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啟動迎綠電 台灣將成綠電供應國?|新聞最聚焦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5 月 06 日訊】尋求乾淨的再生能源,綠電,已經是全球發展的趨勢。台灣政府也以2025年非核家園為目標,推動一系列的能源轉型方案,不僅政府和業界動起來,其實,有許多科技大廠,早就看中台灣發展綠電潛力,紛紛插旗進駐,新聞最聚焦團隊帶您一起探討,面對國際競爭,台灣究竟將如何因應,才能在這波綠電浪潮,搶得先機。

由玻璃帷幕所打造的環型建築,是蘋果公司在加州的新總部,Apple Park,占地175英畝,相當於85座足球場,主建築本身約79000坪,可容納12000名員工,外觀採用了全世界最大的弧型玻璃面板及太陽能裝置,而且是100%的再生能源建築。 

新媒體公司Cheddar主持人VS. 蘋果環境副總裁 Lisa Jackson:「(什麼樣的再生能源,將運用在蘋果資料中心?)這將取決於我們的所在地,我們有太陽能、我們有風力發電、微型水力發電計劃,小型水力發電計畫在奧勒岡州,我們非常的驕傲。」 

配合加州的好天氣,將通風設計與建築結合,讓使用冷暖器的頻率縮短成3個月,也以草地取代瀝青,來實踐蘋果對環保節能的自我標準,而蘋果在丹麥的新資料中心,將採用再生能源運作,愛爾蘭的新資料中心則是海潮發電,其中,美國奧勒岡州的資料中心,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小型水力發電計劃。 

不只國外科技大廠,台灣綠電發展也行之有年,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報告,2012年實施綠色電價的有澳洲、美國、奧地利、德國及英國等國家,台灣是東亞第一個啟用的國家,加上政府以2025年非核家園為目標,推動一系列能源轉型方案,產業界更積極朝向太陽能、風力及地熱等系統建設。 

記者 李晶晶:「這裡是全台第一口光電埤塘,由1632片高效率太陽能模組組成,能夠抑制水優養化,減少水蒸發。」 

擁有「千塘之都」美譽的桃園,目前約有2851口埤塘,為了奠定台灣未來永續發展,桃園政府攜手大同公司,借助太陽能系統優越的智慧解決方案,將生態與發電結合,打造魚電共生,預估每年發電量60萬度。 

大同系統整合事業部副處長 黃允巍:「選用的浮筒的材質,都是食用型的一些塑膠,那也就是說它不會汙染到這個水源。以桃園市政府他初步開放160口的話,他整個建置容量可以達到660個百萬瓦(MW),所以對台灣的一些再生能源的一個發展容量,是有很大的貢獻。」 

行政院長 林全(2017.04.21):「前瞻特別預算裡面的綠電部分,我們有特別放進來,無非也是希望,讓我們綠能產業,在台灣能夠起來,同時能夠在國際間,能夠展現競爭力。」 

為提倡綠色能源使用,台灣政府加碼綠電,具體目標包括建構智慧新節能系統,帶動智慧電表相關產業發展,預期創造413億元產值;風力發電,將建構離岸風力機自主產業,提升整機自製率達81%,可望帶動總投資額6135億元,預估2025年產值達1218億元;太陽光電產業則以強化太陽光電在地產業、建構國內自主供應鏈為目標,預計帶動總投資額1.2兆元,2025年產值達3400億元。

大同集團總經理 林郭文艷:「太陽能現在在台灣的話,第一個是土地取得的問題,第二個的話是資金取得的問題。這個電費再慢慢收回來,所以相當需要資金,所以土地跟資金,我想政府應該有,更好的政策,能夠幫忙業者,能夠更快的發展。」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邱俊榮:「不只是在政府的政策而已,還有在市場性上面,那市場性上面其實它將來它會是一個,比傳統核能和燃煤,發電成本更低的這種發電的模式,這個是我們過去都沒有想到的,那如果將來這個綠電的發展能夠,慢慢的變成這種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模式的話,它其實不用靠政府的推動,市場的力量就足以,支持這個所謂再生能源的發展。」 

