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奧巴馬對華貿易政策趨硬

【新唐人2012年1月29日訊】【新聞週刊】(305)奧巴馬對華貿易政策趨硬:奧巴馬若連任,中美關係將進入新的階段。

一、焦點話題

奧巴馬國情諮文 對華貿易政策趨硬

1月2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大選前最後一次國情諮文,涵蓋內政、外交等一系列重大議題。在談到經濟問題時,他五次提到中國。奧巴馬宣佈,將設立新的貿易執法部門,調查中國等國家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海內外人士評論,在大選之際,奧巴馬對華貿易姿態明顯趨向強硬。如果奧巴馬連任成功,中美關係將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奧巴馬的國情諮文重點在振興美國經濟。他承諾要在重振製造業、創造就業、增加出口、提高向富人徵稅和提倡公平經濟等方面採取行動。通過這份國情諮文,奧巴馬為其競選連任定下基調。

在報告中,奧巴馬五次提到中國,都與經濟有關,態度明顯趨於強硬。

奧巴馬:「我們不可能收回所有轉移到國外去的的工作,但現在在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做生意代價越來越高,同時美國的生產能力則越來越強。」

奧巴馬批評中國的補貼貿易,對美國產品的侵權和盜版。他表示將成立專門貿易執法部門,調查中國等國家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並阻止「贗品」或不安全產品進入美國。

奧巴馬:「當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按規則行事時,我不會袖手旁觀,我們提出的針對中國的貿易案幾乎是上屆政府的兩倍,這樣做收到了效果。」

奧巴馬談到,對中國輪胎的反傾銷調查,阻止了蜂擁而來的中國輪胎,使一千多名美國人得以工作。他承諾,不會把風能、太陽能和電池等高科技能源行業拱手讓給中國或德國。

日本共同社分析認為,競選連任可能是奧巴馬對中國措辭強硬的重要原因。競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馬薩諸塞州州長羅姆尼聲稱:「騙子應該取締,中國是其中最糟糕的例子。」他明確表示,一旦當選就會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學教授皮特.莫里希對BBC表示,奧巴馬沒有履行競選時的承諾,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採取措施。美國貿易代表有責任在貿易方面執法,奧巴馬總統不過是將現有部門改頭換面,好給外界一個印象,以為他在對華問題上態度強硬。

時政評論家伍凡認為,奧巴馬提出的重振經濟的方案,改變了過去美國經濟朝金融服務業發展的思路。

伍凡:「按照奧巴馬的要求,加強實體經濟,增加清潔的能源生產,並且減少金融服務業這種不正常利潤的經濟模式,按奧巴馬的說法,可以增加60萬到100萬工人的就業率。中美兩國今後,在奧巴馬繼續得到連任的機會之後,中美的關係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跟他第一年出任的時候的中美完全不一樣了。」

目前,中美兩國在經濟貿易、人民幣匯率、遏制伊朗和朝鮮核項目、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和中國人權等方面都存在著分歧。在總統大選中,對華政策問題也尤為突出。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奧巴馬顯然第一大要務是振興美國經濟,關鍵是要製造就業,美國的製造業必須振興起來。現在面臨一個很重要的挑戰,就是如何應對中國的競爭。他通過貿易保護主義一些措施,同時在自由公平競爭的情況下,對中國的保護主義進行施壓。」

隨著中國通貨膨脹、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出口和製造業萎縮,奧巴馬表示,現在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昂貴。北京經濟學家馮興元表示,2012年人民幣匯率會在提升中雙向波動。

馮興元:「中國的人民幣由於通貨膨脹這麼高,它本身就應該也有貶值的趨向,但是國際政治上它有這種要求升值的壓力,這兩種不同方向的合力,我估計人民幣還是會有所提升的。」

中共的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牛新春認為,奧巴馬國情諮文煽動了燃燒正旺的美國民族主義情緒。牛在博客中寫到:「這將引起美國對中國挑戰的更大恐懼。(奧巴馬)他這樣做,完全是為了讓美國人有一種四面楚歌的緊迫感。」

「中國社科院美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肖煉則表示,奧巴馬對中國的政策已發生重大變化,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轉移,美中貿易等摩擦和紛爭會比以前更多。

時事評論員蘭述認為,外交是內政在國際上的延續,美中關係只會越來越趨向對抗。

蘭述:「只要北京的政治制度不改變,只要中共它仍然當權,作為中國的一黨專制這麼一個極權國家,中美關係一定是走下坡路,它不可能因為某兩個領導人,他們想做一點表示,它就可以改善的,因為這兩個政治制度和這兩種最基本價值之間是完全對立的。」

