
2022-08-17 18:32:40高溫炎熱,手搖杯飲品大受歡迎。不少人怕胖特地挑選「蜂蜜檸檬」,認為天然蜂蜜比較健康、熱量較低。營養師劉怡里強調,蜂蜜和糖的熱量差距有限,每天飲用蜂蜜水,還是可能體重失控。如果飲用到摻有糖漿的假蜂蜜,也可能攝取更多熱量。
-
減重手術改變人生!結婚或離婚率增 術後5年內最明顯
2022-08-17 15:15:27減肥手術通常會改善第2型糖尿病和其他疾病,同時也會改變患者的生活方式,甚至對生活的其他方面產生外溢效應,包括人際關係。最近1項刊登在《外科年鑑》(Annals of Surgery)的新研究發現,與沒有進行減肥手術的人比起來,接受減肥手術的人在5年內結婚或離婚的可能性多出2倍。
-
6旬男肝癌反覆復發抗戰30年!醫曝:控制肝癌3關鍵
2022-08-17 15:12:44現年60歲的林先生(化名),在30歲時確診早期肝癌,當時以手術切除肝臟腫瘤,卻在2年後復發,接續數次肝動脈內化療,控制長達10年仍再度復發。林先生選擇勇敢對抗肝癌,在醫師建議下,持續接受局部燒灼、化學栓塞、標靶藥物等治療。至今30年過去,林先生目前的病況控制良好。
-
男子健身左肩啪一聲 胸大肌斷裂得手術復健
2022-08-17 11:09:40愛上健身房的陳姓男子,練習俄式伏地挺身時,聽到左側肩膀「啪」了一聲,突然無力,陳男以為是肌肉拉傷,3星期後仍無法提重物,就醫確認是胸大肌斷裂,接受手術縫合及復健。
-
盼愛延續!腦麻生捐出總統教育獎獎金
2022-08-17 07:45:49高雄一名腦麻的小六男學生李冠郁,是今年唯一一位獲得總統教育獎的小學生。出生就被診斷為腦性麻痺,還好很早就接受治療,11年來,堅強又樂觀,克服復健的辛苦,現在可以靠助行器行走。週一,他捐贈總統獎的部分獎金給醫院,感謝醫療團隊的長期照護,回顧這段日子,他也忍不住哽咽落淚。
-
醫院推出「產前衛教地圖」及時照護母嬰健康
2022-08-17 07:43:17迎接新生命是為人父母最開心的一環,不過孕婦往往對於產前衛教裡面,一大堆項目和內容感到不知所措。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研發出「產前衛教地圖」,透過簡單、圖示及影像化模式,能更清楚了解衛教資訊和檢查醫療決策,照護母親和新生兒的健康。
-
康復後體力大不如前?復健科醫師剖析長新冠治療關鍵
2022-08-15 18:39:29本土疫情爆發,不少人染疫康復後卻留下後遺症,像是容易喘不過氣、疲勞,甚至出現肌肉、關節疼痛等症狀,這也讓「新冠長期症狀」(以下簡稱長新冠)開始受到關注,而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長新冠後遺症所帶來的呢?台大醫院復健科醫師莊泓叡指出,早期復健介入是長新冠復原的關鍵。
-
健保資料傳輸第3人違憲?健保署將依大法官意旨修法
2022-08-15 18:37:40憲法法庭12日對「健保資料庫案」做出111年憲判字第13號判決,全民健康保險法部分違憲,以資料庫方式將健保資料傳輸第3人,欠缺法律明確規定,且也沒有當事人得請求停止利用的規範,也應在3年內修法或制定專法。此外,個人資料保護法合憲,但認為個資法欠缺獨立監督機制,對隱私權保障不足,須3年內修法。
-
小心攝取咖啡因過量 醫師建議聰明算安心吃
2022-08-12 11:26:20許多人每天必喝咖啡,醫師提醒,許多食、飲品含咖啡因,可樂、能量飲、巧克力都是常被忽略咖啡因飲品,要學習計算吃了多少咖啡因,也避免和藥物交互食用,以免不適。
-
2021年網路性侵案逾9百例 青少年上網交友注意4要點
2022-08-10 18:41:21現在「交網友」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然在南韓「N號房」事件被揭發後,大家都應對於網路交友更多一點警覺,特別是青少年。暑假期間,不少青少年朋友想規劃出遊,但礙於疫情,只好選擇在家上網、追劇或玩線上遊戲,但網路交友陷阱多,許多青少年遇到誘惑不懂拒絕,遭遇危險的機會也相對增加,因此與網友相約見面,縱使新鮮有趣,還是要把自身安全擺第一。
