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家出書30萬字介紹臺灣庶民飲食文化

飲食家出書30萬字介紹臺灣庶民飲食文化
飲食家出書30萬字介紹臺灣庶民飲食文化

(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臺灣著名飲食文化專家焦桐集結20年心血,出版30萬字重量級作品《味道福爾摩莎》,全書分為飯、粥、麵、粉、羹、水族、 肉、果、卵、醬、飲、餌、店等14類分屬,以158道小吃,全面包羅臺灣庶民飲食文化樣態。另有篇章反思當代臺灣食品安全及衛生,具備當代對食安最即刻性 的關注。

 

二十年歲月 焦桐為回答「什麼是臺灣味道?」

《味道福爾摩莎》新書發表會日前在餐館評鑑五顆星的點水樓 SOGO復興店舉辦,他在致詞時,說明這本書的著作緣由,自從他被誤認為美食家,常常有人問他:「什麼是臺灣味道?」焦桐說:「我總覺得我好像知道,但卻 又說不出來,於是便有了這一系列的書寫。而為了回答這一個問題,用去我20年的心力。」

 


點水樓為《味道福爾摩莎》特製之「福爾摩莎小籠包」。(鍾元/大紀元)

20年來焦桐上山下鄉,每年獨自開著車子去考察,「大概全臺灣都會繞個2、3圈,用做學問的精神來面對臺灣的小吃,每天考察都做了很縝密的紙上工作,採訪動線都規劃好的,一次出去至少會採訪幾百家的小吃店,1天總是要吃15-20家小吃店。」

 


點水樓讚歧牛肉麵。(鍾元/大紀元)

焦 桐20年來走遍臺灣各個角落,並大量閱讀飲食文化的典籍,透過累積書寫,逐漸了解臺灣食物的味道、文化、性格,他悉心蒐集地方小吃背後的歷史典故,用生花 妙筆介紹158道特色美食,串聯這片土地的文化脈絡與情感記憶,盼能帶領讀者一嘗臺灣美食的美好滋味,也從中瞭解臺灣歷史的傳承脈絡。

 


黃月亮蝦猴。(鍾元/大紀元)

焦 桐說,書中介紹的158道食物,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為戰爭帶過來的食物,臺灣是一個移民的社會,包括荷蘭、歐美、日本的飲食文化,相當程度影響到臺灣;最大 的一次變革在1949年國民政府來臺,突然有121萬新移民,從中國大陸各省帶來中國八大菜系,在臺灣發展出非常精緻的中華料理。

 


阿華鯊魚煙。(鍾元/大紀元)

 

臺灣是美食王國 盼政府好好行銷臺灣美食

焦桐接受記者採訪表示,他經過了10幾年的研究,以及認真的書寫和考察可信度很高,《味道福爾摩莎》雖然不是一本導覽的書,但其實有這個功能;根據書中所推薦的店家去吃,涉險程度相當低。

記者會現場特別準備包括小籠包、牛肉麵、蝦猴、鯊魚煙、碗粿、鳳梨酥、鴨舌餅、牛舌餅、菜包等臺灣特色小吃,與出席嘉賓共同分享。焦桐說,臺灣是一個美食王國,盼望觀光局與商業部門好好的加把勁,用美食在國際上行銷臺灣。

焦桐好友趣談臺灣美食

前司法院副院長謝在全表示,每次到餐廳吃飯,都選擇去焦桐評鑑的好餐廳,「飲食是人類歷史發展的載體,更是人類文化的載體。」他推崇焦桐深度研究臺灣美食,完成30萬字的《味道福爾摩莎》鉅作,將臺灣飲食文化提升新的層次。

 


旺來春秋鳳梨酥。(鍾元/大紀元)

臺北101董事長宋文琪讚許焦桐在飲食文化領域耕耘的深度、廣度,以及他以臺灣小吃闡揚飲食文化的視野高度,更期待能藉著《味道福爾摩莎》行銷臺灣,成為臺灣之光。

 


宜蘭鴨舌餅。(鍾元/大紀元)

 


玉珍齋牛舌餅。(鍾元/大紀元)

南 僑集團陳飛龍會長表示,他很愛吃、吃遍大江南北,甚至自己還開餐廳點水樓追求理想。他原來吃的境界是知道東西好吃,及用的食材。在認識焦桐後,知道食材從 哪裡來,以及背後的故事,讓他吃起東西來更加有「味道」。他說,臺灣有很多好吃的東西,世界各國都比不上,希望透過焦桐的書,吸引觀光客來臺品嚐美食。

 


春來菜包。(鍾元/大紀元)

前文建會主委、白鷺鷥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說,美食就是生活的一部份,會生活的人其實是最會吃的人,但吃不是吃多,而是吃的很巧。她說,美食是很深的學問,除了食材、烹調技術之外,還有氛圍、空間設計、餐具設計,最重要是美食要跟朋友分享,跟誰一起吃是很重要的。

 

 

名 音樂家、大提琴家張正傑為現場帶來巴哈的名曲,他分享有次焦桐打電話來問他明天有沒有空,當時他人在臺南演奏,聽到消息連夜趕回臺北和焦桐、陳郁秀趕到臺 北的南機場夜市準備吃小吃,結果小吃店沒有開。他開玩笑說,對愛吃的人來講,這是自己永遠的痛,希望下次不要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通伯台南碗粿。(鍾元/大紀元)

前中華民國駐法代表楊子葆說,焦桐以百科全書的態度與方式,寫《味道福爾摩莎》對這塊土地很有貢獻,他幫大家找出158道屬於臺灣的味道。

知名媒體人蔡詩萍說,焦桐除了是名飲食家,更重要是他推動臺灣的飲食文化。他說,焦桐的詩、散文也寫得非常好,還有對臺灣的戲劇研究也是一把好手。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