當前的國際形勢已明確顯示,無論奧巴馬競選連任成功與否,美中關係都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新唐人記者曲明、蕭宇綜合報導。

二、港臺掃描

1. 民間初選獲勝 何俊仁倡公義參選特首

今年3月26日,香港將進行被稱為「小圈子」的選舉委員會投票,選出新一屆的行政長官選舉。泛民主派上月在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中取得佳績後,本月8日舉行行政長官初選,是民間首次透過一人一票選出代表參選特首的創舉。在資源短缺,僅有港幣50萬元活動費用和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全港有超過3萬人投票,遠遠出乎泛民的預料。泛民明知不可勝而仍然銳意參選特首,其意義如何,大家一起到香港看看。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和民主民生協進會前主席馮檢基,去年先後以不同方式宣佈正式參與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將要挑戰唐英年及梁振英等建制派參選人。何俊仁選擇在一家茶餐廳召開記者會,他以奶茶比喻市民的普遍喜好與價值,強調特首候選人應聆聽市民的心聲。

香港民主黨參選人何俊仁:「我希望這些候選人不要高高在上,不要只是向著有權勢的北京的最高領導,或者香港的大商家、大財團,來爭取他們的接受。……我的參與就是要確保任何的候選人是要面對市民。」

他其後公佈參選政綱,以「公義香港,理想生活,向霸權宣戰」作為競選口號。

香港民主黨參選人何俊仁:「今日的香港,政府無道,公義旁落,財團壟斷。為此,我們不得不向反民主的政治霸權宣戰,向貪得無厭的地產霸權宣戰,向壟斷市場、謀取暴利的專營事業、金融霸權宣戰。」

馮檢基則選擇在中環碼頭宣佈參選,影射香港繁榮的背後,還有基層及貧富懸殊等問題。他以"香港要公道"作為競選口號。

香港民協參選人馮檢基:「今天我站在香港的心臟地帶,中環,目的只有一個,我們要為香港討回公道。我們要為這些生活,為中環價值之下的香港人發聲,我宣佈參與香港2012年行政長官的選舉。」

二位參選人除了在街頭拉票宣傳,並分別在1月3日和7日進行了二場電視辯論。兩人都主張公平公義與社會道德,並表明與建制派參選人不同之處。

香港民主黨參選人何俊仁:「我們要看他們(建制派參選人)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有沒有基本的道德倫理和道德勇氣,講香港人的話甚至向權勢說不。」

香港民協參選人馮檢基:「大市場小政府這個要隨曾先生的下臺同時撕掉它,我們要的是先參與後退出,逐步逐步的將我們的產業擺上我們城市國際都會裏。」

在最後一場論壇,社民連和人民力量成員到場,抗議民主黨和民協參加小圈子選舉。其中人民力量更聲言動員幹擾泛民初選投票站。

1月8日,泛民主派舉行特首初選投票,兩位參選人一早在灣仔啟動初選,呼籲市民踴躍投票,抗衡小圈子選舉及爭取民主普選。

香港民主黨參選人何俊仁:「挑戰小圈子選舉這種反民主、不公義的制度,我們希望大家市民要爭取每個機會站出來,表達這種強烈的不滿。……要逼出民主,這是我們今次最重要的目標。」

香港民協參選人馮檢基:「越多人出來投票,可以告訴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聽,我們香港市民要求有普選特首。」

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到場支持。

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目前大家都很瞭解這是一個小圈子選舉,但是我本人認為有些參與總好過袖手旁觀,特別如果能夠引進一些民主的成份。

多個投票站都有不少市民排隊投票。社民連和人民力量成員也在一些投票站杯葛初選,抗議泛民參與小圈子選舉。

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可以拿著身份證到全港74個投票站選出心目中的人選,投票時間由上午的10點到晚上7點結束。

泛民初選籌委會當晚8點公佈結果,有3萬3千多人投票。

泛民初選籌委會召集人鄭宇碩:正式宣佈我們今年泛民特首初選得勝者是何俊仁議員。

勝出的何俊仁首先感謝市民出來投票,強調今次是泛民一個歷史性的成功,一旦正式競逐特首,二位建制派的參選人將無法再迴避政綱辯論。

香港民主黨參選人何俊仁:我強調一點,緊接而來的辯論是大是大非的辯論,牽扯到基本價值觀的辯論,牽扯到治港理念的辯論,牽扯到怎麼推動香港的民主、維護我們基本的人權自由、鞏固我們的法治、捍衛我們的高度自治、縮窄貧富懸殊、消除貧窮以及打擊霸權。