市場推動力量,逐漸發酵。早有傳聞,蘋果公司希望在2018年,所有台廠供應鏈都要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有意在台購買綠電的Google,也有相同要求,就在於這些企業都簽署了「再生能源100組織」(RE 100)倡議,包括微軟、NIKE等全球近百家知名企業,都承諾在2020年會100%使用再生能源。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 孫明德:「我們台灣整個電力的價格,水的價格,很多價格的供應,過去用很便宜的生產要素的價格,去補貼廠商,讓它做外銷讓它去生產去營運,但現在我們的時空背景完全不一樣,台灣現在發一度電,用一度水,其實都要耗費很高的環境成本,這個時候還用這種方式去補貼產業,我覺得可能並不是很適合。」 

新時代,新思維,為了符合國際條件,台灣綠電,也要有自己的身分證與履歷制度,4月21日,經濟部宣布成立再生能源憑證(REC)中心籌備處,預計第二季就能發出首張認證,保證制度與國際接軌,預計費用也會比目前便宜,要讓蘋果、Google、臉書這些有意願在台灣購買綠電的企業,加深印象。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邱俊榮:「太陽能電池或是太陽能模組,台灣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國,我們在製造方面能力其實非常的好,那更重要是台灣在太陽能方面的應用,其實也很好,因為台灣的陽光是非常充沛的。再加上台灣本來就是這些國際大廠,非常重要的這個供應鏈的一份子,這些科技大廠對台灣是非常非常熟悉的,所以種種主客觀的因素,就造成他們如果要將來,把綠電視為一個商機,認為可能發展的產業的話,台灣很可能就是他們的首選,那的確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也是這樣子。」 
 
面對氣後變遷,全球已有127個締約國,簽署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期望達到所設定的減碳目標。 

德國,經歷車諾比核災和見識到福島核災的嚴重性,決定將非核家園從2036年提早到2022年;占碳排放大國的美國及中國,面對綠能發展,腳步似乎放緩,美國因總統川普鼓勵製造業回流,加上美國天然氣非常便宜,相較之下,綠電效益並不大,曾是風力示範場域的中國,則面臨產能過剩和技術無法突破等現實問題。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邱俊榮:「對中國來講它還是很相信核能的。在所謂的綠電,可能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面,它只會是聊備一格,那它最主要的這個用電的這個依賴,還是會從傳統的,核能和燃煤發電來,那其它的這個綠電的部分的發展,其實我覺得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同一個時間點,台灣,受到政府重視綠電發展,產學界也積極投入研發,甚至自主性使用綠電,盡到企業社會責任,學者認為,都加速了台灣朝綠電發展的步伐,不過,綠色環保,有時候也是一把雙面刃。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 孫明德:「當你大量做太陽能電池的時候,做那個電池的本身,可能就不是那麼環保,都是賣給人家,所以在我們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要注意到這些現實,而不要一昧的去認為,綠這種聽起來就很好,很美好的名詞後面,通常都會有一些現實面,大家是沒有注意到的。」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邱俊榮:「其實有很多可以這個琢磨考慮的空間,譬如說你要不要一定非得在台灣生產不可呢,要不要外移呢,或者是,我們是不是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面,能夠把生產的技術,譬如說能源轉換效率有效的提升呢,所以其實這個部分其實都有,在生產方面其實都有很多,值得再進一步思考的部分。」 

離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看起來還有些遙遠,但推動全球綠電趨勢的齒輪,卻越轉越快,台灣綠能已站在豐厚的產業基礎上,國際大廠已看到未來希望,就看台灣政府如何讓種子,卓越成長。 


採訪撰稿:李晶晶 
攝影後製:陳輝模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