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外媒:中國擴大內需應減稅先行

【新唐人2011年12月28日訊】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經濟,由於通貨膨脹和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加上世界經濟形勢影響,迫使中共不斷喊出「擴大內需」的口號。外媒指出,中國「擴大內需」首先應從減稅開始。

12月26號,《路透社》發表「中國擴大內需應減稅先行」 文章。文章認為,「降低增值稅名義稅率,同時取消各種稅收優惠,對擴大內需,提振消費更具長期性﹔而將商品的價內稅改為價外稅,引導產業結構調整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據中國財政部資料顯示,1-9月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71,292.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4%。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同比分別增長了18.7%、24.0%、35.8%和34.4%。

但是,另一面,私人消費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在過去十年從45%降到現在的33%的。相比之下,在大多數經濟體,包括中國的一些東亞鄰國,私人消費佔到GDP的50%左右,個人消費在美國GDP中的比重高達70%。

「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認為,中國國有資產幾乎佔了國家生產性財富的四分之三,在過去30年裡,資產價值增長的大部分都進了國庫。對大部分公民而言,工資增長的速度遠遠慢於國內生產總值。難怪國內消費不能隨GDP相應增長。

陳志武指出:不能還賦予民,不能將財政盈餘通過減稅和退稅轉給家庭,那麼,政府以投資為基礎的刺激計劃,至多只能短暫的促進經濟增長。

可是,中國稅負之高,不僅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水準,還影響了企業發展。

日前,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在論壇上表示,在增值稅率不降低、小型企業的稅收不降的情況下,如果加強現在的手段法制化的話,對一些民營製造業、小型企業,包括一些服務業,是一個很嚴重的打擊,90%的企業不偷稅、漏稅肯定會倒閉。

不過,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認為,稅改如果不能突破最大的既得利益階層——各級權力部門的阻力,就難進一步往前。她指出,近十年財政收入大幅增長,主要緣於兩大原因:政府從公共服務型政府向投資型政府轉型﹔公務員隊伍越來越龐大。要減稅負,降低公務員數量是基本前提。

但葉檀對減稅並不樂觀。英國《金融時報》轉載了葉檀的評論,文章指出,到現在為止,沒有手段阻止市場權力部門的無度擴張。而地方政府、權力部門受不到社會輿論監督,必然無度膨脹。

但《路透社》文章透露:中共一直隱瞞消費者現行的價內稅政策。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以汽車舉例,「比如100萬元的車,4公升以上的發動機排量的車有消費稅40%,現在這個稅是在價內徵收,消費者不知道交40萬的稅。廠家知道,國家知道,但是消費者不知道。如果改成價外稅,很多人可能就不買了。」

經濟時政評論家草庵指出:中共政府一直強調所謂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政策」,就是中共政府還是以維護少數人的利益,而不是以公平為主。所以,只有讓中共下臺,解決中共這個獨裁政權,中國百姓才能夠生活在一個幸福、和平、安定的環境。

新唐人記者宋風、王明宇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