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餘震不斷 居民無法返家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11月12日訊】緬甸北部週日(11號)發生芮氏規模6.8 的地震,造成佛塔、礦坑、橋樑嚴重倒塌,今天凌晨又再度發生規模5.6的餘震,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至少13個人不幸死亡,40多人受傷,為了逃避接連發生的餘震,許多緬甸居民都不敢回家。
星期日緬甸中部發生強烈地震 ,至少有四棟緬甸社會機構企業的建築物居民都不敢回家睡覺。他們都搬到附近小學的一個臨時營地。
地震發生在靠近該國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的附近,至少有6人死亡。預測死亡總人數很可能繼續上升,因為伊洛瓦底江大橋部分榻陷,有幾名工人失蹤。
這場6.8級的地震,發生在週日上午07時41分(0111 GMT)發生在曼德勒西北部稅布(Shwebo)鎮附近,之後在一天之內又連續發生好幾起餘震,其中有兩次餘震的規模都達到5以上,甚至到週一(12號)凌晨,美國地質調查所又再度偵測到一起規模5.6的餘震。
世界最大之磚造佛塔「明宮佛塔」頂部地震後造成裂縫。明宮佛塔本身也遭到嚴重破壞。
新唐人亞太電視 江子揚 編譯
相關新聞
-
強震登朝鮮日報頭條 加拿大網紅:大家都好冷靜
2024-04-05 12:49:56花蓮強震,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住在台灣的加拿大網紅,表示台灣人地震當下都好冷靜,與外國人截然不同。台灣地震也受到韓國民眾關注,而婦產科護士在地震當下,挺身保護嬰兒的畫面,也登上《朝鮮日報》的大頭條。
-
自921後最大強震 氣象署:未來3天恐有7.0餘震
2024-04-03 12:48:05今天早上7點58分,花蓮外海外海發生規模7.2強震,深度15.5公里,後續餘震不斷,這次地震也是921大地震,25年以來的一個最大地震,全台有感,氣象署也提醒,未來3、4天內可能還會有7.0餘震。
-
緬甸軍事鎮壓最年輕受害者 7歲女童家中被射殺
2021-03-24 21:18:26緬甸民眾連續多周上街示威,抗議軍政府政變,軍方以實彈鎮壓示威。週二在曼德勒,一名7歲女童於家中被軍方射殺,成為最年輕的受害死亡者。
-
美、日、韓外媒前進災區 CNN讚台灣民眾已回歸日常
2024-04-05 20:30:51花蓮強震引起國際關注,包括美國,日本、韓國等多家國際媒體,立刻從日本、北京、香港飛來台灣,前進災區進行連線報導。CNN記者也讚嘆,除了特定災區外,花蓮民眾生活已回歸日常。
-
強震意外搖出「國家級邊緣人」?氣象局釋疑
2020-12-11 21:35:42歡迎收看今天的好樣Formosa。從10日晚間到11日清晨,宜蘭一夜連4震,兩起地震規模都破5,很多民眾都被手機國家級警報驚醒,不過桃園和新竹的民眾,手機卻十分安靜,當地網友自嘲成了「國家級邊緣人」嗎?氣象局解釋,由於這次地震深度影響到電腦判斷,加上只有十幾秒的時間,因此距離震央較遠的桃竹雖然震度四級,但第一時間電腦判斷略過,的確沒有發送警報。
-
緬甸實彈鎮壓 UN特使:一天38人死亡
2021-03-04 07:39:08歡迎回來,帶您關心緬甸局勢,昨天持續有大量的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根據路透社報導,緬甸警方在蒙育瓦、曼德勒、仰光等多個城市,開槍射擊示威民眾,聯合國緬甸事務特使 柏其納表示,共有38人喪生,是緬甸軍方上月發動政變後「最血腥」的一天。目前,至少6名記者遭逮捕起訴。2月28號,天主教仰光總教區主教在推特發文指出,教會修女唐格跪在緬甸警方面前,哭求警方不要逮捕示威者,因為唐格的努力,至少100名緬甸示威民眾逃出抓捕,他形容,今天緬甸的主要城市,有如當年六四天安門。
-
今年首震規模6.0全台有感 3天內恐有規模4餘震
2022-01-03 21:08:17火線新聞馬上帶您關心,傍晚發生的2022年,第一起地震,台灣在傍晚5點46分,東部外海發生規模6.0的地震,全台有感,北部劇烈搖晃,包括宜蘭、台北、新北最大震度都來到4級,中央氣象局提醒,未來三天,不排除有四到五級的餘震,不過由於這個地區很破碎,預估餘震的規模不會太大。
-
宜蘭一分鐘雙震規模6.5 不排除3天內再震
2021-10-25 08:34:34除了今早凌晨地牛翻身,昨天(24日)下午1點11分,宜蘭南澳發生芮氏規模6.5地震,深度66.8公里,一分鐘之後,又發生規模5.4地震。地震中心表示,兩次地震屬於隱沒帶地震,是這個地區30年來發生的最大地震,不排除三天內還會有四級以上餘震。
-
東南部外海規模5.8地震 未來3天恐有規模4以上餘震
2021-03-02 20:09:09新聞一開始,先帶您看到,台灣今天(2日)下午5點23分,發生芮氏規模5.8地震,震央位於台灣東南部海域,深度31.2公里,最大震度屏東縣、台東縣4級。中央氣象局表示,這起震央在歐亞大陸板塊上,且規模較大,可說是「非常少見」,未來3天不排除還會有規模4以上的餘震發生。
-
15:45花蓮外海規模5.8地震 蘇花公路再坍方
2024-05-10 20:22:02新聞首先看到,台灣花蓮近海,今天10日上午連3起顯著有感地震,下午15點45分發生芮氏規模5.8地震。氣象署表示,這是0403地震的餘震,深度為10公里,地震當下幾乎全台各縣市都出現明顯搖晃,宜蘭花蓮震度最大達到4級,國家警報大響;台北市最大震度到2級,台北捷運因應地震,全線列車慢速行駛;台中捷運也一度降速行駛。花蓮蘇花公路崇德路段旁的大清水山,再度出現坍方,目前沒有傳出人員傷亡或影響交通。