有學者認為,今次投票率遠超預期,反映市民希望一人一票選特首的願望。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相當的市民對這個小圈子選舉制度有反感,然後就參與了這個泛民的全民初選,藉著這個機會表達他們想每人一人可以有一票來決定行政長官的意願。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今次有一個意義就是說,確立一個機制,而這個機制證明瞭應該是可行的。

2. 民間初選獲勝 何俊仁倡公義參選特首

香港泛民主派特首初選後一個星期,台灣舉行總統大選,一千多萬人出來投票,與香港的局部選舉與小圈子選舉形成強烈的對比,對憧憬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港人打了一劑強心針。

三、中國聚焦

九評七年三退過億 2011年最重大事件

大紀元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已發表七年。七年來,因九評而引發的三退大潮席捲中國,至今已有1.1億中國民眾聲明三退。這一大規模的民眾精神覺醒運動,獲得了西方政要、海內外各界人士的稱讚、聲援與慶賀。前俄羅斯總統普京首席經濟顧問安德烈.伊拉里奧諾夫認為,三退過億是2011年最重要三大事件之一。

普京前首席經濟顧問安德烈.伊拉里奧諾夫,在莫斯科回聲電臺2012年元旦節目中,談到「2011年全球10大事件」時指出,上億中國民眾公開聲明退出中共黨、團、隊組織,是2011年世界最重要的三大事件之一。

伊拉里奧諾夫:「現在談談世界上發生的事件,有三件事,我們認為非常重要。一個是備受關注的『阿拉伯之春』;那麼,還有兩件事情:其中之一是具有巨大影響的歐洲危機;還有就是中國的退黨大潮。」

伊拉里奧諾夫指出,鑒於退黨大潮的規模、中國本身的重要性,以及退黨運動的公民性質和對民眾心靈自由的解脫意義,他認為,這一事件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

伊拉里奧諾夫:「目前已有一億多中國民眾退出了中國共產黨。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七年前,2004年的時候出版了《九評共產黨》一書,這本書推動了中國民眾退出中共和一切與中共有關連的附屬組織。」

20年前蘇聯共產黨解體,解體前也發生了大規模的退黨運動。當年有420萬黨員退黨,佔當時蘇共黨員人數的20%。旅美中國學者程曉農指出,當時蘇聯人民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已經崩潰。

程曉農:「在戈爾巴喬夫時代,就已經有幾百萬人退黨,當時在蘇聯是出現了一個退黨潮的。在這種情況下,戈爾巴喬夫不得不加快政治改革,因為他知道如果再不改革,這樣一個被民眾唾棄的黨,它會很快的流失更多的黨員,這個黨最後都無法存在,因為退黨而亡。所以,蘇共的亡黨,應該講更早是在退黨的時候開始的。」

歐洲議會副主席愛德華.麥克米蘭斯考特一直支持中國民眾的退黨運動。

麥克米蘭斯考特:「我幾年前就讀過《九評》,這本書很重要,我覺的從中國內部發出批評的聲音是極為重要的。對此我很樂觀,我確信中國很快就會成為一個自由的國家了。」

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主席魏京生認為,退黨運動給了所有的人一個徹底洗淨自己的機會,從良心上和共產黨劃清界限。

魏京生:“它代表了中國老百姓普遍的一種情緒,你不管它是秘密的退黨還是公開的退黨,總而言之代表是人們心裡想的,是唾棄這個共產黨。現在人們普遍覺醒了,在下一步我覺得就是中國真正開始轉型、開始根本性變化的時候。」

法廣前中文部主任、前新華社資深記者吳葆璋指出,從蘇聯、東歐共產黨垮臺到阿拉伯春天,「三退」大潮也是在全世界持續反對專制獨裁、追求自由民主的大氣候中產生的。

吳葆璋:「這是本世紀劃時代的歷史事件,它標誌著中國人對共產主義這種意識形態和它的實踐的反思和醒悟,勇敢的站出來,拒絕為最後一個共產帝國殉葬。」

2011年8月,三退人數突破一億,許多美國、加拿大國會議員、香港立法會議員、台灣立委等多國政要,紛紛發賀信或參加活動。《全球退黨服務中心》主席易蓉表示,《九評》引發的退黨潮,讓人們看到了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解體中共的希望。

