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執政黨大勝 左右共治機會上升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9月23日訊】繼續來看到,德國總理梅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黨與基督教社會聯盟保守派集團,在星期天的國會大選中,取得勝利,不過由於同屬執政聯盟的自由民主黨得票率沒有超過百分之五的門檻,使德國組成左右共治「大聯合政府」的可能性升高。因此,雖然梅克爾三連霸總理,但面臨的挑戰,將更加嚴峻。
星期一(23號),德國各大傳媒都以總理梅克爾做為封面人物進行報導,《柏林早報》(Berliner Morgenpost)以「完勝梅克爾」報導了這次大選結果。
德國《圖畫報》(Bild)則以「梅克爾最大勝利」顯示執政黨大幅領先的趨勢。
根據德國第一電視台(ARD)公布的出口民調結果顯示,梅克爾(Angela Merkel)領導的保守派政治集團基督教民主黨(CDU)/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CSU)得票率約41.5%、最大反對黨社會民主黨(SPD)約25.7%、強硬派左派黨(Linke)約8.6%、綠黨約8.4%。
梅克爾在發表勝選演說時,表示這是「最好的結果」,她承諾再為德國帶來「美好的四年」。這是基民黨20年來最強勁的表現。
德國總理 梅克爾(Angela Merkel):「未來四年,我們將竭盡所能,促使他們將成功帶給德國。」
成立7個月的反歐元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得票率約4.9%,雖然未達5%得票率門檻,不過成功將原執政聯盟自由民主黨(FDP)擠出國會殿堂,這次自民黨得票率只有4.8%,無法取得國會議席。
梅克爾領導的基民黨必須重新選擇結盟對象,外界普遍預料她將與社民黨組成左右共治的「大聯合政府」。
社會民主黨總理候選人 史坦布律克(Peer Steinbrueck):「發球權在梅克爾手中。她是促成多數的推手。」
不同於爭論不休的外國朝野,德國政治趨向共識型態,這也讓德國大選十分特別,國內外的觀察家直到選舉前夕,也沒有發現德國朝野對某項重大議題針鋒相對。
星期一,各主要政黨領袖開始決定如何進行政黨結盟會談,談判將在4到8週內完成,然後簽署結盟協定。之後德國下議院將在第一次開會時選舉總理。
大部分德國人偏愛再次組成大聯合政府,如同梅克爾第一個總理任期。這讓新上台的德國政府不再那麼慷慨解囊與寬宏大量,面對歐洲盟國的政策態度變化可能不大。
其他包括再生能源政策、人口高齡化危機,以及規畫歐洲的願景等,都將成為梅克爾新任期的重大挑戰。
新唐人亞太電視 國際新聞組 編譯
相關新聞
-
與中共接觸戰略 梅克爾承認「太天真了」
2021-11-18 08:59:42路透社11月17日刊登了對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獨家專訪,梅克爾承認,在與中共合作時採取的政策,太過天真。
-
德國新政府達協議 敲定對中態度、挺台國際參與
2021-11-25 14:05:19鏡頭轉到德國,在近兩個月的組閣談判後,11月24日,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達成協議,聯手組建新政府,其中協議強調,將在人權和國際法的基礎上,尋求與中國合作,並希望能在與中國的競爭中,遵循公平的遊戲規則。另外,對於台灣海峽現狀的任何改變,德國新政府認為,必須要基於雙方的意願和平進行。德國也將支持民主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在梅克爾執政16年後,德國迎來一個新時代。
-
德國基民黨揮別梅克爾親共立場 改寫對中戰略
2023-03-29 07:36:33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所屬的基民黨退為最大在野黨後,正計劃改變梅克爾執政16年期間,對中共和俄國採取友好與經濟相互依賴的策略,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基民黨與基督教社會黨正起草一份立場書,將共產中國的崛起,列為劃時代挑戰,指出對中政策應擺脫原本對中共友善的務實立場,特別是在貿易事務上,支持德國的對中政策要有「劃時代轉折」。這份立場書還主張提出一份歐洲對中戰略,以及與歐盟鄰國組成「歐洲中國理事會」,來保護歐洲和德國的主權。
-
德國新政府達協議 敲定對中共態度、挺台國際參與
2021-11-25 14:01:47新聞開始先來關心,歐洲對抗中共威脅的意識高漲,在近兩個月的組閣談判後,11月24日,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達成協議,聯手組建新政府,其中協議強調,與中國互動將在人權和國際法的基礎上。另外,對於台灣海峽現狀的任何改變,德國新政府認為,必須要基於雙方的意願和平進行。德國也將支持民主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對此,台灣駐德國代表謝志偉表示感謝,強調這是一大突破。
-
為任內俄羅斯政策辯護 梅克爾:没什麼要道歉的