-
緬甸死亡人數破千 USGS估逾10萬人死亡
2025-03-29 20:13:56緬甸昨天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緬甸軍政府今天對外表示,死亡人數已經超過1千人。美國地質調查所更預估,這場地震造成10萬人死亡的可能性,超過三成。
-
花蓮5分鐘連3震 氣象署︰震央不排除再往北移
2024-05-10 12:33:44新聞開始先來看到,花蓮縣近海今天上午9點半的5分鐘內連續發生3起地震,芮氏規模從4.1到5.1。其中,規模5.1的地震,地震深度10公里,最大震度花蓮4級。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表示,這是403地震的餘震,目前應力還是在南北調整當中,因此震央也不排除還會再往北移動,預期餘震還會持續三到六個月,期間還是有機會出現規模較大的餘震。截至今天上午,403地震後大約有1千4百次餘震,其中顯著有感地震有352起,規模大於6以上的有5起。
-
花蓮一夜9震 氣象局不排除進入活躍期
2021-08-07 21:09:54花蓮富里鄉週五(6日)晚間,發生規模5.4的地震,接著在1個半小時內,又發生8次餘震,其中有6次震度都達到4級,一共造成9戶民宅受損。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地震頻率已超過平均值,不排除台灣東部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
-
花蓮傍晚逾10起地震 氣象署疾呼別往山區活動
2024-04-22 20:16:38新聞一開始帶您關心,花蓮壽豐地牛翻身,今天下午從5點08分開始,花蓮發生連續多起地震,多為淺層地震。其中,5點08分地震規模到達5.5,最大震度來到4級,雙北搖晃明顯。之後兩小時內陸續再發生18次地震。中央氣象署今天說明,這些地震仍然是花蓮0403地震的餘震,累積目前已經超過930起,地震趨勢從海上逐漸靠近陸上,數量減少,同時也提醒,明天天氣受鋒面影響降雨,山區土石鬆軟,可能因為地震狀況會更危險,非必要盡量不往山區活動。
-
花蓮整夜震不停 氣象署:能量分次釋放 規模減小
2024-04-23 20:15:13新聞開始先來關心,今天清晨至今,超過上百次大小地震,其中最大是發生在清晨2點32分的規模6.3地震,花蓮縣政府已經宣布,今天停班停課一天,氣象署說,這波地震都是屬於403花蓮地震的餘震,可能會持續半年至1年。
-
深夜又兩起規模逾5地震 福衛五號公布東部地貌
2024-04-05 19:56:35歡迎回來。花蓮7.2強震後餘震不斷,昨天深夜兩波規模5.0以上的地震,雙北也相當有感,許多民眾擔憂未來可能出現更大餘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餘震的規模跟頻率都在減少。但週末又有鋒面報到,仍要呼籲民眾避開危險區。
-
13小時連震13次 氣象局: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2020-12-11 20:49:38再來看到,昨天晚間九點19分,宜蘭東方海域,發生規模6.7的地震,幾乎全台有感,之後又接連發生3起規模4以上的餘震,讓不少人從睡夢中驚醒,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未來不排除,會再有規模4.0以上的餘震發生,但由於這回,屬於隱沒板塊內部型地震,能量衰減很快,因此氣象局研判,要發生規模較大的餘震,機率不高。
-
幫助花蓮賑災!彰化車行業者「餘震捐百元」
2024-04-26 07:36:49花蓮餘震不斷,彰化花壇鄉一家中古車行,為了幫助花蓮災民,老闆率先捐出三萬元賑災,同時也宣布,從24日開始一直到4月30日,只要是氣象署公佈的,每發生一起餘震,公司就捐出100元,員工捐50元,採取自由樂捐,希望讓花蓮早日恢復生機。
-
凌晨花蓮近海多起餘震 最大規模5.3雙北有感
2024-04-05 07:02:53早安新唐人先來看到,花蓮7.2強震後餘震不斷,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花蓮縣政府北北東方19.1公里,花蓮縣近海處,今天(5日)凌晨2點35分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地震深度31.2公里,最大震度花蓮、宜蘭縣4級。截至5日清晨6點06分為止,累計餘震數達476次。氣象署表示,有感餘震也在穩定減少中,但還是提醒民眾不應因餘震減緩而掉以輕心。
-
地震時先開門是錯的!總統提醒掌握3步驟保命
2024-04-23 19:10:22這兩天餘震不斷,不少人認為地震發生時要先去開門,再趕快躲起來,但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正確觀念其實是要立刻採取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內政部先前說明,因為地震發生時,許多家具可能會傾倒,物品掉落、移位或翻覆,造成人被砸傷或壓住,所以強震來襲時,千萬不要四處奔跑。總統蔡英文也在社群平台發文提醒,「地震發生時,不要慌張,掌握『趴下、掩護、穩住』的原則,避免頭頸受傷,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