易蓉:「一億人『三退』的確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不僅是對中國,它對世界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中國是最後一個最大的共產極權國家,一個沒有共產黨的中國,對於世界和平是非常之重要的,它會改變世界的格局。所以說是2011年一個非常重大的新聞。而且它會在不遠的將來會影響更大。」

2004年11月19號,《大紀元時報》發表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第一次徹底剖析了中共的暴力謊言、反自然、反人性的邪惡本質,由此引發三退大潮。在《大紀元退黨網站》上公開聲明退出中共黨、團、隊的「三退」人數與日俱增,2005年4月21號突破100萬;2006年4月25號突破1000萬;2011年8月7號突破一億;並以每天近6萬人速度遞增。

四、新聞週刊304期大事件

春晚大陸惡評 神韻海外熱演

中國新年,大陸的《央視》春晚惡評如潮。網友暴料,大年初一,天都亮了,年都過了,觀眾的罵聲還沒停。春晚恰逢30,卻敗到家,不僅歌手走調,魔術穿幫,而且低俗無聊,特別是在央視號稱陣容革新的節目播出後,只見「坑爹」滿天飛,惡評聲浪衝上最高點。不論是大陸微博或是海外推特,看不下去的網友,等不及曲終人散,就邊罵邊發帖,有不少網友直言:「春晚已死」!而海外,正在北美熱演的神韻藝術團受到熱烈歡迎,票房不斷報出熱賣、爆滿、一票難求的好消息。看完神韻從劇場走出來的觀眾,個個笑容燦爛,許多人主動找到媒體表達對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讚歎和無與倫比的美的享受。大陸民眾破網表達對神韻現場演出的嚮往,期待神韻早日在大陸公演。

美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長加快

美國商務部週五發佈消息,美國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達2.8%。雖然低於專家預期的3%,但比第三季度的1.8%增長了一個百分點。這是2010年第二季度以來最好表現。美國經濟增長在過去的18月裡逐漸加快,消費者開支持續,就業機會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加,價格上漲有所緩解,企業已經在補充庫存,以應對未來需求。另外,作為美國的支柱產業的汽車製造業復甦明顯。美國交通部長瑞.拉胡(Ray LaHood)表示,三大汽車公司市場佔有率都在上昇,都在快速增加工人班次,這是1988年來第一次。

中共當局再次開槍鎮壓藏民抗議活動

1月23、24日,四川省藏區甘孜州爐霍縣爆發自2008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藏人抗議活動,數千名藏人參加。當局出動武警和防爆警察向示威者開槍鎮壓。在與爐霍縣相鄰的色達縣,藏人和警察也發生了流血衝突。武裝鎮壓持續了三天,當地通訊被切斷,不完全統計,已造成至少十幾人死亡,數十人受傷。中共統戰部官員把暴力衝突源頭指向達賴喇嘛。1月27號下午,近百名紐約及新澤西西藏婦女協會成員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大樓前,抗議中共新一輪對藏人的殺戮,呼籲聯合國和國際社會正視西藏人民的苦難,避免更多無辜的人失去生命。

中共太子黨頻揭中共老底

最近,中國太子黨頻繁揭中共老底,顯示中共內鬥加劇。1月25號,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長子胡德平在新浪微博中揭秘:中共官員96%都貪汙、包二奶;中共所有的媒體都充滿謊言。他奉勸一些人不要過於迷戀權力,並警告,卡紮菲滿臉鮮血被打死還歷歷在目……」。又據《悉尼晨峰報》報導,中國新年前夕,劉少奇之子、中共總後勤部政委劉源在對600名軍官講話時聲稱,「腐敗」在軍隊中已經根深蒂固,威脅到了軍隊和中共的生存。一名知情人士轉述劉源的話,說:「無論一個人的職位有多高,或後臺有多硬,我都不會善罷甘休。」

南蘇丹停止石油生產

1月28日,南蘇丹宣佈停止全國所有石油生產。分割前的蘇丹每年生產原油50萬桶,去年從蘇丹獨立出來的南蘇丹其中的原油產量佔了四分之三,但南蘇丹外銷石油必須通過蘇丹境內的油管運送才能到達港口。兩國在石油過境費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由於前一天兩國總統的談判破裂,因此南蘇丹宣佈石油停產。

五、白宮報導

白宮周話

本周,奧巴馬總統發表了重要的國情咨文演說,歡迎波士頓棕熊冰球隊訪問白宮。總統還開始了他的全美愛荷華州,亞利桑那州,拉斯維加斯,和科羅拉多州的訪問。下面請看這周的白宮周話。