2022-06-08 17:27:42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今天捍衛她執政期間對俄羅斯所採取的緩和政策,即便烏克蘭戰事對她政績蒙上陰影,但她「沒有什麼要道歉的」。
-
德國新政府挺台 外交部:提升友好合作
2021-11-25 22:16:40將在下個月執政的德國新聯合政府,公布施政計畫,在台灣部分,強調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也支持台海和平穩定,對此,台灣外交部也表達感謝。
-
梅克爾前外交顧問:北京不應對入侵台灣抱有幻想
2021-11-12 08:32:52中共軍機頻繁擾台,讓世界各國憂心台灣海峽局勢。曾長期擔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外交顧問的霍伊斯根警告,北京不應對入侵台灣抱有幻想,呼籲歐盟考慮對中國可能的制裁措施。
-
沒打疫苗被「全國封鎖」 德國2G限制措施再加嚴
2021-12-03 20:28:39德國政府對於未接種疫苗者的限制,又再加強。除了購買生活必需用品的店之外,沒有施打疫苗的人不能再進出任何其他場所。總理梅克爾同時也表示,強制接種疫苗的政策,可能明年2月就會開始。
-
德執政黨議員:德對中政策轉向 官方文件首提台灣
2022-12-09 09:56:53在德國執政黨主管外交的議員穆勒-羅森崔特表示,近年德國政壇和業界對中共的觀感出現很大的變化,他相信只要民主國家團結中共就不敢攻打台灣,明年年初他將訪問台灣。
-
馬克宏就職後首訪再獻柏林 危機下展現法德團結
2022-05-06 09:15:17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宣布,連任就職後首次出訪將獻給德國。媒體分析,選在歐洲日與莫斯科二戰紀念閱兵這天拜會極具象徵意義,不僅凸顯法德情誼,也盼在烏俄戰爭下展現歐洲雙核團結。
-
準外長重人權價值 德可望對中共更強硬
2021-11-25 08:44:52德國新政府內閣人選浮現,綠黨主席貝爾伯克可望成為首位女性外長。從她矢言推動價值導向外交和新政府施政藍圖來看,德國可能調整梅克爾的中間路線,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
-
俄攻烏太震撼 德強化國防將首次取得武裝無人機
2022-04-07 15:03:06德國國會消息人士今天告訴法新社,經過多年辯論,德國終將首次取得武器化無人機。震驚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個歐洲聯盟(EU)正積極加強國防。
-
梅克爾最後一次出席歐盟峰會 歐洲領袖起立致敬
2021-10-22 23:23:53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16年總理生涯,對歐盟影響重大,陪伴歐盟經歷起起伏伏。她今天出席最後一場歐盟高峰會,獲得歐洲領導人起立致敬,眾口齊聲讚揚。
-
德外長:若烏克蘭緊張升溫 北溪2號管線不會營運
2021-12-13 11:32:38德國新任外交部長貝爾伯克今天表示,根據柏林與華盛頓共識,若烏克蘭再出現「局勢升高」,從俄羅斯通抵德國的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Nord Stream 2)不會獲准營運。
-
經濟與移民成焦點 德國大選週日將變天?
2025-02-18 13:10:40這個星期天,23號,歐盟最大國德國,將舉行國會大選。17號,四位總理候選人,現任德國總理蕭茲、德國最大在野黨 基民黨主席梅爾茨、另類選擇黨的魏德爾,以及綠黨的哈柏克,舉行辯論,並接受現場觀眾提問。
-
日媒:台灣在歐洲展華語教學軟實力 取代孔子學院
2022-05-31 16:43:25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台灣的華語學習中心正在德國蓬勃發展,逐漸取代中國機構孔子學院,因為當地大學日漸警惕中國政府對它們學術自由的影響力。
-
松鼠午睡全家福畫面 攝影師幸運捕捉
2022-06-18 14:46:40德國一位攝影師發現,一隻松鼠居然來到他家窗外築巢,於是決定用相機記錄下松鼠一家的生活日常,期間更是拍到了松鼠陷入熟睡的全家福照片,畫面溫馨又療癒。
-
友達宣布204億收購德國BHTC 拓移動車用市場
2023-10-02 21:23:52面板大廠友達今天(2日)晚間八點十五分召開重訊記者會,由董事長暨集團策略長彭双浪、執行長柯富仁、財務長曾煜智說明。董事會正式通過,以6億歐元約新台幣204億元收購德國BHTC百分之百股權,布局移動車用領域,預計2024年上半年完成交割。
-
關注人權 德國冬奧雙金選手:再也不去中國
2022-02-18 11:39:39在北京冬奧拿下兩面金牌的德國選手蓋森伯格返國後表示,自己猶豫了很久才決定要參賽,準備時也盡量不去想人權問題,不過她說,「未來再也不去中國」。
-
3D列印新里程碑!歐洲最大3D列印大樓落成
2024-02-15 15:23:153D列印在近幾年蓬勃發展,現在也應用在建築業。近期,歐洲最大的3D列印建築,在德國舉辦啟用儀式。預計這樣創新的建築工法,將吸引更多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