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風箏比賽 結合體能和藝術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5月15日訊】風箏是一項結合體能和藝術傳統民俗活動,雲林縣每年一度的風箏比賽,今年以在地的農漁特產為主題,吸引七個團隊近百名的師生報名參加,一起來看看。

    一條條的魚、一串串的水果, 一聲令下,紛紛往天空飛去。

    參賽學童:「我放的風箏能飛那麼高,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所以很開心能放那麼高。」

    參賽學童:「我拉著風箏一直跑的時候會覺得很累,可是也會覺得辛苦是有代價的。」

    風箏要飛的又高又穩定,還要飛姿優美,色彩亮麗,造型有創意,才能獲得裁判的青睞。其中以長達幾十公尺的多節大風箏難度最高。

    忠孝國小教導主任 陳健平:「我們在製作過程中,一隻多 大的風箏至少都要一個月以上,因為它包括它的間距,還有它的上色,還有它的燒邊,以後還要再做調整,還要再做飛行。」

    風箏可以結合體能與藝術,在製作和升放的過程中,更需要團隊的合作與默契。

    頂湖國小教師 趙混本:「藉由我們推展放風箏,讓孩子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個學習過程中,它們的團隊合作,還有學到責任感。」

    雲林縣風箏委員會總幹事 許宏男:「比賽狀況的一個跑放,還有控制風箏,其實這一部份是一個很好的身心協調的一個運動。」

    比賽結果,由成龍國小拿下團體組冠軍,藉由活動除了讓參賽者互相觀摩學習,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一起來放風箏。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月秀 台灣雲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