-
高爾夫球肘常與網球肘混淆 PLT凍晶治運動傷害助改善
2022-08-10 18:39:47大家在運動時,常因熱身不足、運動過度等因素導致運動傷害,工學北骨科中醫聯合診所醫師趙樹儀表示,常見的運動傷害包含挫傷、扭拉傷等,若發生在上肢部位,對生活會帶來相當大的不便,就醫治療時,多數會採用熱敷、電療、超音波等方式治療,若效果不佳,就會考慮增生療法包括一般的葡萄糖、PRP,或是進階的PLT凍晶。
-
這3類人是思覺失調症高危險群 中西合治回歸正常生活
2022-08-08 21:33:41張賜興說明,思覺失調症屬於大腦疾病,患者常會出現幻覺、幻聽、幻想、幻影、分不清現實與夢境、容易併發憂鬱、躁鬱、焦慮症等情況;而有甲狀腺亢進者,也會因焦慮、失眠、緊張等狀況容易患上思覺失調症。高危險族群包括有升學壓力的考生、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以及更年期人士。
-
寵物也怕熱傷害!如何避免中暑?獸醫師提解方
2022-08-08 21:31:31高溫濕熱,寵物也可能受到熱傷害,獸醫師呂信彰提醒,巴哥犬、法國鬥牛犬、北京狗、扁臉貓等口鼻短小寵物容易中暑,如有異常喘氣、精神萎靡、黏膜潮紅、流黏稠口水等症狀,就應立即就醫。
-
立秋來臨!中醫教你養肺知識 1次了解潤燥飲食宜與忌
2022-08-08 21:28:528月7日正逢「立秋」,這是秋季的第1個節氣,預示著炎夏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中醫師周宗翰以養身觀點表示,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陽收陰長,暑熱仍未盡,故穿衣不宜太多,避免影響身體對轉季的適應力,因而受到外感侵襲,而在亞熱帶的台灣,卻是颱風開始活耀的月份,天氣由炎熱轉變成濕熱多雨。
-
中國現新興傳染病琅琊病毒 疾管署擬納重點監測
2022-08-08 16:42:52中國出現新興傳染病「琅琊病毒」,中國山東、河南近期發現35例感染個案,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將加速建立實驗室核酸檢測定序標準化方法,不排除納入重點監測項目。
-
助醫療與照顧端互通 中山大學成立智慧長照跨域聯盟
2022-08-05 14:59:13中山大學今天成立「智慧長照跨域聯盟」,宣示將媒合長照、醫療及ICT產業,發展符合FHIR的電子病歷,助醫療端與長照端在資訊安全前提下互通資料,讓長者服務從醫療到長照無縫接軌。
-
爸爸也很憂鬱 壯年男性受社會期待、角色規範不敢求助
2022-08-04 16:39:33父親節即將到來,不妨主動給予身邊男性親友們關懷與問候,特別是可能有心理健康困擾卻選擇隱瞞的男性。許多研究顯示,男性較女性更不願意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尋求協助。此外,根據1篇2020年11月發表於《精神病學前沿期刊》的研究顯示,男性決定是否求助取決於:對憂鬱症的態度、社會對憂鬱症的看法、家庭環境(角色期待與社會支持)、心理健康服務交流經驗。
-
天氣熱、火氣大!慎防心肌梗塞 1習慣恐成高風險族群
2022-08-04 16:37:32全台近期各地溫度屢創新高,熱浪來襲難免更讓人心浮氣躁,1名40多歲男性日前為了兒子多次深夜未歸,中午時大發雷霆,當下有感覺胸口不舒服,後因吵架過程中受傷而送醫包紮,另檢查還發現心電圖有心肌梗塞典型的ST節上升現象,進一步檢查後,確認是冠狀動脈急性阻塞,所幸急救後撿回一命,阻止一場家庭悲劇。
-
10大死因多與它有關!量腰圍可預防 這族群尤其要注意
