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 大陸升息降通膨 恐難以奏效

【新唐人2011年1月7日訊】中國人民銀行近日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再貼現率,試圖控制通貨膨脹,不過經濟學家認為恐怕難以奏效。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12月25日宣佈升息,將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26日又悄悄公告,將再貼現率由1.80%上調至2.25%,央行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也同步調升,其中,1年期再貸款利率由3.33%調高至3.85%,兩項利率調整都是近兩年來首次。

台灣經濟研究院第6所所長楊家彥表示,中國央行升息1碼表示大陸通貨膨脹疑慮更加升高,多次上調存准率的作法仍不足澆熄通脹的壓力,只好祭出升息因應。通脹最難控制在於預期心理,一旦民眾預期物價上漲,場面很難控制。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表示,扭曲的利率必然導致價格的扭曲,2011年上半年通脹形勢依然嚴竣,而且此次加息後並沒有改變負利率的狀況,因此加息的空間依然存在。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王慶預計,2011年上半年中國還將加息兩到三次,國內外專家預測會再加息0.75個百分點左右。

由於通貨膨脹嚴重,加息0.25個百分點後,中國仍舊是陷於負利率的困境,升息的節奏遠遠跟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對老百姓來說,通貨膨脹代表生活成本增加,食品支出佔大陸中低收入家庭總支出的40%~50%,食品價格上漲使大陸人民生活成本上升。

此外,近2萬億美元的家庭存款的回報率也開始變為負值,按照一年期定存利率為2.5%,而11月的CPI同比增長已高達5.1%來計算,目前的負利率水準已高達2.6%,也即每年中國的家庭存款約有520億美元被通貨膨脹吃掉。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清溪:“現在貨幣數量跟物價關係,已經沒有像過去那麼直接,絕大部分貨幣的交換並不是用來當作物品交易的仲介工具,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九貨幣的交換,在新興國家都是這樣,它事實上是在於炒作股票或買賣期貨這種金錢遊戲為主,所以要用貨幣供給減少來抑制物價,現在是比較困難,在中國,特別是它在行政和市場獨佔力量相對大的情況下,我對於人民銀行想要提高利息降低物價,我是比較質疑的。”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大學管理學謝田教授則表示,在中國,很多貸款是政策性貸款,這也就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麼多次貸款也沒見減少多少的原因之一。央行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貨幣供給,抑制通貨膨脹,但具體有甚麼作用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但是從中國央行去年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表現來看,對於抑制通貨膨脹並沒有真正產生作用。

新唐人電視鄭浩、林佩縝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