1月20星期五 奧巴馬總統和他高級顧問一起討論如何起草總統星期二的國情咨文,這個演說體現了總統對今後國家發展方向,政策走向和解決國家面臨的各種重大問題的具體思路。

1月23日星期一 總統歡迎波士頓棕熊冰球隊訪問白宮,祝賀他們取得2011年斯坦利杯冠軍並表彰他們對慈善事業的貢獻。

1月24日星期二 總統發表了國情咨文演說,演說中心是關注當今的問題,我們建立這樣的經濟,努力工作和負責任的人得到應有的回報。我們的聯盟越來越強,作為總統我今後會與在座的每個人竭誠合作,

1月25日星期三 總統開始全美五州行,首先參觀了愛荷華州有35年歷史的輸送機製造廠,然後訪問了亞利桑那州的英特爾公司。

1月26日星期四,奧巴馬在拉斯維加斯的UPS公司講話,還在丹佛訪問了巴克利空軍基地。

在華盛頓,白宮正忙於用新的途徑和民眾溝通,鼓勵對總統國情咨文演講提出問題與總統資深顧問互動,還舉辦了研討會等聽取民眾心聲。

新唐人記者金慧真美國首都華盛頓報導。

六、休閒一刻

征服世界7高峰 美國少年破紀錄

當普通少年在忙著拆聖誕禮物、參加聖誕派對的時候,美國加州一名15歲少年羅梅洛(Jordan Romero)在去年聖誕節前夕,成功登上南極近5千公尺高的文森峰(Vinson Massif),不但完成個人攀登全球七大洲最高峰的目標,同時也成為史上完成攀登7大洲最高峰最年輕的冒險家。新年過後,他回到故鄉,美國康州,談自己的冒險經歷。

南極的夏季是日不落的永晝,羅梅洛和父親、繼母組成的登山隊,從21號起開始攀登文森峰,就在聖誕節前夕登頂成功。至此,羅梅洛完成了征服世界7大洲7大高峰的目標,並以1歲之差,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英國阿特金森(George Atkinson)的紀錄。

南極最高峰文森峰(Vinson Massif),海拔4897米,是南極大陸埃爾沃斯山脈的主峰。羅梅洛形容山頂環境惡劣,風速每小時17英里,溫度更達到零下32攝氏度(零下25華氏度)。

羅梅洛:「成功登頂那一刻真的太神奇了,但天氣非常冷,還好我們穿著羽絨服,感覺還好。我希望山頂不要那麼冷,這樣我就可以好好享受山上美麗的雪景。」

羅梅洛9歲就讀小學時,學校張貼的一張有關7大高峰的海報,引發了他對攀登高山的興趣,就在他全家安排到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扎羅山」(Mt Kilimanjaro)的一趟登山旅行中,他實現了第一個夢想,那一年他剛滿10歲。之後,他的家庭設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幫助羅梅洛成為7大峰的最年輕登山者。2007年4月,羅梅洛登上澳洲境內最高的哥斯高山(Mt Kosciuszko),11月登上歐洲的厄爾布魯斯峰(Mt Elbrus), 2008年6月,11歲時挑戰北美馬金利山(Mt McKinley)成功。最令人驚訝的是,羅梅洛居然在13歲時,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亞洲的珠穆朗瑪峰,幾個月後則登上大洋洲的查亞峰(Carstensz Pyramid)。加上最近南極洲最高峰文森峰(Vinson Massif)的成功登頂,羅梅洛成為登上世界7大洲最高峰最年輕的紀錄保持者。羅梅洛把完成7大洲高峰的壯舉歸功於他的父母。

羅梅洛:「不只是我成功登上7大洲最高峰,我的父親和繼母也完成了,這個成就是我們這個團隊一起協力完成的。」

完成全球7大高峰的壯舉,不僅僅是羅梅洛個人的成就,也是對當今美國青少年的重要啟示,那就是追求戶外陽光、健康的生活態度。為了達成目標,羅梅洛有兩年不碰可樂等含糖飲料,不沉迷於電視劇和網路遊戲。現在,他還激勵同齡人,如何設定目標並努力的實現它。羅梅洛雖然完成登頂7大峰的目標,但15歲的他非常瞭解自己的能耐,他將不會再去挑戰那14座超過8000米的高山,目前他最想做的,是先完成高中學業,將來有機會再到南極滑雪,宣揚他設定人生目標,然後努力完成並充分享受戶外生活的理念。

新唐人記者賴瑞、田振宇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