2022-08-04 16:34:45肥胖粗腰可會讓人短命!110年國人10大死因排行榜的疾病,像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等均與腰粗、代謝症候群等危險因子有關,專家提醒民眾,應該經常量測腰圍,控制體重。
-
疫情下皮膚症狀都是長新冠惹禍?皮膚科醫師破除迷思
2022-08-04 16:32:32長新冠症狀在皮膚上較容易出現紅疹、潰傷甚至掉髮等情形,關於國內長新冠情況,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主任林子凱表示,臨床上較常看到病人出現紅疹,有些人會注意到掉髮,潰瘍是比較少見,但一般民眾也出現這些症狀時,通常有多種病因要一併考慮,並非都直接與長新冠症狀相關,然而Omicron大流行是近期的事,確診者如出現這些皮膚病變, 符合新冠肺炎症狀發生時序時,在排除其他病因後,即可考慮診斷為長新冠症狀的皮膚表現。
-
中國附醫攜國際生醫大廠 爭取黃金時間正確用藥
2022-08-04 07:56:10敗血症是急重症病人最容易致命的症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國際級生醫機構簽約合作,將共同投入「敗血症基因次世代定序(mNGS)研究計畫」,為醫師爭取更多搶救病人的黃金時間。
-
疫情下飲食失調症患者增加!這7大特徵你中了幾項?
2022-08-01 18:39:41根據統計,大約有3000萬的美國人,在一生中會罹患飲食失調症,尤其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這樣的風險更高。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這段期間,全國飲食失調協會 (NEDA) 接到尋求幫助的電話、短訊和電子郵件增加了58%。
-
金鐘天后楊潔玫分享養生料理 提倡健康飲食
2022-08-01 14:30:11演藝界知名金鐘獎天后楊潔玫,不只戲演得好,還練就一手精湛廚藝。7月31日受邀到新竹分享健康養生美食料理,透過簡單的料理步驟,就可以讓美食的健康條件大幅提升,讓大家一同享受美食、提倡健康生活。
-
主婦看過來!這8種蔬菜一定要煮熟 生吃營養大打折扣
2022-07-29 22:48:29大家都知道在飲食中加入各式各樣的蔬菜,對於身體健康至關重要,而不管是生的或煮熟的蔬菜,都能提供纖維和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例如鉀、葉酸和維生素A、C 和 E。
-
確診三陰性乳癌別慌!醫師曝術前化療合併免疫新趨勢
2022-11-28 16:13:11「超偶」歌手朱俐靜月初不敵乳癌病逝,消息傳不後,引發各界對於女性癌症頭號殺手「乳癌」的關注。國內研究發現,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為40至69歲,其中不乏未達公費乳房篩檢年齡的年輕女性,醫師呼籲女性朋友提高警覺,及早診斷和治療,即使是三陰性乳癌,若能早期治療,也有機會力拚達到近乎沒有癌症跡象的狀態。
-
體重破百肥胖傷身 縮胃曠腸搭飲食控制慢性病不藥而癒
2022-11-28 16:16:37炎炎夏日,穿著清涼不僅能減少身體的熱氣及汗水,愛美的男女還能藉機展露好身材,不過看著街上袒胸露背的年輕人,41歲的王姓男子卻對此景唉聲嘆氣!因為他的體重長年居高不下,飆升到133公斤、BMI值超過37,嘗試過各種減肥方式,卻都以復胖收場,最終透過以縮胃曠腸手術成功減去57公斤,歷經1年不復胖,才得以看著路人的好身材,微笑踏出輕盈步伐。
-
痔瘡讓人坐立難安!肛門靜脈血管不暢 七葉素幫你打通
2022-11-28 16:17:47現代人因工作型態常久站久坐、生活作息不正常、水分及青菜攝取量少或是愛吃辛辣等重口味食物,皆可能引發便秘,進而導致「痔瘡」找上門,讓人坐立難安!初期的痔瘡可以透過作息調整或藥物治療來緩解症狀,但若患者置之不理,使痔瘡惡化,恐需動手術醫治,因此建議患者遇到痔瘡應及早就醫處理。
-
成大醫院打造AI智能實驗室!24小時上機 加快治療速度
2022-07-27 22:01:51檢驗醫學在現代醫學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肩負臨床診斷效率和準確性的關鍵,尤其面對變化多端的感染症,更需要以最短時間協助臨床醫師確定致病原。而檢體從採集、運送至實驗室,到培養、細菌鑑定、完成抗微生物製劑感受性試驗及發出完整報告的微生物檢驗流程,是一連串複雜又費時的流程。為大幅提升檢驗效能,加快黃金治療速度,成大醫院引進了具備24小時上機優勢的「微生物檢驗自動化設備與影像掃描系統」,於7月架設完成,預計9月正式上線。
-
睡覺不關燈小心變胖?研究:燈光影響睡眠 慢性病纏身
2022-07-27 21:57:53最近有1項新的研究發現,讓臥室保持黑暗不僅可以幫助您睡個好覺,而且可以顯著降低出現3大健康問題的機率。與夜間未接觸任何燈光的成年人相比,使用夜燈或將電視、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留在房間內的老年男性和女性,更容易有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問題,研究刊登在《睡眠雜誌》(sleep)上。
-
白內障非老人專利!醫:這幾類人是白內障高風險族群
2022-07-27 21:54:13隨著年齡增長,水晶體會逐漸退化,白內障患者以長者居多,但高度近視也是危險因子之一,再加上現代人脫離不了3C產品,因此在臨床上罹患白內障的患者年齡出現下降的趨勢。目前人工水晶體功能眾多,卻始終無法解決散光問題,十分苦惱,但7月起將引進全焦段抗散光多功能水晶體,有散光的白內障患者可一併解決,重獲美麗新視野。
-
抗身體發炎該怎麼吃?專家建議補充這6種食物有幫助
2022-07-27 21:58:11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有些人的發炎症狀會增加,包括疼痛、發紅、腫脹和熱敏感等;如果是較高的環境溫度,再加上濕度的話,更會直接增加身體的熱度和腫脹狀況。若在飲食中添加更多含有強大抗氧化番茄紅素的食物,不僅可以緩解發炎,還可以促進心臟健康和長壽,並降低患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
-
日頭赤炎炎 夏日高溫小心曬出皮膚癌
2022-07-26 21:48:56連日高溫、熱浪來襲,經常暴露在陽光下,小心皮膚癌上身。嘉義長庚醫師指出,60多歲的陳太太,右臉頰上出現黑色的斑點,原本不以為意,後來這顆痣越變越大,後經皮膚科醫師詳細檢查診斷後,證實罹患皮膚癌,經開刀切除,幸運未再復發,也未留下難看的疤痕。
-
WHO列猴痘公衛緊急事件 疾管署提醒3注意事項
2022-07-25 21:40:32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3日宣布猴痘為全球公衛緊急事件,疾管署長周志浩今天(25)在疫情記者會上,說明3點預防注意事項,並針對傳播對象、旅遊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等狀況進行說明。
-
暑假怎麼瘦身? 控制飲食、運動減重不二法門
2022-07-25 18:12:44受疫情影響,學校施行遠距教學,17歲男孩丁丁(化名)宅在家、吃的多、動的少,加上媽媽廚藝佳,體重逐漸增加,體檢時發現肝功能指數異常。嘉義基督教醫院透過減重門診,經過四個多月,幫丁丁成功減重11公斤,肝功能指數也逐漸下降,身材也顯得結實。嘉基建議,疫情稍緩趁暑假減重,邀父母參與能增加兒青減重的成功率,讓身體維持最佳健康狀態。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